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指出现代汉语副词“索性”特点的基础上 ,分析了《朱子语类》中“索性”的语法功能 ,并把它同现代汉语进行了比较 ,认为现代汉语中的主要用法在《语类》中就已经基本具备。最后探讨了“索性”的产生与发展 ,认为“索性”产生于宋代 ,现代汉语的全部用法至明代已经全部产生。  相似文献   

2.
程度副词可分为“绝对程度副词”和“相对程度副词”两类。本文对辽宁省黑山县方言中几个“很”类(绝对程度)副词的用法进行了分析讨论,内容包括:副词的语法特征,如句法功能、组合能力与重叠形式等;副词所表程度义的等级性及其对所修饰成分的选择性;该副词与其他方言中相关、相类词的用法的异同辨折。  相似文献   

3.
王东 《语文知识》2009,(4):58-61
河南罗山方言中有两个副词“克”和“左以”用法比较特殊。“克”除了表示“主观不满意量”外,还表示“只起强调作用”、“强调惊叹、赞赏、羡慕语气”等语法意义。“左以”表达两种意思:一、表示“干脆”、“索性”义;二、表示“反而”义。罗山方言中的这两个副词很明显受西南官话的影响。罗山方言的深入研究,为罗山方言的分区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4.
在先秦作动词用的“竟”在历时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其他用法,但一些用法陆续被时代淘汰,而作为副词的“竟”在明末的《型世言》中则用法多样。通过历时角度的考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竟”从古代汉语的动词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跨类副词,乃至现代汉语中的语气副词的演化脉络。  相似文献   

5.
情态副词表示说话人对命题、事件的主观认识;关系副词是指对两个句子或小句有某种连接作用的副词;情态副词中也有表示关系的小类,关系类情态副词既能够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性态度,也可以表示小句之间的各种关系,这种类似连词的用法,说明副词的内部分类和外部分界呈现出复杂交错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王玲玲 《文教资料》2012,(17):31-33
在传统语法中,“各种”是一个数量词,一般只能修饰名词性成分。但随着现代汉语的不断发展,数量词“各种”已经能够修饰形容词、动词,在句中作状语,语法功能类似于副词。为证明“各种”是副词这一猜想,本文运用“汉语词类隶属度量表’’测定“各种’’的副词身份,并分析“各种”作副词时的词义和用法,最后着重从外部的社会文化语用条件和语言内部的自我调节能力两方面讨论这种新用法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长沙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按意义可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和频率副词、肯定和否定副词、情状副词、语气副词六类。长沙方言的副词与普通话的副词相比,出入很大,普通话中的一部分常用副词长沙方言基本不用,长沙方言中的一部分副词是普通话中没有的,有的副词长沙方言和普通话都用,但用法有差别。长沙方言在词的兼类、搭配形式和构词方式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时间副词和否定副词“不”的相对位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界认为时间副词一般位于否定副词“不”之前,通过考察各类时间副词和否定副词“不”之间的相对位序的语料基础上发现时间副词并不总是位于否定副词“不”之前,归纳出和否定副词“不”有三种位置关系的时间副词的类。  相似文献   

9.
当代媒体语言中“秒”已呈现副词化特征,“秒杀”的使用发展诱发“秒”的意义发生变化,经语言使用者的认知类推,“秒+V”产生了极为丰富的组合实例,“秒”经语义驱动和句法强化最终成为副词。提出“秒”作副词与其他瞬间类高速类副词相比,其使用上有自己独特的语用价值。“秒”作副词的用法从网络社交媒体到门户网站再渗透到传统数字化媒体,已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  相似文献   

10.
《玉娇梨》中副词“尚”的用法非常丰富,很值得我们进行研究。本文则分别从“尚”后面跟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其在书中的出现频率、所属副词次类和所在句式。  相似文献   

11.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 “旋旋”产生与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释湖南娄底方言中的一些与今通语有较明显差异的副词的意义和用法。例句中用“~”代替被释副词的一个字,该副词有几个字,就用几个“~”。  相似文献   

13.
“并”由动词向方式副词、范围副词和语气副词的演化,其根源均在于其本义中所蕴含的“一致关系”这个底层语义特征:方式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的突显结果;范围副词是“同时”语义特征抽象化为“都”的结果;其独特的语气副词根源在其本义更进一步抽象出的“双方之间的一致关系”,这个语义基因在“并”向语气副词演化时得到突显,并最终导致“并”演化出一般总括副词所不具有的语气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14.
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沙方言中的“几”大量地用于表示程度副词,该用法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相悖。通过对文献及方言语料中“几”的意义、用法进行历时与共时的考察,明确长沙方言中“几”字的用法有历史语源依据和同时代方言支持。同时,引进认知语法学的观点对相关资料进行穷尽的分析,证明“几”作程度副词使用有其系统性的认知基础,该用法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5.
时量副词因其语义和句法表现需要单独建类.其内部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分为若干小类,从而构建时量副词系统。时量副词的四种关系(时量副词与相关时量成分;时量副词与有生动词/无生动词;时量副词与“时候”/“时刻”;时量副词与“间”/“之间”)反映出时量副词的特定句法特征,依此可将时量副词与其他副词区别开。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副词“千万”主要用于否定祈使句中,起加强祈使语气的作用。这种用法由古代汉语数词“千万”表示不定量的多数的用法发展而来,“千万”由数词逐步虚化为现代汉语副词。  相似文献   

17.
程度副词是现代汉语副词中一个重要小类,叶集话的程度副词类别和用法与普通话不尽相同。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叶集话的程度副词进行耙梳和描写,试图展示其不同于普通话的方言特色。  相似文献   

18.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53-59
"端"是先秦时期出现的副词,最初因与"专"通假而出现"特意"义副词用法。东汉时由"端正"义形容词"端"发展出表"适值"义的情状副词"端2"。南北朝时期,表"果真"义的"端3"和"究竟"义的"端4"均已萌芽,到了宋代使用广泛。元明之后,"端"的所有副词用法均逐渐减少。副词"端"各类用法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显示了汉语语义发展的某些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19.
《朱子语类》副词“旋旋”杂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面描述了《朱子语类》副词“旋旋”的语义与用法,探讨了“旋旋”产生消亡的过程,说明“旋旋”的使用是唐宋时期特有的一种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20.
从使用情况来看,《楚辞》的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指代性副词及谦敬副词,绝大多数都能代表其在先秦时的主要意义与用法,其中还有一些词为先秦所不常用、少有或罕见。《楚辞》的副词研究不仅对于先秦常用副词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先秦非常用副词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