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蔡大嫂与白流苏艺术形象探微李裴30年代在内地的成都,李人因一部《死水微澜》享誉日本、法国等地,女主人公蔡大嫂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40年代在繁华的上海,张爱玲凭着一系列技巧华美含义隽永的女性小说横空出世。提起曹七巧、白流苏、曼桢、川嫦……,熟悉...  相似文献   

2.
《死水微澜》刻画了二个独特的艺术形象——蔡大嫂:不幸的家庭造成了她叛逆的性格,黑暗的时代导致了她精神的扭曲,无爱的婚姻致使她红杏出墙,飞来的横祸又迫使她作出了功利的选择。她的一生是从妥协走向反抗,又从反抗走向妥协的跌宕起伏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3.
蔡大嫂是李劼人在《死水微澜》中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这一形象与传统观念下的妇女形象有很大的不同。她敢于追求时尚的审美观,大胆泼辣的性格特点以及毫不遮掩的物质生活观和坦坦荡荡的情爱观无不是对传统妇女形象的颠覆。作者不仅仅塑造了一个具有独特女性魅力的形象,更是把她当作时代变迁下女性形象的缩影,当作历史变迁中的重要一环。蔡大嫂形象,展现了当时女性思想解放的特点,映照出特殊历史时代下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李幼人创作《死水微澜》很明显受到法国作家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影响,蔡大嫂身上也有包法利夫人的种种特质。但是,李劼人并不是生搬硬套法国文学,他在借鉴别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自己的独创,蔡大嫂与包法利夫人有着诸多的相异性,她不安分的性格和求实精神来自于独特的巴蜀文化。  相似文献   

5.
《死水微澜》以蔡大嫂婚姻、情感经历突变,映射出四川特定时期的历史发展轨迹。蔡大嫂的具有丰富的化内涵的贫民形象的出现,为中国现代小说史诗性追求开辟了一条新道路。同时,蔡大嫂以其一反中国传统妇女和时代新女性的软弱、迷惘的无畏精神,在现代学画廊魅力四射。  相似文献   

6.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教材处理之我见庞晓丽阅读文学作品,常给人以这样的启示:有意境的艺术形象,必然是独创的艺术形象,它能给读者带来新鲜、独特的美感。独创的艺术形象,来自作者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也来自外部世界的独特发现。这种独特性,既是给读者带来新鲜独特...  相似文献   

7.
一个躁动不安的灵魂--论《死水微澜》中的蔡大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水微澜>刻画了蔡大嫂这个乡镇妇女的艺术形象.她崇尚奢华,一心想嫁到成都去过有钱太太的生活,她叛逆了父母包办的婚姻,与情人公开谈情说爱,最后又活人妻改嫁给成都土粮户顾天成.她的叛逆行为反映出她身上张扬、不安分的性格,映射了浓郁的巴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8.
在《死水微澜》中,作者精心刻画了一个独特叛逆的女性形象蔡大嫂,并将她置于西方列强侵入四川的袍哥势力和教民势力交错纠葛的斗争中。在大的社会转型过程中,蔡大嫂——一个封建女性作为一个"人"的形象,有着鲜明的女性意识,执著于自己的理想生活,而且作者通过营造饱含浓厚巴蜀韵味的空间,凸显主人公生命张力的鲜活个性,艺术地再现了当时"死水"般的四川社会所被激荡起的阵阵"微澜"。  相似文献   

9.
花鸟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花鸟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地表现体系和形式,独特地表现内容和手法,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花鸟画在表现上的主要特点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花鸟画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向人们展示出艺术家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真实情感。这种精神与情感表现,是依靠生动完美的艺术形象来体现的。为了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提高塑造艺术形象的水平,探索其形象的构成规律,现就花鸟画形象塑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形象构成的意义、原则及其形象构成的因素等问题作…  相似文献   

10.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文学大师福克纳的一篇重要作品。作者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描述了爱米丽这一复杂的艺术形象,展现了美国南方内战后社会历史的变迁。文章简要分析了这篇小说的主题和写作技巧,以期对福克纳的作品起着管中窥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三国演义》从整体上反映了作者的一种历史悲剧感,姜维的悲剧更深化了这一主题。姜维艺术形象的塑造,在全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并取得了独特的艺术价值。姜维从始至终都是诸葛亮精神和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奋斗一生,却劳而无功。姜维的艺术形象,为全书的悲剧主题起到了点睛之妙。  相似文献   

12.
应巧爱 《小学生》2010,(3):22-23
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的确,应当说古诗就像一杯陈年醇香的佳酿,滋养着炎黄子孙的血脉;又如一枚磁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魂魄。教学古诗,让学生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有这么一位女子,她既不是四大家族中的成员,也不是四大家族的亲戚,却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第六,她就是妙玉.在全书中作者对妙玉着墨不多,但她独特的艺术形象却已深烙在人们心上.本文主要从妙玉的特殊身份背景、出众的才情、矛盾重重的心理以及存在意义四方面来体悟妙玉这一艺术形象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阿Q和堂吉诃德这两个艺术形象在他们各具特性的血肉之躯中却包裹着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灵魂(即人类的共同经验和体验),因而,这两个艺术形象不仅以独特的面貌为人们所区别,同时还能从某些思想行为的特点中,以及在美学性格的塑造上,显示出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5.
西方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审美特征,如着力探索人的主观世界,不以人物为小说艺术形象的主体,主题、创作意图相当隐蔽,呈现出立体性、散发性结构,表现手法、艺术技巧新颖独特等。  相似文献   

16.
随着当代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的变革、发展,艺术创造中的直觉与潜意识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动摇了传统艺术论在这方面的简单、偏狭观念。对此,很有必要作些探讨与辨析。 在艺术创造中,作家从观察(感受)生活。孕育意象到物化表现的全过程,关键是能否将客观审美对象(特别是各种人物的性格心态)的深刻内涵和独特个性形态烂熟于心,用“我”的艺术理想、情感趣味、思想见解、气质风格加以灌注融汇,使之超越于实际生活和别人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尔后用绘声绘色、描形拟态的独特本领和多方面圆熟的技巧,创造出崭新的形…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西门庆在性、金钱及权势方面的独特性,梳理出了其价值意义。文章认为西门庆对于传统社会道德是一个反动。这个反动因其一定程度上的趋新而具时代意义;另一方面也应看到这一艺术形象的腐朽性而持否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8.
通感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外关于通感的理论,以古今中国文学为材料,解析通感这一修辞现象的生理基础和心理机制,以期有助于解读通感文本并在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提高修辞的艺术效果,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9.
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它有笔画和偏旁两级构造单位,利用拆散、离合汉字的构造单位或利用汉字的独特形体等变异形式,跟特定的语境、特定的艺术形象、特定的情感巧妙融合起来.可以获得机巧别致的幽默语言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小学音乐课通过音乐的艺术形象,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音乐教学要特别注意发挥音乐学科的独特作用,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实验证明,音乐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同节奏、旋律、速度、音调和音色的乐曲可以使人产生不同的情绪、情感效应和机体效应。欢快的乐曲和强劲的节奏,可以加强肌肉张力,振奋精神;柔和的音调和轻缓的节奏,可以平稳呼吸,镇静安神;优美的音色可降低神经紧张程度,令人轻松愉快……我有意识地在以下几方面做了探索。一、唱歌课中学习表达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