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褐煤腐植酸的催化气化进行了热解实验研究。通过对不同含量催化剂的腐植酸热解TG/DTG曲线对比分析,对腐植酸的催化热解过程进行了详细探讨。分析了其热解DTA曲线、残留物的SEM显微结构。实验表明,Ca(OH)2对腐植酸热裂解特性有明显的催化效果,加Ca(OH)2的腐植酸热解TG/DTG曲线在780℃附近出现了明显的失重峰。探讨了催化剂的催化机理,认为主要是由于CaO粒子的活化位的极性对环状结构π形电子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煤液化过程热解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的热重实验数据动力学分析表明,煤热解反应由在三个一级反应构成,即两个热分解反应和一个热缩聚反应。以log[-log(1-a)]=log(AE/Rφ)-0.054E/T-2.884作动力学模型,计算出煤的热解特性参数,热解各阶段的表观活化能Ea,反应速率常数K,指前因子A,以及最大失重率F,最大反应速率Rm%和反应活性参数Ra,作为表征煤热解反应活性的指标,Ra越大或Rm越大,则煤的反应活性越好。由TG和DTG曲线定义Tb和Tf两个温度可以初步确定煤液化反应温度区间为:杨村煤390-480℃、神木煤425-525℃。  相似文献   

3.
利用热重分析技术对东北常见木材剩余物在高纯N2条件下的热解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不同粒径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应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木材剩余物的热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采用y(α)-α主曲线法选择最概然的动力学机理函数,建立热解模型,同时计算相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木材剩余物的热解动力学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试样的热解曲线向高温侧偏移,失重速率曲线的峰值升高,峰幅变窄,呈尖高状。在20目和80目范围内,粒径对木材剩余物热解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4.
随着化石燃料资源的短缺和温室气体效应的加剧,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碳中性的新能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来,新出现的催化快速热解技术,可以将木质纤维素生物质经过催化快速热解反应直接转化成高附加值的芳烃化合物,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质能源利用新技术.本综述主要关注的是生物质催化快速热解中的催化化学及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利用废弃生物质能源,以湿地植物芦苇秸秆为原料,利用限氧裂解升温法制备了不同温度下的生物炭,表征了其基本特性,并开展了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动力学实验,以研究热解温度与生物炭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从350~700℃,生物炭产率下降9.79%,灰分、碱性及比表面积变大;C含量增加,O和H含量减少,可利用性N和P含量降低;脂肪族基团减少,芳香化明显,稳定性增强;微孔结构发育,吸附性能提高;生物炭对Cu2+的吸附反应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并且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的吸附速率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湿地植物生物炭的应用提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发电是生物质能利用的一种重要技术,生物质气化是生物质发电的核心环节。国内外很多学者为改进生物质的气化效率在多方面对其进行了建模与研究,通常采用动力学方法进行生物质气化建模。生物质气化过程复杂,动力学建模需要详尽的物性参数,而这些参数往往难以直接获得。针对机理建模的缺陷,选取小麦秸秆作为实验对象,记录气化反应的初始参数和结果,再用神经网络拟合小麦秸秆的气化反应过程,建立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生物质气化模型,并依据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对小麦秸秆气化反应过程特性具有较好的模拟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联用动态热重分析(TG)和微商热重分析(DTG)研究米糠和木屑的热解特性,结果表明:米糠试样和木屑试样的热解发生在200℃~500℃之间,分两步进行.通过分析对比米糠和木屑的热解特征曲线得出,米糠试样相对于木屑试样具有较高的难挥发组分含量和较低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围绕“碳”一章中的有关问题展开发散性思考 ,将有助于同学们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培养和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1 由问题向答案发散1 .1 C与O2 反应的产物C与O2 反应的产物与C与O2 的质量比有关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大于 3∶4 ,反应产物是CO ,C有剩余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等于 3∶4 ,反应产物是CO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在 3∶4与 3∶8之间 ,反应产物是CO与CO2 的混合气体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等于 3∶8,反应产物是CO2 ;如果C与O2 的质量比小于3∶8,反应产物是CO2 ,O2 有剩余 .1 .2 某气体中含有C、O两种元素 ,判断该气体的成分…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重分析仪、管式炉试验研究了反应温度、燃料种类、氧浓度等操作参数对稻壳、稻杆、花生壳3种生物质在 O2/CO2气氛下的燃烧特性和 NO 排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随着 O2含量的增大,3种生物质的挥发分和固定碳的燃烧性能均随之增加;当反应温度由700℃增加到800℃时,NO 的平均排放量随温度升高迅速增加,当反应温度高于800℃,NO 平均排放量增幅趋于平缓;NO 平均排放量和氮转换率随着燃料中 N 含量的增加而减少;NO 平均排放量随氧气浓度变化较小,低于 NO 排放标准。增加 O2浓度有助于促进生物质在 O2/CO2气氛中的燃烧,同时对 NO 生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例1.将 nmol 木炭粉和1molFeO 在反应器中混合,隔绝空气加强热。(1)可能发生的反应有①FeO+C=Fe+CO②2FeO+C=2Fe+CO_2 ③FeO+CO=Fe+CO_2④______。(2)若 n<1/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固体物质是____,气体产物是____。(3)若 n>4,充分反应后,反应器中固体物质是____,气体产物是 ___。(4)若反应的气体产物是混合物,且混合物中 CO 和CO_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 n 值为____。解析:(1)反应④为 C+CO_2=2CO。这四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为:①与②属平行反应;①与③属连续反应,加合可得②;②与④属连续反应,加合可得①。整个反应器中所有反应相当于只发生①与②、①与③或②与④中任意一组反应。通常需判断产物或进行范围讨论时常选择①与②两平行反应,也可根据题给条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