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殊性有何关系?1.从总体上看,人类社会的发展要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人类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  相似文献   

2.
五种社会形成的更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从旧的社会形态到新的社会形态的转变是必然的,转变的过程是相当长的.对于社会发展的一般顺序的认识不能绝对化.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特殊过程是统一的①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演进,在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南于地理环境、文化环境、历史条件的差异,都各具特色,不同的国家、地区或民族有可能会出现发展的特殊过程。但是,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特殊性)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是统一的;同时,也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与世界各同.各地区、各民族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4.
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部分,主要研究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的一般进程以及向何处去的一门学科,它是由历史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一个个鲜活的、动感的"点"和大大小小的"线"构成了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总的面。初中历史复习课中,可以借助矢量分析的方法将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的重要时段、人物、事件等在历史发展进程时间轴上进行科学的分析,找出共性、分析差异,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提高复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抓纲带线教学法○章鸿(江西省鹰潭市第三中学)初二《思想政治》课是讲述人类社会发展常识的一门课程,向学生介绍人类社会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一般过程,介绍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支配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教材按照社会形态分块组成,对于同一历史...  相似文献   

6.
陈康衡 《新高考》2004,(11):56-57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制度的演变贯穿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自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逐渐建立并形成了较完整的政治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以中央集权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兴盛到衰亡的过程,也比较直观地折射出封建社会产生、发展、衰弱的全貌。因此,古代政治制度历来是高三中国古代史复习教学的重点,同样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相似文献   

7.
李强 《新高考》2006,(2):46-49
人口问题是指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人口与自然、人口与社会矛盾激化而产生的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问题的总称。环境问题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所产生的。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两者关系密不可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过去大大增加,但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环境条件的制约。人口、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知识点击 1.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活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1)石器是人类最初制作和使用的工具。(2)火的使用。特别是摩擦生火的发明对人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3)畜牧业和农耕业的产生和发展在人类生产史上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变传统落后的乡村社会为现代先进的城市社会的自然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内容包括: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传统的农村明向现代化的城市明转化。城市化是  相似文献   

10.
科学社会主义在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创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客观表现。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共产党人在深刻认识和掌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自觉按照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进行革命和建设实践。在实践过程中,挫折和困难、失败和反复在所难免,但只要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无论是来自于哪一个阶级阶层,都能够始终树立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信心,处理好人类社会发展的远大目标和现阶段发展和实践的具体关系,着眼于现实,放眼于未来,自觉而主动地顺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思想上的坚定才能化作实践中的高度自觉。  相似文献   

11.
专题复习目标:1.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理解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20世纪才会出现世界大战;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认识德奥集团失败的原因;简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认识世界大战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夏芳 《中国考试》2006,(10):40-43
一、自然地理的特点及其在地理考试中的地位自然地理以自然地理要素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为核心,阐明自然环境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活动的对象,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正是在人类作用和改造地理环境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的。研究环境发生、发展的变化规律,对  相似文献   

13.
高考文综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旨在全面考核考生的人文知识及其基本素养。其试题在选材和设计上追求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人类生存与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和我国国情,注重运用政治、历史、地理各学科知识分析、阐释、评价实际问题,启发和展现辨证、鉴赏、逻辑、推断、论证等研究性思惟过程。纵观近几年高考文综试卷,可以看出,文综  相似文献   

14.
在一般观念的思维引领下,开展高三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以问题链为载体,对解题过程中策略的由来、方法建构上加强指导,设计相呼应的大小专题内容,从而引导学生经历前后一致、逻辑连贯的复习过程,反复体会一般观念的逻辑性和系统性,有效促进方法系统化、复习过程自然化.长此以往,学生必然能获得更深刻的方法理解,领悟一般观念的内涵,数学思维得到良好发展,解决问题更具策略性.  相似文献   

15.
1.崇高的理想,要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的基础上。2.承担社会责任,需要加深对国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线索与重点 中国古代史开始于我国境内人类产生,结束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历经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发展阶段。本部分复习从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7.
王灿华 《中学理科》2006,(10):82-82,26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和21世纪的到来,人类正逐步走进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出现,预示着社会生产领域一场革命的来临。社会对人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人们要具备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变革和创新的能力、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的能力。良好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关键,它控制并制约着各种能力的发展,指挥并调节着各种能力的运用,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因此,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中学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任务。思维能力是多种多样的,有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求同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等等。单一的思维方式无法开拓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因此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应当运用几种思维的相互转换。  相似文献   

18.
在基础知识复习完成后,充分利用最后一个月时间进行小专题复习,巩固历史学科知识结构,培养发散和聚合思维,是有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综合问题的方法。一、认识人类发展的趋势,用“关键词”重新构建知识结构人类社会发展有规律,历史发展有其趋势。例如,人类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发展的趋势,可以用“专  相似文献   

19.
主题内容认知。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立意,以人类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素材,着重考查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复习中,注意重学科内或跨学科之间知识整合和能力培养。中国近现代史历来是高考重点命题区域。侵华屈辱史、抗争探索史、经济发展史几大线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复习时,可以中国近现代史知识角度为切入口和突破口.结合当前世界和中国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古今中外,纵横联系,综合把握。中国社会近代化、改革开放,中共的战略决策和政策调整、科教兴国.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等问题,应是高考文综测试复习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0.
<正>新教材议题示例四在新时代,以"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各具特色是否有悖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为议题,探究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一般进程的统一性和发展形式的多样性,既有利于我们在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中国道路"的科学真理性与客观必然性,又有利于我们推进世界科学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一、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形态理论在任何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