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从新课标中不难看出,熟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但在几年的教改实践中,熟读背诵仍得不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语感”是一种语文修养,无论是对阅读,还是写作,语感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加强诵读,让学生从吟咏诵读中习得语感;其次,在诵读中发挥想象,想中理解,培养语感;再次,敏锐地语感与对现实生活的敏感是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活实际,是形成丰富语感的途径之一;最后,就是学生语言素材的积累,强调背诵,背中积累对培养语感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背诵是语文教学的传统方法。著名教育家黎锦熙先生说:"背诵是一种最野蛮的手段,也是一个文明的办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4.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学生语感的培养.在分析语感内涵和特性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诵读感受、品读欣赏、美读吟诵、习读扩展、背诵积累五种方法在培养学生语感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强化语感训练”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课标》)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语课标》在“基本理念”的第一款中指出:语文课程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第二款中又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语课标》在课程“总目标”中又把“形成良好的语感”列为重要一条,并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背诵,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最后,《语课标》还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6.
【案例背景】苏教版教材的《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部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我们都知道,大量的诵读,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优秀的语句有深刻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那么用什么时间让学生去背诵这些优秀的段落呢?该怎样让学生又好、又快地记  相似文献   

7.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熟读成诵,能加深理解,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素材,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历代教育名家也都十分重视“吟诵”,苟子说,“诵数以惯之”;叶圣陶说,“只有反复吟诵,才能做到对课文有亲切的体会”。文言文的教学,更是如此,新课标要求诵读浅易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并在附录中推荐背诵文言文20篇。可见,教学中要求背诵、诵读的篇数增多了,鼓励学生多背诵,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9.
吴年春 《湖南教育》2001,(20):27-27
从诵读中积累语言。青少年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期,因而应多熟读,背诵一些典范文章,长此以往,就能增强语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背诵的文章积累多了,死的语言材料就会慢慢地转化为活的语感能力,那些背的东西渐渐地变成自己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10.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的方法,理应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但诵读如今被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忽视。而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却强调要求学生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因此,重视对诵读的研究是一种趋势,初中语文教学为何要重视诵读成为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一、何为诵读诵读,顾名思义就是念、熟读、背诵。诵读的形式有吟诵、朗读、默读、小组读、背诵等。我国清代著名的文学家曾国藩曾说  相似文献   

11.
正语感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音文字敏锐,丰富的领悟能力。在各种形式、内容各异的语感实践活动中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以"诵读"为基础,积累语感诵读是培养语感的主要途径,是积累语感的最佳方式,通过反复诵读就能体会出文章的言韵美,节奏美、气势美,就  相似文献   

12.
覃壹明 《广西教育》2014,(25):92-93
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经常背诵课文,有利于学生积累词汇、培养语感、领悟文意。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有的文章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学生只有通过多读多背才能体会其深刻内涵。因此,背诵在语文学习中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背诵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具体的做法。一、阐明意义,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背诵的意义。首先,教师要向学生说明诵读能够促进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要向学生说明  相似文献   

13.
正语言的诵读是语文学习的内在要求与本来面目,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非常重要。"读"可以说是从文本中获取绝大部分第一手材料的唯一途径,是我们民族语文教学的"看家本领"。所以,我国的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要求:"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提倡"多读多背,加强积累",让学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陶冶性情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素养,争取培养合格的人才。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阅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多处提及"语感"一词: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说,"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总目标"中说,"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教学建议"中说,"有些诗文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为此,在语文教学中,也就掀起了语感话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15.
周圆 《考试周刊》2015,(41):45-46
<正>《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教学中尤其重视培养良好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语感指敏锐地感知和迅速领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整体的把握,是构成一个人语文素质的核心因素。郭沫若先生曾说:"大凡一个作家或诗人总要  相似文献   

16.
李树民 《学语文》2013,(4):25-26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师的必修课,那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有哪些呢?笔者尝试从以下角度进行探讨分析。一、重视诵读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中说:"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诵读,可以激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所探究的诵读是指调动学生心、眼、口、耳等诸多感觉器官,结合文章语境、情感、语气、节奏等运用标准的普通话朗读、吟诵、背诵直至记忆课文的教学方式。自古以来,诵读就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汉代杨雄曾言"能读千赋则善赋";现行语文新课标也强调:"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丰富积累,增强体验,培养语感。"那么,在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操作才能引  相似文献   

18.
<正>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教育的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灿烂的文化中吸取营养,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一、感知古诗文,积淀文化底蕴1.诵读积累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是语文教学的手段之一。可诵读的经典内容很多,我们根据学情,要求七年级学生背诵《三字经》和《国学经典诵读》。诵读的过程是学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也是接受精神熏陶  相似文献   

19.
正"读"字当先,激发兴趣。默读、吟读、诵读、个人读、集体读,不一而足,读得朗朗上口之后,再引导学生对照课下注释默读,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大意,要求背诵就水到渠成。其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试想一下传统私塾背诵式教学死记硬背虽不可取,但通过读来培养语感、积累存储,进而引导理解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乃为启蒙,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且无停  相似文献   

20.
宋洁 《教师》2014,(8):69-69
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锐敏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中多次强调:“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