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策略的选择、使用。针对中学生中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低下、成绩落后的现象,笔者通过分析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与影响中学生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提出了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建议,供中学英语教学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娇  张宏梁 《考试周刊》2015,(10):177+102
本文采用学习兴趣问卷和自我效能感问卷,对宿迁市实验小学200名学生进行问卷测查,分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的现状,旨在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学习兴趣与自我效能感内部各维度之间也显著正相关;第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动机性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疑——创设疑问情境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直接因素。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努力为学生设置悬念,使其产生疑问,激发和增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神秘感、追求感、探索感、创造感,从而  相似文献   

4.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并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 内在推动力,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情景、改变教学方式、多样化开展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自我 效能感等策略可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显著提升学习效果,有效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通过社会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结合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注重培养师生情感几个方面例谈了培养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的感悟.  相似文献   

6.
笔者从学生缺少英语学习所需要的语言环境、如何淡化学习英语的枯燥感,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指导学生科学记忆单词、给学生创造英语语言环境、注重师生情感交流,提高学生自信以增强学生初中英语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兴趣”英语教学,运用教学艺术,指导学生成功地学习,通过文感、语感、情感的教学,感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进步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8.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否则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应展现教师魅力,培养师生情感;在游戏中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行适时适度的鼓励;进行实物教学等方面进行教学。这样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高原农牧区中学生理科学习兴趣对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法,选取青藏高原地区海拔介于2380 m—3850 m之间的4所高中,共1043名中学生为样本。结果发现:农牧区中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水平,普遍持有强烈的学业文化心理特征;理科学习兴趣与理科学业能力、行为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理科学习兴趣与社群义务、学习职责、交往驱动和自信感知等学业文化心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学业文化心理特征可显著正向地预测理科学业自我效能感,且在理科学习兴趣和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理科学习兴趣作为理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关注高原农牧区中学生的文化心理作用,培育积极的理科学业效能感。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深圳市某中学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和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了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强度与数学成绩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归因、掌握数学学习方法、教师展示引导学生成功体验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增强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的建议,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数学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刘禹锡与柳宗元是中唐时期的两位重要诗人,他们在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情感表达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禽鸟意象”的运用就是他们在贬谪的艺术表达上的一个共同点,他们把被贬谪的痛苦、对自由的向往 、对小人的机刺,以及强烈的怀乡思归之情,都含蕴在禽鸟意象之中,而成其贬谪创作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12.
This research examined children's interdependent self-construals as manifest in their seeing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as self-defining. Four times over early adolescence, 825 children (mean age = 12.73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reported on their inclu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in their self-construals as well as other dimensions of their psychological functioning. Although there was continuity in children's inclusion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in their self-construals, American, but not Chinese, children decreased their inclusion over time. In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the more children defined themselves in terms of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their parents, the more their 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y of these relationships mattered for their subsequent emotional functioning.  相似文献   

13.
通过体育教学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和精神状态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育教学具有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功效,对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改善人际关系,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增强学生自信心,尤其是对抑郁、焦虑、强迫等倾向有明显改善作用,从而提升了的学生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4.
行业特色型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其科技创新工作面临着新挑战和发展困境。深厚的行业背景、独特的学科群优势、出色的行业影响力、共同的行业文化情怀,决定了行业特色型高校在推进协同创新过程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协同创新要加强与行业企业联动,在创新项目发现机制、组织管理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利益共享机制和成果的转移转化机制等方面狠下工夫。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忧患意识,滋养着中国传统仕人的心灵大地,促成了其治道精神和为政规范的形成。展开其中的特殊话语,可以领略到传统仕人忧己、忧民、忧君、忧政、忧天下的鲜明内心景象,对今天为政者居安思危、科学治国理政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师生交往的心理动力在内部是由师生需要激发引起的 ,外部则取决于师生在交往中形成的师生之间的人际吸引的力度。在教学中 ,教师应做到 :丰富师生的角色构成 ,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 ,以增强交往的主动性 ;重视信息反馈 ,强化和维持交往的心理动力 ;培养群体交往的心理动力 ,以群体行为影响个体行为 ;激发学习动机 ,促使学生内部学习性交往动力的形成 ;确立合理的教学目标 ,保证师生交往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3-5岁是个体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持久受到同伴欺负的幼儿如果缺乏必要的保护自己的能力,将会对幼儿人格特质的形成产生极大影响,严重时会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提高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无疑对幼儿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鸠摩罗什和严复都是中国历史上的翻译大家,其译文各具特点。时代较早的鸠摩罗什译文比较直白,时间靠后的严复译文反倒典雅。本文指出,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两位翻译家对读者的关照。翻译理论上,两位翻译家都注意到了要让读者更好地接受译文;翻译方法上,两位译者都各尽所能,照顾了心目中的读者;译名的厘定上,两位翻译家对译名的态度十分认真,采取多种方法,让读者理解源语的内涵。两位译者对读者如此关照,自有其深刻的原因。他们都有着强烈的翻译目的,原意让读者理解作品内容;他们面对的是不同的读者群,因此译文文风各异,两位译者都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因而能自由地操控自己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we focus on the issue of how academic staff experienc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ubject mat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is understanding to their experience of teaching.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ubstantial amount of research into how academic staff conceiv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how they approach their teaching, and how their approaches to teaching relate to how their students approach their learning. In our present project this research is being extended by looking at the way 31 academics from four broad fields of study experienc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ir subject matter and how this relates to the way they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Using a phenomenographic approach we show that academics who experience their subject matter in atomistic and less integrated ways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in more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teacher-focused ways, while those with a more integrated and holistic experience of understanding their subject experience their teaching in more conceptual change and student-focused ways.in final form: 9 September 2004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的争论,具有利已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等特点,其教育价值在于可彰显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专注力,培养其主人翁思想,促进学科的拓展。在概念的模糊处激发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在题意的分歧处生成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在认知的冲突处挑起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在方法的比较处引导争论,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