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冯遵华 《兰台世界》2005,(10):65-66
曾国藩一生酷爱收藏,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后人通过对他这些收藏进行整理研究,产生了诸如<曾国藩全集>的第一代衍生物和有关曾国藩评著的第二代衍生物,这些文献档案都是曾氏文化现象持久不衰的源头,也是研究曾国藩人品、思想的珍贵史料.本文仅就曾国藩档案思想的形成和影响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
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档案文献鉴辨的萌芽,后经两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逐步成熟,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鉴辨方法。在此过程中,历代档案学者及历史学家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身体力行地开展档案文献鉴辨工作,在档案文献鉴辨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档案文献鉴辨的萌芽,后经两汉、唐宋的发展,至明清时期逐步成熟,并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鉴辨方法。在此过程中,历代档案学者及历史学家本着严谨的治学态度身体力行地开展档案文献鉴辨工作,在档案文献鉴辨方法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上起了重要作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档案思想研究”作为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由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立项,该院刘金元副研究馆员主持,王恬波、王泉初、刘胜初等专家合作,展开了专门研究。其在全国档案核心期刊上发表的《曾国藩重视档案的思想及其根源》、《从曾国藩家府藏书看其档案思想及其影响》和《论曾国藩档案收藏的历史性文献》等文章,引起了诸多学者的高度关注,在档案界产生了广泛影响。曾国藩是湖南省双峰县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曾国藩研究热。有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学术界有关对曾氏的政治、军事、人才、科技、经济等思想的研究,在海…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档案思想,在毛泽东学生时代的社会实践中萌芽,在建党初期产生,在土地革命时期、在长征途中、战争年代逐步形成,在和平时期逐步成熟。毛泽东档案思想,对我国档案建设及档案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的方式简单勾勒并梳理了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的历史脉络。将我国口述档案研究的发展轨迹划分为三个时期,即:口述档案研究萌芽时期;口述档案概念的确立时期以及口述档案实际工作的研究和确立时期。  相似文献   

7.
曹虹  王丹 《兰台世界》2016,(1):77-78
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及观念广受国人推崇,笔者对其形成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湖湘地域文化、儒家文化、曾氏家族文化的交互融合是曾国藩家庭道德教育思想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对后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从对曾国藩档案书籍收藏的研究中,我们看到曾国藩的另面人生,即在治军治政治学治家的同时终生致力于收藏,形成三十万宗的家府收藏,其家府富厚堂藏书楼成为晚清时期最负盛名的五大私家藏书楼之一。金陵途中百两大银为买书曾国藩一生爱书读书惜书藏书。1838年曾国藩金榜提名,次年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调研表明:目前,我国档案学界对非物质文化档案管理问题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侧重于简单介绍、概念界定、必要性分析;对基本原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刚起步;尚未引起档案学界之外的其他学科学者的关注。未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研究内容将更加具体、深化,研究方法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科技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科技思想的理论基础。毛泽东科技思想萌芽于毛泽东青年求学时期,探索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成熟于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11.
清朝时期东北流人档案(以下简称流人档案)是记述当时东北地区生活、文化、生态等方面的重要载体,通过研究相关档案有助于从文化层面夯实文化自信体系的纵深和社会记忆的保存。选取双聚类技术为切入点,使用可视化矩阵分析发现目前关于清朝时期东北流人档案研究可分为清初宁古塔流人、清初东北流人文化和清代东北流人的社会生活三类,应用三维可视化山丘图可发现Cluster 1相较于Cluster 0、Cluster 2更为成熟,且系统性、累积性研究较多,根据山丘的高斯曲线起伏和标准差高低并结合文献可以对未来选题趋势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12.
随着曾国藩故居先后被国家和湖南省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学术界对曾国藩的研究不断深入,也引起了档案界对曾国藩档案思想的研究。最近,笔者来到曾国藩故居——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富厚堂,考察了曾府藏书楼,采访了曾国藩故居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拜访了在曾府管理书楼20多年的老人王席珍,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吸取图书馆学中一些优秀成果和国家图书馆建设的优点来研究档案文献编纂,侧重公民意识对此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以期促进档案文献编纂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档案文献鉴辨工作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后经两汉、唐宋至明清以降逐步发展成熟,为后世留下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系统、科学的鉴辨方法。本文分析了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方法的演进脉络及演变特征,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我国档案文献鉴辨方法新体系的构建,该研究对今后档案文献鉴辨工作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始记事的萌芽是渔猎经济向农业经济过渡时期的产物 ;档案的起源是文明起源的重要内容 ;档案的产生是文明形成和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 ;刻符、绘画、文字、档案的萌芽、起源与产生是巫文化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代鲁国人。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的思想萌芽于档案文献编纂的最初实践,具体表现于编订“六经”,“六经”是我国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大规模文献编纂活动,其中的《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典型的档案汇编。一、孔子的档案文献编纂思想产生的背景孔子成功地编纂“六经”,与宋鲁两国特别是鲁国有密切关系。宋是商朝的后代,鲁是周公的封地,春秋末期列国都到宋鲁“观礼”,因为它们较完整地保存了商周文化。孔子是宋国贵族的后代。其七世祖正考父连续辅佐宋戴公、武公和宣公,为人谦恭俭朴,熟悉古文献,《诗经》中的…  相似文献   

17.
郭平兴  董恩林 《出版科学》2011,19(1):99-102
对于曾国藩文化思想的研究,现已有诸多成果。考其思想之来源,书籍阅读是主要途径之一。研究曾国藩的阅读行为,既可看到曾国藩读书治学之勤、方法之变,亦可理解其思想的趋变性。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都是一定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档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也不例外。传统的档案文化主要是中国封建政治、经济的反映 ,中国封建经济是封闭的自然经济 ,封建政治是封闭的独裁政治 ,建筑在其上面的中国传统的档案文化也就不能不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尽管这一封闭性的特点正愈来愈受到社会发展的冲击 ,面临逐步解体的状态 ,但是 ,档案文化的发展水平和开放程度仍然远远地落后于时代对它的要求。档案文化本身的这种不完善、不成熟 ,必然导致作为档案文化分支系统的社会档案意识的不完善、不成熟[1 ] 。人们…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曾国藩档案思想的形成到档案资料收集、整理、保管和利用等方面的思想及其给后人的启示与影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十三本旧著作为民国时期档案学领域研究成果的系统展示,其中蕴含的档案分类思想体现出萌芽时期的特点与发展轨迹,对我国档案分类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对著作中的档案分类思想进行系统梳理,并从内涵、原则、标准、技术及程序等角度出发进行比较分析.其次总结民国时期档案分类思想的时代特征,立足时代背景,分析民国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