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方燕萍 《科教文汇》2010,(26):16-16,20
农村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容易引起初中生的不良行为。经过对他们行为的归纳总结,初步形成了对症下药的教育纠正策略。  相似文献   

2.
隔代教养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家庭教养方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隔代教养这种教养方式在家庭教养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而这种教养模式的种种弊端也渐渐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本文针对隔代教养这种社会现象,分析其给幼儿健康成长带来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反应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儿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何树坤 《科教文汇》2008,(14):53-53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反应的一种组合方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认知、儿童社会性及个性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权威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专制型、放纵型以及忽视型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发展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崔迎新 《科教文汇》2008,(30):62-62
2001年11月,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向文部省提交了《新时代教养教育发展方向》的审议报告。该报告系统论述了教养教育的必要性,21世纪需要哪些教养以及教养教育的实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教养教育的经验对我国小学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刘改娟 《科技风》2013,(6):99+101
文章通过对四种家庭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性)、溺爱型、放任型、民主性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表明了家庭教养方式的类型、特点、及表现,阐述了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性格特征的影响及其社会化影响,指出了最佳家庭教养方式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隔代教养主要是指幼儿由祖辈养育和教育,而父母对幼儿的抚育时间较少,甚至是完全将孩子交由幼儿祖辈照顾。造成隔代教养方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迅速的时代,幼儿父母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压力、生活和工作压力或者是出现不少夫妻离异情况,进而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抚育应接不暇。随着时间的推移,隔代教养现象逐渐增多,但是这一教养方式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来说有一定的弊端。本文主要针对隔代教养问题进行研究,深入探讨隔代教养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刘航 《科教文汇》2010,(10):163-164
本研究选取初中生和高中生各100名,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的集体测验,结果发现:(1)父母教养方式主要是情感温暖理解的积极教养方式,其次是过分干涉、保护。父母对不同性别的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2)男、女生在总体自我价值感方面的差异不显著。(3)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情感温暖理解的教育方式与自我价值感成显著的正相关,而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与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满佳奇 《科教文汇》2020,(8):162-163
众所周知,家庭教育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且无法取代的地位,从一个孩子呱呱坠地之日起,他的家庭就开始对其认知和情感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孩子的学业情绪,父母良好的教养方式会给孩子带来积极的学业情绪;反之,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则会造成儿童消极的学业情绪体验。因此,本研究将从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切入,说明不同类型的教养方式将会引起小学生不同的学业情绪反应,从而证明何种教养方式是可取的,何种教养方式是与小学生现阶段的发展不适配的。  相似文献   

11.
要拥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是必不可少的。父母的教养方式除了是孩子形成良好品德的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还是促成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的必不可少的影响因素,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还是孩子心理健康的关键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杜凌云  陈婧 《科教文汇》2011,(36):78-79
本文从注意力、语言、父母教养方式、情感发展、行为习惯、自我意识和道德发展七个方面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策略。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的自觉性、独立性和自主意识的形成,培养他们解决困难的决心和耐心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海燕 《科教文汇》2010,(15):190-192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14.
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与大学生攻击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攻击性问卷(AQ)在498名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外,其余各因子与大学生攻击性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与大学生的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社会支持是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社会支持是大学生攻击性的有效预测变量,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干预应着眼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的关系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影响,研究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恩施土家族地区选取101名初中生,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自我意识量表(PHSS)进行测试。101名被试,男生54人,女生39人,平均年龄为14.5±0.7岁。结果: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自我意识呈现显著地相关,并以积极的教养方式为主,而且父母不同教养方式对初中生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P〈0.05)。  相似文献   

16.
王若雨 《百科知识》2021,(30):57-58
正念教养是一种基本的教养技能或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正念习惯是提高教养方式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它对理解健康的亲子关系和改善以家庭为重点的预防、干预具有新的意义.尽管正念教养的研究证实了其对亲子沟通的积极作用,但该领域依然处于起步阶段,至今仍缺乏研究去探讨正念教养干预对普通儿童、青少年,特别是青春期冲突中的父母的作用,更缺乏对中西方"家文化"差异下将其应用于中国家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的研究探讨.因此,将正念教养作为一种干预方案介入有青春期子女的家庭,不仅是一种积极的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策略,也是社会工作理论建构和本土化的过程.本研究旨在探讨正念教养在亲子沟通中的应用,从理论层面建构正念教养与亲子沟通间的逻辑框架,为后续研究和干预提供理论指导.就实践层面而言,正念教养作为应用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理念和干预策略,可以用于家庭社会工作和团体辅导,为处理亲子沟通中的障碍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调研内蒙古地区部分牧区家庭,了解到较为普遍存在的牧区家庭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并分析每种教养方式对子女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希望社会和牧区家庭对教养方式引起足够的重视,不断改进家庭教养方式,提高牧区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8.
刘满莹  林静 《科技风》2023,(29):45-48
为0~3岁婴幼儿家庭教养提供科学指导与咨询服务是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之一。本文通过调研,梳理出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基本需求,了解早教教师对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的现状与面临的困境,尝试提出在职前培养中提升早期教育专业人才的婴幼儿家庭教养指导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当代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状况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四版(PDQ+4)以及修订的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对75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评;结果:(1)父亲与母亲的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格障碍倾向的形成有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父亲控制能预测偏执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控制能预测分裂型人格障碍倾向、边缘型人格障碍倾向和自恋型人格障碍倾向,母亲关爱能显著预测抑郁型人格障碍倾向;结论: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倾向与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