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明代"后七子"领袖王世贞作年谱,始于清朝。清人作有两部,一是王瑞国编《瑯玡凤麟两公年谱合编》一万余字,相当简略;一是钱大昕编《弇州山人年谱》,不足一万字,简明而有法度,但仅叙述了谱主行踪的大略。现代人又作有两部,一部是徐朔方先生著录在《39种晚明曲家年谱》中的《王世贞年谱》(以下简称徐谱);另一部是郑利华先生著的《王世贞年谱》(以下简称郑谱),两书均于1993年12月出版。这两部年谱较清人所著,内容大大充实。两谱各具特色,徐谱善于抓住谱主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予以条分缕析地考辨,尤其详于记文学、艺事。郑谱梳理精细,除考辨谱主的  相似文献   

2.
王兆鹏著,40万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9月出版。定价:新台币510元。 本书为宋代词人葛胜仲、葛立方父子,叶梦得、吕本中、向子(讠西土)等五人年谱的合集。五位谱主集诗人、词人、学者于一身,故本书并不限于“词人”词作的考订,而是对谱主的诗词文及其它著述、有关生平行事一并予以系年考证,对其所有著述的存佚情况、传刻经过、版本源流也作了尽可能详尽的考述。本书还特别留意考察谱主交游者的事迹和结社唱和活动,书中涉及南渡前后诗坛文苑的人物数百人,藉此可窥见当时的诗坛概貌、创作风尚和文人的精神风貌。资料详实丰富,全书引用文献达三百余种,为研究宋代文学提供了经过甄辨的可靠的史料。  相似文献   

3.
北京图书馆是收藏年谱最集中、最丰富、最完整的单位,其种类之多、版本之珍,是其他任何图书馆都无法相比的。现经认真整理编纂,汇成《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隆重推出。《年谱丛刊》是我国第一部涵盖历史时间最长、收入历代年谱最多、规模最宏大、线装版本最完备的年谱资料汇编,共收入历代年谱1200余种,约150000页,谱主近千人,上起三代,下至  相似文献   

4.
宋代学者所撰陶渊明年谱有两种:王质<粟里谱>未见有宋刻本栽传;吴仁杰<陶靖节先生年谱>刊于南宋孝宗时期,其残宋本保存了下来,这是一个集谱合梓的蜀本.但是据该本传刻下来的明、清诸本讹误很多.吴<谱>的两种较有权威的当代整理本(中华书局本)所用底本都为清本,由于未用残宋本校勘而以讹传讹,亟待纠正.  相似文献   

5.
老舍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现代作家。但直到80年代中期,国外老舍研究界已出版多部老舍年谱后,我国尚无一部以专著形式正式出版的《老舍年谱》。近年来,国内相继推出三部老舍年谱:郝长海、吴怀斌先生合编、安徽黄山书社出版的《老舍年谱》,甘海岚先生编撰、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年谱》,杨立德先生编撰、云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老舍创作生活年谱》。三部老舍年谱的出版已引起国内外老舍研究界的普遍关注,无疑将推进世界人民对老舍的认识。年谱作为史籍中的一种,在我国已有较长的历史,如宋代就有以孔子、朱熹、杜甫、韩愈、苏轼、欧阳修等人为谱主的年谱出版。古人年谱多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胪述谱主一生事迹。所谓“叙一人之道德、学问、事业,约悉无遗而系以年月者,谓之年谱。”(朱士嘉《中国历代名人年谱目录·序》)它杂揉了记传与编年二体,并从谱牒、年表、宗谱、传状等  相似文献   

6.
清代乾嘉学者翁方纲曾进行过多次年谱编撰的实践活动,所选谱主在此前多未有年谱,翁氏结合自己在书法、诗歌等领域的深入研究,为其草创。翁氏所编诸谱,在编制体例与原则上也有一些开创,如确立一些必要的条目、明确史料梯度采信的原则以及征实考据、落实"知人论世"宗旨的特点,为后来的年谱编撰留下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年谱。印得很好,商务印书馆去年12月出的。编者赵新那和黄培云,是赵先生的次女和女婚。费时七八年之久。是晚辈给长辈编的年谱,你读的时候,却没有“忝列子孙”的屈辱感或尊贵感。它没有一口一个先父,让你觉得是在陪着编者过赵先生的多少周年祭。只...  相似文献   

8.
年谱在我国传统学苑中,实属大族之一。它是一种以谱主为中心,以年月为经纬,比较全面细致地肿叙谱主一生事迹的传记体裁。读者藉此可以了解谱主的出处进退、赋性志趣、思想著述、亲友关系、师徒传承等等。所以鲁迅先生说:“编年有利于明白时势,倘要知人论世,是非看编年的文集不可的。现在新作的古人年谱的流行,即证明着已经有许多人省悟了此中的消息。”(《且介亭杂文·序言》)孙德谦先生甚至称誉年谱为“最得知人论世之义”(《古书读法略例》)。笔者最近读到的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的《新编明人年谱丛刊》,就是传统学苑中绽开的一…  相似文献   

9.
新出版的优秀索引著作——《宋人传记资料索引补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以下简称《索引》)一书,系我国台湾学者昌彼得、王德毅、程元敏、侯俊德等人所编,1974—1976年间由台北鼎文书局出版。1977年起,王德毅陆续加以增订。1988年北京中华书局出版了王氏增订本,凡六册。第一至五册为索引正文,采用宋人文集347种,元人文集20种,总集12种,史传典籍90种,宋元方志28种,金石文字8种.总计500余种。此外,还参考了有关的单行本年谱、事状、言行录、别录,以及期刊中属于传记性质的文字等多种。搜罗到的宋代人物达2.2万余人。比此前出版的燕京大学引得编纂处所编《四十七种宋代传记综合引得》多出一倍以上。更有进者,《索引》采用了一种新的编纂方法,就是:凡人物中有事迹可述者,都根据所集材料写成小传。这就使此书具有人物词典的功能,可说是“一身而二任焉”,在索引工作中是一种新的创造,大大地提高了此书的学术性,扩展了它的使用范围。此举曾备受索引编纂学界称道。第六册为《宋人别名字号封谥索引》,对于直接利用宋朝史料的人极为有用,不能把这一部分仅仅看成是只供本索引使用的附录,它有独立存在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白行简年谱     
说明:本谱所参朱金城《白居易年谱》、顾学颉《白居易年谱简编》、宋陈振孙《白文公年谱》、清汪立名《白香山年谱》,首见用全称,后用简称,即"朱谱""顾谱""陈谱""汪谱"。行简行迹向附于居易谱,为简省文字,采互见之法,有关居易行迹可参以上诸谱。凡引居易诗、卷名均据顾学颉校点之《白居易集》。《旧唐书》卷166、《新唐书》卷119白居易传附行简传分别简称《旧》传、《新》传。  相似文献   

11.
一我国的类书起源很早,《三国志·文帝纪》中记有“……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几千余篇,号曰《皇览》。”这当是其发端。南北朝时已有发展,隋代的《北堂书钞》,唐代的《艺文类聚》已有较高水平。宋代目录学家郑樵在《通志·艺文略》中已有“类书类”。可见宋代时已有较多的类书撰成。宋代类书,数量多、类型全,《册府元龟》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册府元龟》一千卷,字数达940万。宋真宗(赵恒)因他父亲宋太宗时编有《太平御览》等类书,于是在景德二年(公元1005年)九月命王钦若、杨亿等人负责新编一部类书,初名《历代君臣事迹》。  相似文献   

12.
年鉴的起源与发展中国编纂地方志是有悠久历史的。国有国史,府有府志,家有家谱,人有人传。编史修志,树谱立传,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光荣传统,也是我国古老文化的一个象征。从宋代到民国时期,编纂地方志书,保存下来的已有八千多种。但是编《年鉴》,这在我们国家的历史还不算长。有人说《历书》就是《年鉴》。我国早在殷朝时代就有《善书》,可惜这种史书现在已经失散,没能保存下来。现代形成的《年鉴》是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3.
徐柏容 《出版科学》2008,16(1):88-90
出版物除了书、报、刊三种形式外,还有期刊出现后不久产生的一种纸质出版物,即丛刊。丛刊有书的外形、期刊的内容结构。本文从丛刊的特点追溯至丛刊的起源、发展及异化,并对丛刊的异化现象作了独到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新晃档案馆在投入80万元强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在档案的收集、整理和编研上不断创特色,谋突破。目前该馆有馆藏档案5万余卷,其中民国档案2235卷。特别是一批红军长征途径新晃的史料和实物犹为珍贵。该馆还征集有侗族特色档案,编写了《夜郎史话》、《侗民族资料》,并举办夜郎文件展厅,展示神秘悠远的古夜郎侗文化、稻作文化、巫傩文化和竹文化。  相似文献   

15.
《许瀚年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原中国社会科学院袁行云先生编著的一部关于许瀚的个人编年谱。该年谱由齐鲁书社于1983年出版,全书24万余字。这部书到现在仍然是国内一部占有资料较为充分、考据比较精严、学术界评价极高的学术著作,当时堪称研究许瀚集大成之作。  相似文献   

16.
陈寅恪先生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宋之世。”(《金明馆丛稿二编》),宋代文化之繁荣,自有诸多原因,而人才的特出,是文化繁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人才是创造物质文明与文化财富的首要力量。翻开史籍,如群星璀灿的宋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科学家活跃在学术舞台上,为后人留下了辉映万代的文化遗产。宋代人才的一个特点是智慧的早熟,出现了一批“神童”。正史、笔记、方志等典籍中有许多记载,如:真德秀四岁受书,过目成诵;王禹偁五岁能诗;黄庭坚五岁已诵五  相似文献   

17.
学术大师王国维胸具灵知,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结构、精神、价值有其独特的领悟,莹彻的识解。第二次东渡日本后,王国维随从罗振玉研究古文字、古器物,对中国文化中的金石文化这一拱璧瑰宝进行了深入的钻研。在数以千计的古器物、金石拓本的日夕摩挲、鉴赏中,王国维对宋代金石文化作出了湛深的科学阐释。 一、宋代金石文化的构架 宋代的金石文化不同于两汉的经学文化、魏晋的玄学文化,具有新型的构架。王国维评云:“其于搜集、著录、考订、应用各方面无不用力,不百年间遂成一种之学问。”(《宋代之金石学》)由此剖视,宋代金石文化有四方面结构而成。其一,从搜集论之,公私藏器蔚成一种社会风气。藏器之富,则“累数至万余”;收藏之勤,则“当南渡之初,国势未定,而高宗孜孜搜集古器”于榷场,其余则可想知;收藏种类之多,则金、石以外兼收瓦当、木简等,“无不在当时好古家网罗之内”。(同上)其二,从传拓及著录论之,宋人于金石学不徒以搜集为能事,其最有功于此者则是通过传拓和著录加以“流通”。王氏云:“今宋代藏器已百不存一,石刻亦仅存十分之一,而宋人图谱目录尚多  相似文献   

18.
赵琰 《山西档案》2007,(3):53-55
宋代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一个辉煌时期,积两宋三百年历史,形成了大量的档案文献史料,流传下来的档案文献汇编也比前代为多。从《四库全书》著录的史部书籍来说,宋代学者编撰的史书占其总数的四分之一,有史著保存至今的宋代史家有一百三十余人,史书门类齐全,《宋史·艺文志》中所载的宋代史籍共有十三大类,后世所有的门类宋代已经齐备。[1]陈傅良在《建隆编·自序》中也说:“本朝国书,有日历,有实录,有正史,有会要,有敕令,有御集,又有司专行指挥典故之类;三朝以上又有宝训;而百家小说私史与士大夫行状志铭之类,不可胜纪。”[2]由此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9.
一部以中等文化的读者为主要对象的《人物》丛刊,将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编辑《人物》丛刊是为政治读物开辟一种新途径的尝试。《人物》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通过介绍人物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激励读者的民族自豪感,振奋革命精神,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奋发图强,献身四化。同时,为青年读者增长知识,提高文化服务。《人物》丛刊将有“人物和事件”、“人物传记”、“人物短论”、“怀念与  相似文献   

20.
档案信息服务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是档案工作永恒的主题.档案工作服务形式有多种,档案编研是主要形式之一.几年来我们将馆藏的档案资料,运用科学的手段编纂了《东港百年灾情录》等80种达580余万字的有利用价值的编研成果,使之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受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