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奔跳类1.钓鱼:用一个带绳网球固定于横竿一端,老师手持另一端,学生站在一定区域内作"鱼",发令后,学生左右奔跑,老师手持"钓鱼竿"不断地移动位置,尽量让钓鱼竿上的网球触及学生,被触学生离开场地,一定时间后,看谁最灵活、最狡猾。2.旋风跑:参赛队6~8人,成一横队站在起跑线上,每人双手握住横竿。发令后,迅速向前跑出,绕过前方的标志物返回起点,用时最少队名次列前。3.圆圈跳竿:画一个半径为3.5米的圆圈,一位学生手握横竿站  相似文献   

2.
一、游戏目的 发展学生的灵敏、速度等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游戏准备 1.场地长25米。 2.在场地一端画一条直线为起跑线,另一端根据学生分队或分组的数设置若干个往返的标志物。 3.在标志物下放有写好信息指令卡片。  相似文献   

3.
1.起动踩包目标:发展学生快速反应及快速启动能力。方法:学生两人一组,相距5-6米迎面站好,辅助者两脚前后开立,前脚踩住皮筋一端保持固定。练习者站立在距起跑线40厘米处,一脚踩住沙包(即皮筋的另一端),听到"预备"口令后,另一脚向前迈出,脚尖  相似文献   

4.
<正>一、高三体育生的境况(一)政策境况江苏省高考体育加试主要考察四项素质和一项特长,四项素质包括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双手头后前抛实心球和800米,素质项目每项25分,特长(专项)50分,合计总分150分。高校在录取时,实行文化、专业双过线,即  相似文献   

5.
体操棒轻巧、美观,娱乐性强,深受学生喜爱。除了做体操以外,它还是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中可以充分利用的体育器材之一。一、传棒1.自传:单手抛棒,接棒;左右手互相抛棒,接棒。抛接方法可自由选择,如:向上横抛,向下抓棒;向上旋转抛起,向下引手接棒;向前上方抛起,上步接棒等。2.互传:二人一组,相距3~~5米,一根棒互相抛接;二人相距2~~3米,两根棒互相抛接。3.集体传:室外多种跑、跳、障碍或园地游戏的传接比赛。室内游戏如:击鼓传棒、传棒比快、棒撵棒(第一人开始,依次向下传第一棒,3~~5秒后,第一人开始传第二棒,当两棒同时传到一人…  相似文献   

6.
《体育教学》2012,(7):76-78
"灰太狼"捉"喜羊羊"目标:发展奔跑和躲闪能力,培养勇敢顽强精神。方法:在操场上按四方形布置四块中垫子,间距各为15米,代表喜羊羊的家,各小组各站一垫,当喜羊羊;选四人手持吹塑软棒或充气棒,分散站在四条道路上,扮演灰太狼。教师吹哨记时,游戏开始,各家的喜羊羊可按顺时针方向从A跑  相似文献   

7.
一、运送“垃圾”游戏 目的:发展学生速度素质,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与合作意识。   课前准备:课前画两个边长 4米的正方形,相距 10米,游戏前将学生分成双数相等的人数两队,成一路横队站立于正方形后,准备两个纸箱做“垃圾箱”,装若干旧瓶、纸盒、纸团做垃圾。   游戏方法:由两名队员抬着“垃圾箱”,听到教师发令后,跑到对方区域,将“垃圾”倒在区域内,拿着空“垃圾箱”跑到队列,交给下二名队员,二名队员将本区域内的“垃圾”拾起装入箱内,再运到对方区域。两组依法进行。最后,两队员谁最先将…  相似文献   

8.
<正>一、"小红帽快快跑"(一)游戏目的1.发展学生的平衡性,提高学生快速奔跑的能力。2.培养学生讲文明礼仪的好习惯。(二)场地器材在平整的场地上画两条相距40米~50米的平行线;标志桶12个。(三)游戏方法  相似文献   

9.
“二人三足跑”游戏既可发展学生跑的能力,亦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体育课堂之中,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但是教师在课堂中如果只能就游戏而教游戏,不能不断变化游戏的方式,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该游戏的兴趣,影响游戏的效果。下面介绍一下“二人三足跑”游戏的几种变化。一、“二人三足跑”游戏方法1.找伙伴。俩人为一组,横排站立于起跑线后,用一根绳子将两个人相邻的左右脚捆绑在一起,使其变为“一只脚”。2.规定一定的跑的距离(15~20米)。教师发出“跑”的指令后,学生开始做二人三足的赛跑。最先到达终点的一组为胜。3.负的…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是社会的热点问题,新时代学生的升学压力大,人们看重分数,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良好品质等"隐性能力"的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下降,导致难就业。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学生的难就业问题,通过体育榜样影响学生,培养"隐性能力",提高社会竞争力。研究表明:学生因体育教师"身正学高"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学中学生因敬佩老师对其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教师积极向上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处事态度;教师是一本生动丰富的人格教材,无声无息的撼动着学生心灵;教师在体育比赛中引导学生多关注比赛中的击掌、鼓励、安慰,有助于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正>1."同心协力"游戏方法:如图1所示,将学生分为人数相等的若干队,每队5~10人成纵队站立于起跑线后,每队所有队员左、右手各抓住条幅连  相似文献   

12.
一、跑圈夺红旗目的:提高弯道跑技术,培养集体观念。准备:场地上画三个同心圆,半径为2米、6米、10米。通过圆心画两条垂线,垂线与圆周相交的地方各插一根标志竿,大圆周标志竿后1.5米处画一条白线,圆心插一面红旗。人数均分四队分别在白线后成纵队站立(如图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1. 投掷:双手向前、向后抛实心球2.“处方教学”(30米跑、立定跳远、仰卧起坐、前后滚翻)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能知道投掷不仅要用手臂的力量,还要用上全身力量的道理;知道处方教学的学习方法与练习要求。附:“小黑板”运动“处方”(一、二、三、四)处 方 教 学 (一)处 方 教 学 (二)内容仰 卧 起 坐30 米 跑目标发展学生腰腹力量发展学生速度素质过程1. 学习动作,小组长示范。2. 学生两人互助,中慢速做5个,练习动作(1组)3. 5个一组(2~3组) 4、30秒计时(1组)1. 原地摆臂10秒(2组) …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教学中,应用实心球进行课堂教学,不仅能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丰富课堂教学。 一、原地练习法 1.前抛练习:将学生分成两组迎面站立,距离15-20米,学生将一公斤重实心球双臂举过头顶置于脑后,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站立或前后站立,利用腰腹力量及上肢力量用力向前抛出,看谁的抛远。 2.后抛练习:学生背向抛掷方向,两脚自然分开平行站立,双手持球双臂伸直,体前屈,挺胸展体,双腿双臂同时用力,将球从头顶向后抛出。 3.旋转练习:学生两脚自然分开,持球于体前,两臂伸直,以左(…  相似文献   

15.
伤残人乒乓球比赛,分为轮椅(亦称坐姿)和站立(亦称站姿)两种。赛前,需先根据运动员伤残程度进行医学分级。共有10个级别,第1至第5级(称为TT_1、TT_2、TT_3、TT_4、TT_5)为轮椅比赛;第6至第10级(称为TT_6、TT_7、TT_8、TT_9、TT_(10))为站立比赛。 规则规定:裁判员在每场比赛开始前,必须检查运动员医学分级卡,然后方可准许运动员参加比赛。轮椅比赛和站立比赛均按国际乒联制定的竟赛规则执行;但对轮椅比赛根据其参赛对象的身体特点,又制定了几条特殊的规则。 一、发球规则 (一)单打发球时,球越过球网落入对方台面后,必须从对方端线越出,而不能从边线越出。对球的弹跳次数不加限制。即发出的球在  相似文献   

16.
<正>某教师,教学内容——1500米、篮球。1500米跑完后,一部分学生打球时,另一部分男生、绝大部分女生无所事事。教师教了什么?学生又学到了什么?跑的技术教了,还有运动负荷的监控?篮球的技战术教了,还有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一、运球抛接标志桶游戏目的:拓展运球分心训练,提高眼手反应速度。游戏方法:2名学生为1组,每组2个篮球和1个标志桶,2名学生同时原地运球,学生A手持标志桶抛给运球的学生B,学生B接住标志桶后再抛回给学生A,先完成10次的小组即为获胜组(图1)。游戏规则:游戏过程中须一边原地运  相似文献   

18.
<正> 以下10例扑低球和鱼跃扑球练习。用15—18课时就可以初步会学。 (141)二人二球抛接地滚球动作要领和图解说明(图141): 1.面对面站立,相距5米,各持一球。 2.都用单手同时抛地滚球,初练球速稍慢 3.接地滚球手法: (1)双手五指张开,掌心对准球,当球滚至胸  相似文献   

19.
前抛实心球运动是初中体育教学中一个常见的运动项目,这一项目已经被列入了中考的范围,并且逐步引起了更多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在中考的时候测试前抛实心球这个体育项目。前抛实心球运动量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运动技巧而言,相对要求较高,同时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也比较高。这也就要求教师在体育中考前进行抛实心球的教学,必须科学而规范实施的教学计划,把前抛实心球的相关技巧传授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游龙戏水     
<正>游戏准备平整场地一块,标志杆7根(摆放如图,1、3、5、7标志杆与2、4、6标志杆间隔10~40米,2、4、6标志杆相对应地摆放在1、3、5、7标志杆两杆对面的中点),拔河绳4根。游戏方法4组各40名学生单手握拔河绳,前后距离1.5米左右,成纵队在拔河绳两侧间隔站立;裁判员发令后,各组学生一齐出发,分别按图示方向蛇形跑进,A组学生先后绕1、2、3、4、5、6、7标志杆蛇形跑动一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