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之一,但是对于商务英语等非工科类专业,传统的工学结合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实施效果不佳。"互联网+"的出现,为解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工学结合"实训模式存在的矛盾带来了契机。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与"工学结合"模式的关系,探讨高职商英专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工学结合"模式的实施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给高职教育带来重大机遇,同时也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带来巨大挑战。为解决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建设了"金信管家"网站,以混合式教学思想为指导,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实训教学,转变传统教学思维,改革教学评价方式,探索实践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投资与理财专业实训教学人才培养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其所影响的领域也越发广泛,对人才的需求与以往相比也有较大的不同,高职院校致力于为国家输送所需的专门技能性人才,为此,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受互联网发展的深刻影响。尤其是高职院校的营销专业,其专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互联网+"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开始受到重视。文章开始首先简单介绍了"互联网+"给高职营销专业带去的影响;第二部分中指出"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文章的最后就"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路径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与大数据技术的高速发展,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对自身发展及要求越来越高。为保证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质量,结合"互联网+"的最新技术和理念,通过加强师资建设、构建"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专业+复合课程体系、创建"立体化培养与个性化拓展"人才培养方向等方式,对生物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究,不断提升师生的专业素养和潜能,提高专业人才创新潜力,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复合型生物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5.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7,(6):147-150
为了提高"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采用逻辑分析法对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结果表明:对培养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有影响的主要因素是: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认知、教学方法和指导服务等.而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主要实践路径有:课堂学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社团活动和校企合作等.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172-176
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针对高职院校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室共享性较差、利用率不高的共性问题,构建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并给出了该校电信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和物联网工程系在"互联网+"背景下综合实验实训体系的主要内容。该体系能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提高专业综合实验实训室的共享度和利用率,并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互联网+"背景下专业建设现状以及面临的观念、内涵建设等问题,文章提出高职院校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引,校企构建"互联网专业平台",重点建设"互联网+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形式、师资培养"等内容,从而提升专业实力,凝聚"互联网+"特色,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日渐成为生活、学习、生产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引擎,将"互联网+"加入高职文秘专业的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过程中是大势所趋。本文针对文秘课程的设计和培养的要求,浅析"互联网+"时代下高职文秘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的专业.近年来,该专业由热门专业逐步退化为冷门专业,在专业后续发展中遭遇了一定的瓶颈.为提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竞争力,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做出改革尝试,从专业见习等实训环节入手,注重培养"Java+大数据"方向的专门人才,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互联网+"技能竞赛与会计实训融合式教学的结合进行了讨论,首先阐述了会计技能竞赛和会计实训的相关概念,然后论述了"互联网+"技能竞赛与会计实训融合式教学相结合的现实意义,之后提出了现阶段"互联网+"技能竞赛与会计实训融合式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几点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改革策略以进一步促进会计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印刷应运而生。"互联网+"印刷的出现为印刷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时也对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印刷工程专业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本研究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印刷工程专业加强"互联网+"教学的必要性,分析了现有印刷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遇到的最大挑战是基于互联网的颠覆性挑战,这一变化对高校食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互联网+"新常态下食品产业人才的需求变化角度入手,分析食品专业现有课程与互联网时代食品产业对人才需求的差距,提出重视"食品+"思维、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全国性食品专业竞赛、培养"食品+"人才等人才培养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是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互联网+"得到了更好更快的推进,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正是随着"互联网+"所带来的新思路而发生转变。本文首先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的机遇以及挑战,然后对"互联网+"背景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不足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与分析,制定出了发展策略,希望能够提出一定的建设性人意见,旨在帮助社会企业培养出更多优质的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针对"互联网+"时代对人才职业能力与素质的新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需要认真反思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由"单一"向"多元化"人才的转变,建设互联网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信息化智慧教学方法,搭建"互联网+校企合作"平台,从而构建适合"互联网+"时代的中等职业教育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时代下汽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互联网营销专业群整合物流管理、物流金融管理、互联网金融、会计、网络营销等专业教学资源,构建契合福建省财经商贸产业行业需求的、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产教融合、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课赛融合、‘1+X’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互联网营销专业群致力于打造复合实训平台,将岗位实训、通用素养训练、专业技能训练充分融通、彼此促进,同时建立保障体系,从而实现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教育不仅要教育学生学习各种知识,还要教育学生接受道德与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念,全人教育有利于培养复合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人。笔者全面调查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全人素质发展的状况,并根据分析提出了全人教育实践的对策方法,要加强环境教育,根据专业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6):172-176
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新需求,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高校要以行业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一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互联网与学校招生、专业建设、师资培养、课堂教学、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这是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9,(2):112-115
围绕培养更具职业竞争力和岗位胜任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就业竞争力与发展潜力培养相融合,职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养成相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实践相融合"理念为指引,结合黄山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双师"师资队伍培养与建设、实践平台搭建与实践等方面探索"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从优化实训项目、强化技能考核、参加技能竞赛、开展社团活动、共享院系资源、弘扬地方文化等方面落实"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路径,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9.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的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物联网和互联网金融(ITFIN)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计算机专业是培养"互联网+"时代下主要技术力量的核心专业。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培养适应"互联网+"时代下的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是各个高校面临的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以现代制造专业群为主体,进行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的专业集群平台。该创新基地使学生在完成现代制造专业群"课、证、赛"等实训教学环节同时,实现由"在校学生"到"企业员工"身份的转换,为企业培养"无缝对接"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节约岗前培训成本和时间,是职业院校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建设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