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满足应用气象专业城市气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论文基于城市内涝模型,采用Visual C#语言和ArcGIS Engine开发引擎,开发了城市内涝模型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系统包含地图操作、参数设定、模型模拟、制图功能和交互答题五个部分,方便学生学习与模型运行操作。该虚拟仿真教学系统已成为城市气象学课程的重要实践平台,有效提高了学生在城市内涝模拟和模型运行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虚拟现实技术融合于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系统,为职业院校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以丰田U340E自动变速器虚拟教学系统为例,阐述了理实一体化虚拟教学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实现以及系统应用。针对教学系统在课前、课中及课后的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在虚拟仿真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工科理念,构建了基于IdeaVR软件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该平台运用脚本设计、三维建模、三维场景搭建、交互功能创建等技术,开发设计了机械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提出了基于该教学系统的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提升了机械安全课堂教学素材的广度、深度及教学手段的前沿性,为国内高校的机械安全实验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4.
5.
李杰 《教育教学论坛》2015,(10):145-146
针对石油工程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与油田生产实习相结合,研制以生产安全培训演示软件和开发动态综合仿真模型为核心的油气田开发仿真教学系统,包括井仿真模型、开采仿真模型和注采系统仿真模型。该系统具有显示直观、综合性强以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等特点,既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回顾所学专业知识,也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了解了石油工程岗位的任务和特点,为学生从事石油工程工作打下实践基础,促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油气田开发仿真教学系统对于拓宽专业实验教学思路、完善专业实验室教学模式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检定教学中存在的理论教学过于抽象、多媒体视频教学缺少互动、实验教学设备昂贵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检定仿真教学系统。使用3DMAX建模软件创建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检定设备模型,Photoshop软件处理设备贴图,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制作教学视频,然后利用Unity3 D虚拟仿真引擎搭建虚拟仿真教学系统。系统包括结构原理展示、视频动画教学和虚拟仿真实操三种教学方式,实现了精密压力表标准装置检定仿真教学的功能,交互式设计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测试表明,系统具有开发成本低、沉浸性强和教学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设计了输气管道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实践内容分为内操输气工艺中控系统和外操现场虚拟场景两个类别,高度模拟真实的输气管道运行和管理。学生以小组配合的方式,分别对中控系统和虚拟现场进行控制操作,通过反复自主式练习,掌握工艺参数控制和故障处理方法。经实践验证,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明显加深,实践过程安全可靠,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8.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150-152
为解决传统作物栽培实验教学中作物生长周期长、教学成本高、授课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实践机会少等问题,利用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了作物栽培实验的虚拟仿真及互动操作实验系统,用于辅助学生进行作物栽培学习和生产实训。系统内含作物物种与品种遗传特征、单项管理措施、综合管理措施等3部分内容和10项实验。该系统能逼真再现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栽培管理过程,让学生通过虚拟实验强化作物栽培的相关知识和实验技能,在农学专业作物栽培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中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高校实践教学受经费、时间、空间等因素限制的问题,以典型机械产品减速器为例,在分析其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虚拟技术基于Unity 3D构建了减速器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系统.系统实现了PC端和移动端多平台浏览操作、结构展示、虚拟拆装、AR呈现及课程知识考核等教学实践功能.该系统充分发挥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优势,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约了经费投入,为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具有较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采煤机虚拟仿真实验系统是以大采高工作面为背景,利用三维虚拟仿真和VR教学资源,通过交互式操作,进行采煤机结构、操作、工艺流程和自动化割煤等的仿真实验模拟教学系统。教学实践表明,该系统具有自主性、易学性、交互性和沉浸性等特点,能够提高学生对采煤机结构、原理及采煤过程的认知,同时调动学生进行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