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教学中心的规范建设与管理是实验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为适应国家大健康战略下对生物医学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重庆大学现代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际工作,对教学中心平台进行了深度整合,构建了理、工、医交叉融合,教学与科研结合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中心.从师资队伍建设、实验课程体系建设、实验室运行管理、学生创新和实践...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中南大学资源加工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思路和办学特色。该中心利用"211工程"建设的良好契机,将实验室重新规划,按学科方向划分为不同的实验功能区,统一由实验中心管理,实现了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资源的共享,形成了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大平台。同时,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充分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建立实验教学新体系,并将国家级科研成果融入实验教学内容,将工程实践能力训练与实际科研项目紧密结合,形成了良性互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216-219
按照服务乡村振兴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优化整合校内外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资源,创建了农业院校特色的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平台,构建了学科交叉、科教融合、课创一体、校企协同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心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和专业建设、教师队伍科教水平提升、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校内外服务和交流辐射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建成了省级水利与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相似文献   

4.
大连民族学院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依托大连民族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为校级4个实验中心之一,实施校院二级管理,2008年被评为辽宁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包括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物理化学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承担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5.
通过加强省级现代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提出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思路,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方法,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的融合方式;构建了多层次、相对独立、工程特色明显的适应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体系;在不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完善实验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实验教学管理;最后就实验教学工程特色建设及成果做了介绍。为加强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实现实验室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设具备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
山东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一个宗旨、两个核心、三个平台、四个层次、五个模块"的"一二三四五"工程为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坚持"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采用多元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建成开放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与共享平台,使学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开展高效、安全且经济的实验,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与交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一个宗旨、两个核心、三个平台、四个层次、五个模块"的"一二三四五"工程为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坚持"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采用多元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模式,建成开放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管理与共享平台,使学生在开放、自主、交互的虚拟环境中开展高效、安全且经济的实验,在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风采     
<正>山东大学物联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简介物联信息技术与系统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学科交叉、专业融合、理实一体的实验实践教学大平台,是大学生的"实验教学基地,创新教育基地,社会服务基地"。中心拥有实验室面积8686m2,教学设备4242台  相似文献   

9.
"多向互渗"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将不同学科之间交叉渗透,有机结合,淡化专业概念,突破农科界限,拓宽学生知识面,构建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实验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的实践与人才培养体系,形成学科交叉的实践训练平台。"多向互渗"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最大限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满足学生多层次、多方面的成才需要。  相似文献   

10.
<正>中心简介Introduction北京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实验中心于2007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2年获批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机械工程实验中心其发展历程源于北京交通大学的发展,伴随我国铁路交通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现代高速动车组的快速发展,1958年始建的铁道机械实验室从当初以服务于铁路机车、车辆设计制造人才培养为主的行业特色突出的实验室,发展成为现在服务于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和工业工程5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学科交叉、大工程协同的综合实践教学平台。  相似文献   

11.
《襄樊学院学报》2009,30(6):F0003-F0003
襄樊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始建于1978年,主要包括电工电子实验室、信息处理综合实验室、自动化工程实验室和技术创新实验室;2008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省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襄樊学院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行学校和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两级管理。  相似文献   

12.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为此各个高校十分注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建设工作,以促进本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能力。在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已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单位在信息平台建设、实验教学理念、后续建设维护等方面有何经验可借鉴?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从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验与教学的融合等角度进行了阐述,以食读者。  相似文献   

13.
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环节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为此各个高校十分注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评审建设工作,以促进本校培养实践型人才的能力。在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的过程中,已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单位在信息平台建设、实验教学理念、后续建设维护等方面有何经验可借鉴?本刊特别邀请了几位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从实验室信息化建设、实验与教学的融合等角度进行了阐述,以食读者。  相似文献   

14.
实验室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也是反映高校教学水平的重要平台。针对吉林大学地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存在的问题,在加强实验室网络化管理、加强对外开放、解决实验管理人员不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以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保障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以学院现有的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和车辆工程6个本科专业为例,探索并实践了创新型工科人才培养机制,提出了基于“双赢驱动”的专创融合育人之路。通过光机电一体化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驱动、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驱动、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驱动,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竞争力。该人才培养模式现已成为学院鲜明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扬州大学为进一步提升实验室的投资效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组建了扬州大学生命科学基础实验教学中心。中心独立建制,现挂靠校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中心整合了扬州大学生命科学相关5个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专业基础实验室的优质资源,其中,含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各1个、江苏省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2个、江苏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共享平台1  相似文献   

17.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培养创新型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广东省电气与控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项目和自动化学院"211工程"学科建设的实施,通过网络化实验室管理信息系统、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和实验室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构建开放性实验室。以此开展基于开放性实验室的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课外实践活动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有效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学科交叉融合不但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及视野,激励创新意识和学习动力,而且有助于推动当今高水平大学的学科协同发展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通过开展以跨学科交叉融合为特色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研究,探索基于学科交叉的创新性实验平台建设与实施,不但能够为交叉学科的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支撑,而且有助于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机制和开放式一流学科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牢固树立以工程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培养理念,开展多学科交叉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校内涵式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深化工程教育改革,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新工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学院以宽厚的物理学理论为基础,以6个工科专业的多年培养经验为依托,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健全新工科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实践平台,改革评价考核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改革实验教学及管理模式培养创新型本科人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实验教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出发,阐述了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构建本科实验教学平台,优化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探索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促进本科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