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育这一职业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的,它意味着一种神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一种特殊的情怀.从根本上说,教师职业的神圣就在于它的从弱者出发的意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等于教师职责的全部.教师的职责首先表现在维护每一个弱小生命的独特价值,引领他们实现源于精神内部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社会化过程,激励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更完善、更美好的自我.因此,保护和扶助学生就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职责.  相似文献   

2.
教师道德意识是根植于教师内在的一种教师习惯意识,它是不以外在世界的变化而改变的一种职业信仰。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这种道德意识日渐缺失,作者的研究在于厘清教师道德意识的内涵,使教师职业信仰得以本然回归。  相似文献   

3.
林丹 《教育发展研究》2007,29(12):46-50
"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缺失的内部根源.事实上,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职业幸福感来源于他所经历的职业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还需要一个基本前提--教学欲望.教学欲望与教师自身教育经历、教师专业化以及教师的个性密切相关.然而,"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目前还只能是一种追求和理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达成只能是一种有限行为.  相似文献   

4.
作为幸福教育的实施主体,教师是学生走向幸福人生的重要引领者。只有教师“幸福地教”,才有学生“幸福地学”。从精神层面看,教师职业幸福是教师自我生命价值与教育价值的统一,是享受与发展的统一,是教师主观努力与客观存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产生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教师的思想素质和工作好坏.决定着教育的发展水平和质量。对于教师年轻化的趋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育是必要的。也是教师职业特点和崇高职责的客观要求,教师道德是影响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力量,师德对社会风尚和精神明建设有促进作用。师德有助于培养并造就社会主义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6.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事业是一种求"善"的事业,其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人类个体的精神自由,因此,教师的职业行为存在着广泛的道德生活空间,对教师职业价值的体认也决定着其职业成就.教师劳动过程的长期性、劳动价值的潜在性、劳动对象与劳动手段的主体性、劳动形式的个别性和多元性等特点决定了:教育也是教师个体的一种道德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生活中,人们习惯于从道德的角度来理解教师对学生的爱,甚至极端地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主要目标。一些专家学者在理解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等思想时也存在道德至上的片面性。本文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教师爱的本质内涵做了思索和探讨。认为基于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爱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道德爱,更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专业爱,只有全面理解教师爱的上述双重内涵,才能真正推动教师工作的优化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我国教育机制中却存在一个盲点——教师职业权力。职业权力就是由于职业的特殊性通过法定程序授予从业者的对职责对象的支配力和影响力。教师职业因其代表国家行使教育权,直接承担着受教育权的维护职责,也具备行使职业权力的资质,因此教师这一职业具备产生权力的条件,也可以从法律的条文中推断出教师这一职业应该拥有职业权力。  相似文献   

9.
"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失缺的内部根源;教师职业不仅是一种"谋生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内含于"生活方式"之中的"谋生手段"其实只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一个组成部分和片段,绝非全部。教师职业幸福感是内化于教师生活方式之中的。缺失了生活方式作为职业幸福感的实体贯穿,幸福感便失去了依托载体。"生活方式"成为教师职业观,就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真正来源。  相似文献   

10.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于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于教师。”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教师是为人师表之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劳动。教师职业是与社会有广泛联系和对社会有特殊影响的职业,教师的道德素养,不仅在教师劳动的全面展开过程中起作用,而且还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整个社会道德水平。教师的人格和行为举止,极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道德素养借助于学生这个中介面对社会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充满矛盾和困惑的现实生活中,良好的教师道德素养,能够帮助教师本人冷静客观地分析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各现实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天马行空     
教师职业可分为四个层次:职业层面、道德层面、专业层面、精神层面。一位处于职业层面的教师看在工资的份上去履行职责,会觉得“烦死了”;一位处于道德层面的教师会凭着良心全力以赴,会觉得“累死了”;一位处于专业层面的教师会认真关注问题背后的本质原因,通过专业的视觉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觉得其乐无穷,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理论.  相似文献   

12.
"对话"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文化信仰。江苏省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融合百年教育文化的基因,用"对话"的方式实现学校的转型、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通过全体教师的素养提升建设、学校名师工作室团队的发展建设、青年教师的个人规划建设,重构教师文化层面的职业使命理解,促使教师认知层面的知识技能更新,强化教师道德层面的品格涵养锤炼。  相似文献   

13.
在中西教育哲学理念中,“全面发展的人”不仅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宗旨。审美、道德和信仰是促进教育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向度。在审美层面上,让学生按照哲学的“美的规律”来发展,以此实现教育对象最终成为审美艺术的人这个终极目标;在道德层面上,打破传统道德“填鸭式”的教育模式,是超越传统道德伦理进入“天地境界”的基本路径;在信仰层面上,培育学生追求真理的自由意志,摒弃功利主义的信条,是打造“全面发展的人”的有效经验。  相似文献   

14.
兰祖军 《中国德育》2013,(17):34-37
学校开展价值教育主要靠教师,教师价值素养与价值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学生价值品质提升的基础和前提。一、教师价值教育能力的状况1.部分教师职业倦怠比较严重据"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显示,29%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86%的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部分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严重,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在工作中不思进取,缺乏敬业精神,业务素质差,对工作不负责,对学生不够关心,  相似文献   

15.
道德的本质不仅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不仅是行为规范,而且是人类的实践精神。道德的实践精神本质规定着,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实践性。审视现实的学校道德教育,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看,更多的停留在对道德规范的教育层面上,而忽视道德实践层面。实践精神视阈下的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主题,应从灌输道德规范知识转向注重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核心价值观塑造过程中高校思政课教师既是教育者主体又是受众主体,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可以从"国家忠诚"、"文明教化"、"教书育人"等三个层面加以表述。思政课教师职业精神培育途径主要有:在承担职业使命的实践中培育教师职业精神、在应对职业压力的实践中强化教师职业精神、在塑造职业素质的实践中发展教师职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它的工作对象是生动、变化着的学生个体。教师的职责就是要把未成年人培养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有鲜明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付出极大的爱心、耐心和钻研精神,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8.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是教学的主导力量。本文从"师"的内涵出发,探讨成长为教师的基本前提要求,教师凭借什么素养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及教师的角色定位和价值所在。认为要想成为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爱学生、终身学习;通过自己的道德、情感、知识、技能教育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格健全、精神丰满、充满生命活力的人。  相似文献   

19.
国外教师职业认同研究述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近年来,在国外对教师的研究中,教师职业认同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研究主题。教师职业认同,既指一种过程,也指一种状态。"过程"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个体自我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状态"是说,教师职业认同是当下教师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对教师职业认同形成过程、影响作用、教师对其职业特征的感知等的研究成果都对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至少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教师不仅是一种谋生的职业,而且是一种具有特殊育人功能的专业。不是有知识就可以“为人师”,教师专业要求教师要有学科知识,还必须有专业精神、专业道德和专业能力。第二,教师的知识能力既具有学科专业性,更有教育专业性。目前有些教师不能把已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缺乏教育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第三,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自我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奋斗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