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区域经济增长的文化分析--温州文化与温州经济的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分析温州文化对温州经济崛起的关键作用为基础,进而一般地分析区域文化之于区域经济的作用。本文将文化定义为一种纯主观的概念。温州经济的崛起的关键在于温州的文化,但只有在其与制度环境相吻合时才能发挥经济促进作用,否则文化的经济作用会被“锁定”。无约束的文化可能会扭曲经济,因此需要政府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谷超豪(1926—),浙江温州人.中国数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谷超豪7岁时入温州瓯江小学读书,当时东北三省已被日寇侵占,华北也岌岌可危,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存亡之秋.每当老师讲述近代我国所遭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08,(11)
活动背景:改革开放30余年来,温州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温州被视为中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而温州精神作为温州人发家致富的首要秘诀,更是备受关注。作为温州未来的接班人,少先队员应更多地了解温州,热爱温州,感悟和弘扬温州人的创业精神,形成新时期少年儿童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4.
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最富盛名的曲艺艺术,其影响面波及浙南地区。它来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与温州的人文内涵、风俗信仰、审美情趣、地域特征等方面息息相关。2007年5月,温州鼓词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理论界也对温州鼓词引起广泛关注,各种论文、专著层出不穷。因此,本人认为有必要对其研究成果进行大体梳理,以利于鼓词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5.
温州模式 1986年,费孝通教授在温州调查时提出了“温州模式”。他发现,温州在外流动的手艺工人已达22万。其中经商的约10万。这是构成“温州模式”的骨干。“温州模式”说到底,是放手发展民营经济的模式。在温州地区,主要依靠农民家庭积累发展家庭工业,依靠农民个人头脑发展中介服务。通过劳动替代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收益积累的过程,实现农村工商业资本的原始积累,是“温州模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6.
入世给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作为温州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服装出口势头也不断增强,但是随着温州打火机遭遇欧盟CR法规和温州眼镜被土耳其投诉,警钟在整个温州大地的上空敲响,对于温州服装企业来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绿色贸易壁垒的巨大潜在威胁,未 雨绸缪,建立绿色发展战略,迎接入世对温州服装业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大都市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形式。构建温州大都市的战略选择,应从温州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温州城市发展历史方位与目标定位,切实把握大都市的发展条件。现阶段温州应着重于建设地区性大都市,科学编制规划,优化都市功能,创新建设和管理机制,逐步实现温州地区性大都市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温州作为中国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对市场力量有着深切的感受。在改革开放初期,政府给予老百姓创造财富的制度空间,促进了温州经济的发展。温州在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发展经验被称作"温州模式"。但是最近"温州模式"遭遇重大挫折,"温州金融风波"欲演变为"金融风暴",从而催生温州金融改革试水的"破冰之旅"。今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在这场被普遍认为"危机催生改革"的金融体制改革中,温州成为解决经济金融领域突出问题的试验基地,它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示范平台,也是体现全国金融改革方向的重要窗口,温州再次成为全国注目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元丰九先生"的出现被视为温州区域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而这一标志的出现与北宋中后期太学法的改革是有密切关系的。元丰太学法改革使得温州士子可以通过太学争取到远多于解额的参加省试的名额;崇宁元年推出的州县学三舍法改革,使取士权的重心部分地向下移动,进一步拓宽了温州士子的仕进之路;阻碍温州士子科举的的身份限制被从根本上取消了,生员的生活负担也在某种程度上减轻了,而后赵构小朝廷以临安为都和程学的传入,解决了温州在地理上荒僻边缘的尴尬和文化渊源匮乏的问题,这预示着温州科举和区域文化崛起的春天就要到来。  相似文献   

10.
东瓯国是西汉初年在今浙南温州、台州、丽水一带建立的地方性封国,最早被载入《史记.东越列传》。公元前192年东瓯立国并建都,开启了温州行政建制历史的先河,对今天温州行政区划具有深远影响。通过史料文献和考古资料考察,东瓯国都城在今温州城区,并以此为中心向外扩展,但疆域面积有限。其西界疆域当难逾越飞云江流域,界限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温州模式”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一大创造,是“敢为天下先”注重实际的温州人进行的一场独具特色而且丰富、生动、深刻的历史性变革。“温州模式”是动态的模式。 温州,曾被视作中国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最初萌发地之一。“温州模式”在实践中解决了在城市工业对农村幅射弱小、国家没有投资、集体经济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如何依靠民间的力量和市场的力量,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出路、战胜贫困,走上富裕之路,走向商品经济大市场的问题;如何推进落后地区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问题。这无疑给广大中西部地区和沿海一些不发达地区,提供了比“苏南模式”、“珠江模式”更有参考价值的启示。当然,任何实践中发展起来的成功模式,都深深根植于当地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之中,一味照搬或人为推广某种模式,都是徒劳无益的。因此,注重实际才是“温州模式”的魅力所在。 一、形成的原因和过程 1.就业和摆脱贫困的压力 温州地处浙南,人多地少,而且多是山地;温州是个迄今仍不通铁路的地级市;温州没有像样的矿产资源,基础设施也很薄弱。 改革之初的1978年,在单一农业经济结构的条件下,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矛盾极为尖锐。当时温州全市总人口561.26万人,农村劳动力188万人,耕地总面积只有290万亩(合19.33万公顷),即全市人均耕地  相似文献   

12.
一、前言温州作为中国一个特殊的城市,被市政府定位为国际轻工城。温州的各个行业的发展壮大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成功申办奥运,政府开始采用行政手段来普及英语。加上近年来中国尤其是温州人出国旅游的热门,只身国外苦于不懂英语而不知  相似文献   

13.
温州,一个只有7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却创造了众多的经济奇迹,除却被概括为“温州精神”的温州人的勤劳、智慧和敢为天下先等因子,也不得不将成就一部分归功于那为数颇多的外来建设大军。其中大批民工的到来就为温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但民工们在对温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尤其是被视为“城市的第二代移民”的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社会焦点。而当前,做好民工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是落实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正基于此,本文作一…  相似文献   

14.
温州,一个只有7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却创造了众多的经济奇迹,除却被概括为“温州精神”的温州人的勤劳、智慧和敢为天 下先等因子,也不得不将成就一部分归功于那为数颇多的外来建设大军。其中大批民工的到来就为温州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人才和劳动力资源。但民工们在对温州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尤其是被视为“城市的第二代移民”的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社会焦点。而当前,做好民工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工作是落实党和政府关心弱势群体,着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举措。正基于此,本文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温州诗歌史(先秦至两宋时期)》是当前第一部系统论述温州诗歌发展状况的学术著作。该书框架结构明晰,章节间脉络贯通,自成体系。论述时注重在大的文学史背景下把握诗歌发展规律,又能立足地域文化突出温州诗歌自身发展特点,对诗人成就评价到位。总体而言,该书既严谨精妙又平易近人,利于温州诗歌进一步的研究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最早认识温州大学是20年前。当时温州的一位副市长在介绍温州大学时感慨:温州大学是我们温州人一块钱一块钱捐起来的,是温州模式的充分体现。20年后,再次走进温州大学,此时的温州大学已非此前的温州大学,而是经两校合并后,快速走过10年发展之路的新的温州大学。学校获得了教育部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校长李校望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17.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中,温州被喻为是一棵巨大的寓言树。它以独有的姿态耸立在所有关注改革的人们面前,经历和承受了一个思想在渐进变化着的人们的质疑、接受和膜拜的过程。最终,温州经济成为一种模式经济。“温州模式”的基本精神在于:为了致富,人们异常勤劳,敢于冒风险,  相似文献   

18.
“温州产业经济研究与服务中心”成立于2010年,是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共建共享平台之一。中心以“立足专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重点研究温州小微企业发展指数、商贸服务业态、实体经济、产业升级等问题。2012年被认定为市级研究机构,并被温州市决策咨询委员会评为2012年度和2013年度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9.
温州唐末五代移民的社会背景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州唐末五代出现人口大量内迁的100年(878-978),其原因是:黄巢义军在南方的活动导致周边被扰掠地区(特别是闽东)向温州移民;朱褒割据的温州与周边州县相比维持了20多年的相对稳定;吴越钱氏与闽越王氏的不同政局构成福建大规模向浙南移民;钱氏军政地方长官的良好政绩更促进了温州的开发。  相似文献   

20.
“温州经贸研究与服务中心”成立于2007年,由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相关研究人员共同组建。中心以“关注本土热点问题、聚焦温州经济发展”为宗旨,重点研究综合规划、经济监测、经济运行、投资促进、新型城市化、国际经贸、产业升级等问题。2012年被认定为市级研究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