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王军 《视听纵横》2004,(4):40-41
去年夏天,在我国山西繁峙发生了一起特大爆炸事故,事故责任瞒报死亡人数,转移尸体。前往采访的11名记面对当地政府部门明显的欺瞒和矿工家属的痛苦呼号,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因为这些包括国家级媒体在内的11名记都接受了金矿矿主的金元宝。人们把这些记的报道叫做“金元宝新闻”。无  相似文献   

2.
李英 《传媒观察》2003,(11):34-35
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中记者的违纪行为,不仅从根本上违背了真实性这一新闻业的“第一原则”,也对新闻从业者职业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认为,对此次记者违纪事件的检讨还应该从传媒文化功能的层面展开。作为现  相似文献   

3.
记者当自律     
新闻界曾曝出央视一记者到杭州——家房地产公司采访向被采访单位索要礼金被查处的“新闻”。2003年又有11名新闻记者在采访山西繁峙“6.22”特大爆炸事故中因收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送的礼金、金元宝,受到纪检监察部门的查  相似文献   

4.
在采访山西繁峙“6·22”金矿特大爆炸事故中,有11位新闻记者被矿主射出的“糖衣炮弹”击中,最终受到严肃处理。痛定思痛,新闻界应该花大气力在“自律、他律、法律”(“律”之义颇多,笔者此处只取其“约束”之意)上下功夫。常在基层走,自律记心头。古人曰:“吾日三省吾身。”常  相似文献   

5.
令世人震惊的山西繁峙矿难事故中,11名记者在报道过程中收受贿赂、隐瞒真相,而《中国青年报》的记者刘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了事实的真相,同时为案件突破提供了宝贵线索,体现了一名记者高尚的职业操守。2003年10月,刘畅因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4年9月获得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在安徽卫视《记者档案》通过中华新闻报、搜狐网进行的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我心中的好记者”。  相似文献   

6.
陶原 《新闻前哨》2003,(11):62-62
在采访山西繁峙煤矿特大爆炸事故中,有11位新闻记者被矿主射出的“糖衣炮弹”击中,从而得到了应该得到的严肃处理。我国传媒界发生的这起极为不光彩的事件,不仅使记者个人、单位的声誉扫地,而且影响了传媒的公信力。“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痛定思痛。我们应该花大气力在“自律、他律、法律”(“律”之义颇多,笔者此处只取其“约束”之意)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余淼 《新闻天地》2009,(8):33-34
穆新成在山西繁峙“斗官的事迹”妇孺皆知:一是酒后打了某县委常委一记耳光;二是2007年在县人代会上,独自一人“反对繁峙公安局给各派出所下达罚款任务”;三是坚决反对自己的顶头上司———繁峙县检察长“没钱却要盖新办公楼”的决策。  相似文献   

8.
鲍海波 《今传媒》2004,(1):14-15
“繁峙矿难”中,11名记者被“金弹”击倒,新闻的神圣因此而“蒙羞”。在市场经济的染缸里,记者的立命之本似乎不仅仅是“怎样写新闻”,更重要的是“怎样做人”。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26日新华社发出两条电讯,报道了该社四名记者在山西繁峙“6.22”特大矿难事故报道中接受当地负责人和矿主钱财的事实,并公布了对他们的处分决定。这类事情的发生给新闻界造成了极坏影响,新华社对此事进行的及时严肃处理,自我曝光,并向社会作出恪守职业道德的承诺,这一举动成为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走出“孤掌难鸣”的尴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者身处险境却能不顾自身安危,为数十名死去的矿工伸冤,揭露事故真相,中国青年报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系列报道一等奖的《聚焦山西繁峙金矿爆炸案》,就是这样一篇充满正义与胆识的精品力作。作为一组舆论监督报道,《聚焦山西繁峙金矿爆炸案》无疑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11.
山西繁峙矿难事件中,有11名记在报道过程中收受贿赂、隐瞒真相,而《中国青年报》的记刘畅冒着生命危险揭露了事实的真相。2003年10月,刘畅因山西繁峙矿难系列报道获得第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2004年9月获得第六届范长江新闻奖,他在安徽卫视《记档案》通过中华新闻报、搜狐网进行的评选活动中被评选为“我心中的好记”。  相似文献   

12.
士辉 《新闻与写作》2003,(11):12-14
震惊于记者被收买时统宇 《中国青年报》9月16日刊登新华社记者刘铮写的通讯《繁峙矿难水落石出》。平心而论,在该矿难已过去一年多以后.特别是前段时间看过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的《繁峙矿难纪实》后.再说感到震惊有言过其实之嫌。然而.这篇通讯的一个细节——11名记者在采访事故过程中被当地干部及非法矿主收买——却让我中午困意全无,忍不住打开电脑,说说我的震惊。  相似文献   

13.
王刚 《青年记者》2003,(11):54-55
繁峙矿难中记者集体受贿的丑闻,褪去了“老记”、头上的光环,使他们尴尬地站在公众的面前。“谁来监督记者?”、如何防止新闻界的“权力寻租”现象?如何正确认识、改善新闻队伍的职业道德现状?在各种质疑和谴责声中,被称为“社会的良心”的记者,被称为“社会公器”的媒体,该反思的问题的确很多。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从广州日报前社长黎元江到在山西繁峙矿难中采访的新华社记者,再到央视名导演赵安,传媒人士接二连三地出事,说明媒体这个被誉为中国的最后一个暴利行业,也有失去约束和监控的危险。” 北京 张扬  相似文献   

15.
去年,在山西繁峙矿难事故采访过程中,11名新闻记者接受当地有关负责人及非法矿主贿赂之事被披露后,引起舆论强烈关注。10月份,中宣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协联合发出通知,在新闻战线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重新强调要增强大力弘扬职业精神、恪守职业道德、维护队伍形象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直以来,对于新闻记者,人们对其的印象都是正直无私、客观公正的,很多人更是把那些敢于反映社会不良现象与不公正的记者当作正义的申张者。然而,现在有些记者,却做出了一些与记者应有的职业道德相悖的行为。 1、记者成了“文抄公” 记者是时代的记录者,哪里  相似文献   

16.
唐虞 《声屏世界》2004,(4):53-53
“要是有个高音喇叭就不会 死那么多人了!这是开县井喷 事故中一个从死神魔爪下逃出 的农民发出的呼喊和叹息。 2003年12月23日,重庆 开县发生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 次井喷事故,死亡234人,震惊 中外。这是天灾,也是人祸。说是 人祸,是因为有很多人是在“事 故发生后“而不知道”事故已经 发生”而枉死的。《中国新闻周  相似文献   

17.
陈力丹 《传媒观察》2003,(11):27-28
山西繁峙“6·22”矿难中11名记者收受贿赂,“集体失语”,严重败坏新闻工作者的声誉和形象,社会为之震惊。在这些记者分别受到严肃处理的同时,新闻业界、学界正在热烈地探讨如何吸取教训,防患未然,研究建立“个人自律、单位管理、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新机制和新措施。本刊集中发表如下文章,以期对新形势下有效加强新闻职业道德建设有所推动。  相似文献   

18.
在 繁峙矿难事故调查中 ,因收受贿赂而受到处分的11名记者 ,既有中央驻晋新闻机构的记者 ,也有地方新闻单位的记者 ,它再次给我们敲响警钟 :新闻工作者必须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严格遵循《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 ,否则就有可能违反党纪、政纪乃至触犯法律。江泽民同志提出 :“以德治国” ,中央又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这不仅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党的思想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对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面对对外改革开放 ,对内经济搞活的新情况 ,一…  相似文献   

19.
赵金:“封口费”,无论是对于新闻从业者,还是对于社会上的普通人,都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语。从山西繁峙矿难之后,这个词就牢牢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对于新闻人,它意味着耻辱。  相似文献   

20.
2003年9月26日,在中国新闻史上,也许是个值得记下一笔的日子。在山西繁峙金矿“6·22矿难”国务院批准处理责任人的电讯中,“拔出萝卜带出泥”的不是别人,却是包括新华通讯社4名记者在内的11名新闻记者。近年以来被曝光的群蛀性腐败案件,在为首贪官彻底倒台的同时,往往也有其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