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8 毫秒
1.
信息共享空间(IC)是一种集空间、服务和资源为一体的新型的一站式服务中心,参考咨询服务是IC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以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信息共享空间为例,介绍了该IC的服务内容,阐述了这种新型服务方式对于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一种新型、动态的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为着眼点,探讨了信息共享空间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分析了信息共享空间对于提升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强化图书馆的核心竞争优势、构建图书馆在社会信息服务体系中的核心地位所起到的强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信息共享空间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信息共享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兴起的一种服务创新模式,目前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简单分析美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状况可以看出,我国大学图书馆的建设应融合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理念,建立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结构,加强工作人员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完善质量跟踪和评价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为我国大学的快速发展提供信息和服务保障。  相似文献   

4.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是一种新型服务模式和交流学习空间。通过网络调研法,对我国"211工程"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提出今后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的学科馆员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是目前图书馆界最流行的一种服务,其核心是资源和服务。而人员的配备及其服务能力却是评价一个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优劣的决定因素。因此人才培养成为高校图书馆在其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学科馆员因其具有学科专业知识和较高的素质,所以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中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内在潜力。本文立足图书馆人力资源发展工作,研究如何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重新定位学科馆员角色,并加强学科馆员培养,更好地发展和完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的信息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吴浪 《图书馆》2012,(1):103-106
自主学习模式是现行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信息共享空间作为高校图书馆适应大学生学习方式变化而创新的服务模式,对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阐述自主学习概念和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优势和构建原则,提出打造大学生实践自主学习的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7.
信息共享空间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于国外大学图书馆的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一站式”服务新模式,目前已成为大学图书馆发展的新潮流。与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相比,信息共享空间具有提高文献利用率、信息供需能动性和用户信息素养等优点,最后提出高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面临的各种挑战。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服务模式,信息共享空间(IC)已成为当前图书馆界研究的热点。Web2.0是互联网的一次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网络思维和网络应用方法的变革,也为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建设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在分析IC概念、特征、构成要素的基础上,探讨了Web2.0技术在高校图书馆IC建设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信息共享空间就是在数字化时代为满足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服务模式.本文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具体实施,包括合作学研中心的构建、数字媒体中心的构建、数字化多功能厅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共享空间是图书馆一项创新的服务模式。网络基础平台是信息共享空间实体层重要组织部分。高校图书馆虚拟电子阅览室较传统电子阅览室优势明显,将成为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实体层中网络平台的一种普遍方式。  相似文献   

11.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为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化服务提供了重要契机。本文从研究性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学科化服务四维关系出发,探讨学习共享空间环境中,学科化服务的实现途径、网络平台及服务条件,明确指出学科化服务为研究性大学图书馆学习共享空间服务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学习共享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到新阶段的产物,其目标是通过协作的方式,多方面地为学习者的知识创造提供更快更准确的学习支持以及一体化的信息服务。文章在总结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使命的基础上,结合公共图书馆与大学图书馆在开展学习共享空间方面的对比研究,来探讨公共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的必要性、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构建模式与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信息共享空间战略规划与战术策划——以香港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规划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共享空间是我国大学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香港地区大学图书馆为例,论述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战略规划与战术策划,为我国信息共享空间的规划与实施提供了建设性解决方案。该文为《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年第2期本期话题“信息共享空间”的文章之一。  相似文献   

14.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1990s, new types of learning spaces at academic libraries have emerged mainly in North America. They are called “information commons” or “learning commons.” They provide various kinds of services, facilities, and materials in one location to support students’ learning. The idea of learning commons has been introduced t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Japan as well.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amine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learning space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Japan. A questionnaire was sent to 755 main or central librarie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sponse rate was 69.4%.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are as follows: (a) simple collaborative learning spaces with desk/desks and chairs have become modestly widespread, while advanced spaces with equipment for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uch as computers or projectors, are not common; (b) many libraries provide computer clusters; and (c) cafés and/or beverage vending machines in libraries are still few in number. The survey also reveals that learning commons in Japan are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spaces are recognized as learning commons. They range from a group learning room with Wi-Fi access to an entire learning commons, where several kinds of facilities, servic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 to support students’ learning in one location are provided. This diversification may be based on the confusion caused by the rapid introduction of learning commons in Japan. Many learning spaces may rebuild their own services in the near future because of their students’ needs.  相似文献   

15.
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在介绍信息共享空间向学习共享空间发展的基础上,以协作式学习模式在高校兴起为背景,论述了大学图书馆构建学习共享空间支持学生协作式学习和研究的必要性。认为学习共享空间是信息共享空间发展的新阶段和重要分支。从实体环境、虚拟环境和支持环境等几大方面阐述了建构学习共享空间的基本原则和应思考的问题。表明学习共享空间的构建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和引人入胜的实体环境是其构建的基础,基于社区生态特征的虚拟协同环境是其构建的重要部分,跨学科和跨部门协同的支持环境是其构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Within the past 10 years, common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n academic libraries. Commons evolved out of the “library as a place” movement and stem from the digital revolution, increased emphasis o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changing student habits and needs. The three levels of commons are information commons, learning commons, and the emerging virtual commons. Libraries implementing commons must consider the impact on reference services and staffing and be prepared for higher than anticipated use. Libraries should use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ssessment methods. Commons can revitalize the library by giving it a key role in reaching university strategic goals.  相似文献   

17.
论信息共享空间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高度整合的信息服务模式.是适应现代人们需求的学习和交流空间。信息共享空间在国外,尤其是国外大学图书馆已很流行,但在国内只是在近两年才少量出现。信息共享空间能适应人们的信息和学习需求,满足人们信息能力培养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图书馆的价值和社会地位,有利于推进知识化城市建设。图书馆应进行自身改革,大力发展信息共享空间。参考文献19。  相似文献   

18.
王娟 《高校图书馆工作》2012,32(4):62-63,67
信息共享空间是近年来国内图书馆争先引进的一种服务模式,它注重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的结合,打造自己的信息共享空间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知识服务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从information commons(信息共享空间)入手,对高校图书馆各种共享空间模式的发展轨迹进行梳理,从内涵和特征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从信息共享空间到学习共享空间和研究共享空间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服务模式进行比较。在介绍南非开普敦大学图书馆研究共享空间建设状况的基础上,提出高校图书馆共享空间建设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Academic libraries are providing technical support and assistance to their patrons using models such as the information commons, learning commons, and designated service points. Applying a constructivist, experiential approach, one small liberal arts college created a team of students to provide peer-to-peer tech support in response to an influx of new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equipment available for checkout. This team has provided much-needed services to the campus and an importan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its members. This experience offers a useful example for implementing in-house technical support in libraries at similar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