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欣蓓 《青年记者》2017,(14):90-91
传统文化需要“超越式”传承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在《1999:不战而胜》一书中这样说过:“当有一天,中国的年轻人不再相信他们的老祖宗和宗教了,美国人就不战而胜了.”①这一论断表达出“本土文化”对一个主权国家的重要性,它是国家的精神、民族的脊梁、前进的动力、信仰的源泉,是在一片特定地域繁衍生息的一群人之所以能凝聚成“民族”这样一个“想象共同体”所依附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姜汉忠在《出版商务周报》撰文说:欧美出版商和代理商对中国的图书很感兴趣,既然对方有兴趣,我们就应该给他们适合出版的作品。那么什么作品适合他们的读者呢?具有普世价值的题材最受欢迎。一是这类题材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也都看得懂。  相似文献   

3.
新世界出版社版权部主任姜汉忠在《出版商务周报》撰文说:欧美出版商和代理商对中国的图书很感兴趣,既然对方有兴趣,我们就应该给他们适合出版的作品。那么什么作品适合他们的读者呢?具有普世价值的题材最受欢迎。一是这类题材全世界不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有,也都看得懂。  相似文献   

4.
记者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流是人们沟通感情的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交流艺术在记者与被访者沟通时有着很多的技巧。中国青年报记者麦天枢说:“你的采访对象是哪个层次,你的寒暄与提问就属于哪个层次,你将永远与你的采访对象一般高。”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记者在采访中一个最重要的语言因素——提问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5.
一、特征尺度理论。特征尺度是指能够体现个系统本质特征的最短跨度,例如我们在听民族音乐的时候时常有这样的感受听了一段之后.就可以分辨出是哪个地域或哪个民族的音乐。这样“一段”的长度实际上就对应于“特征尺度”,要理解特征尺度这个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本质”是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标志。拿民族音乐来说之所以称之为“民族音乐”,是因为各民族的音乐都有它各自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6.
奈斯比特说,205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新的中心。这个“很中国的”预言,让《中国大趋势》中文版一面世就大卖20万册。中国人的热情也源于奈斯比特的神奇纪录:《金融时报》曾经证实,他最负盛名的《大趋势》一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7.
3月16日,北京市崇文区法院审理了一宗特殊的案子:车主宋先生自认为是合理停车,但交管部门布置的“电子眼”却“说”他违章行驶。他为此将该部门告上法庭,要求撤销相关处罚。但法庭最后裁定“维持处罚”。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邀请尼克松(再次)访华,是在刻意强调福特小心迟缓的步伐和尼克松举世瞩目的破冰之举之间鲜明的对比,从而清晰地释放出这样的信号:他们对中美关系的进展缓慢深感不满。”  相似文献   

9.
雕版印刷术最早发明于中国,这早已被世界所公认。印刷术的发明被马克思评价为“最伟大的发明”,“科学复兴的手段”,“创造精神发展必要前提的最伟大的推动力。”印刷术到底发明于我国的哪个朝代?什么时期?历来众说一。仅张秀民在《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中就列举了七种说法,即汉朝说、东晋说、六朝说、隋朝说、唐朝说、五代说、北宋说。其中汉朝说、东晋说和六朝说过早,没有确凿的证据。北宋说又太晚,因  相似文献   

10.
提到周恩来这三个字。敬意都会从亿万国人心底油然而生。他的人格风范为人称颂.历史功绩丰碑永树。他的对手尼克松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革命之火可能不会燃烧起来:如果没有周恩来。中国的革命可能被烧毁。只剩下一堆灰烬。”他的朋友特立尼迭和多巴哥常驻联合国代表阿卜杜拉公使说:“周总理永远活在中国的崇山峻岭和江河大川中。” 周总理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我们怀念他。是因为他的一生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无私奉献里没有一句空话. 在他去世后第二天,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说:“为了悼念周思来。联合国下半旗。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一个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分钱的存款!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4。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没有一个孩子!” 他是中国乃至世界的伟人,更是彻底的“无产”。虽然连遗骨都没有留下.却在无数后人心中:留下了永远效法的崇高榜样。[编按]  相似文献   

11.
“我们向读者调查,你对哪个国家的照片最有兴趣?回答是:中国。”“我们问摄影记者,你最希望被派到哪个国家?回答是:中国。”在巴黎十天,与法新社、伽玛图片公司、西帕图片公司、吉斯通图片公司的同行接触中,我无数次听到这般热情、急切的话语。他们——几乎是和我交谈过的每一位法国新闻界人  相似文献   

12.
新书架     
新的世纪谁将主宰世界沉浮?哪个民族能够拥有光明的前景?答案是惟一的:只有具有忧患意识的民族才能拥有美好的明天。古人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站在世纪边缘的中国告别了屈辱与贫穷是否就一定能走  相似文献   

13.
10多年前,尼克松开始他的“改变世界的一星期”的中国之行时,有一个关于他的筷子的故事,新闻界人士,至今还津津乐道。为了准备他的中国之行,尼克松真是费尽了心机,他知道到中国后免不了要用筷子。为了不出洋相,保证能熟练地使用筷子,尼克松在出发前曾下  相似文献   

14.
李舫先生在《人民日报》撰文说:“文化疆域里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在21世纪国际竞争、信息共享、技术趋同的社会背景下,国家的安危不仅仅系于城池的得失,更涉及文化的存在方式与制度、共同的语言和文字、共同的艺术和道德、共同的传统和认知,这是社会团结和国家进步的最宝贵的资源。”又说:“中国不应在走向现代化的路途中丢失自己的民族之根。”(见2005年2月15日人民日报:《寻找文化中国》,  相似文献   

15.
中国打个喷嚏,世界就会发烧? 就我个人而言,最近几年中每一次出国都在不断加深我的一个固有观点:一方面,中国在经济、政治等许多外在的领域正在日益“崛起”为一个大国,甚至强国;另一方面,我们民族的心灵却远远没有为这种“崛起“做好准备,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不要说“大国心态”,就连当代国际社会中一个正常民族的普通心态都不完全具备。我十分同意国际问题专家王缉思教授的看法,他认为,在当前的中国,最需要大力倡导的不是“大国意识”,而是“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6.
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始终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全世界最敏感的国际话题。1972年2月,尼克松的访华,改善了自朝鲜战争以来中美两国间相互敌视的状态,在全世界引起了一场政治大地震。其中,震动最大的当属中国的东邻日本。面对美国对华政策的急速转弯,一向追随美国敌视中国的日本政府顿感措手不及。多年来一直奉行亲美反华政策的日本佐藤政府,便秘密委托东京都知事美浓部在访华时给周恩来总理捎信,表示佐膝首相“要求亲自访华”,商谈有关事谊,当即被周恩来以“佐藤政府说了不做数”为由拒绝,并宣布中日谈判不以佐滕为对象。  相似文献   

17.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泱泱大国,积淀深厚,遗产丰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文史哲理,哪个领域、哪个学科,我们都不乏古董与遗训;尤其是文史类,更属琳琅满目。如此这般,自然养就了国人的一股 一览众山小”,或者准确些说,“眸睨群小”的“气概”。表现在阅读上  相似文献   

18.
三角关系     
“长城太伟大了!”站在蜿蜒的八达岭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如此感叹。 9个月前,同样是在八达岭,同样是料峭的寒意,另一个国家的元首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长城壮美依旧,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说这话的是美国现任总统乔治·布什。在尼克松总统“破冰之旅”30年之际,中国与美国再次紧密握手。 从2月到12月,中、美、俄——国际政  相似文献   

19.
美国作家威廉·多伊尔最近撰写出《椭圆形办公室内幕:从F·D·罗斯福到克林顿的白宫录音带》一书,详尽地叙述了世界上最著名的总统府里隐藏的麦克风,掩盖的录音和久已失踪的录音文本。世人也许会记得尼克松“水门事件”的丑闻,这是总统搞窃听的最耸人听闻的例子。然而,多伊尔殚精竭虑地研究表明,尼克松并不是唯一私下里搞窃听的总统。有此癖好的人包括弗兰克林·D·罗斯福这样受人尊敬的前总统的偶像——他在台灯里放了麦克风;艾森豪威尔这位据称在道德上无可挑剔的军事天才,认为窃听录音是很有价值的管理工具。尼克松的劲敌肯尼…  相似文献   

20.
推动中国改革的记者刘建明是谁第一个揭露“四人帮”?是谁首先发现凤阳农民“大包干”而把它披露于世?是哪家报刊首先发表有关“商品经济”、“股份制”和产业结构调整这些重大理论和消息?是哪个记者第一个为民请命、揭开为农民“打白条”的盖子?是哪个新闻媒介最先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