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当代进步黑人作家理查德·赖特,是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中所谓“抗议小说”的创始人之一,他的代表作品—长篇小说《土生子》被认为是美国黑人文学的一座里程碑,作家本人也一跃而成为当时最享声誉的黑人作家。赖特的中短篇小说也颇具特色,他的短篇小说《女仆》,就以其生动深沉的思想内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其匠心独运的艺术形式,又给人们以极大的艺术享受。 小说主人公黑人卡尔原是厨师,因饭馆倒闭而失业,不久其妻也被解雇。恰如雪上加霜,一家四口衣食无着,饥寒交迫。卡尔无奈男扮女装,冒着“犯法”的危险,去给白人戴维家当“女仆”。男主人  相似文献   

2.
刘少鸿现为《商洛日报》总编,是商洛作家群中影响较大的实力派作家,也是我省颇具特色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小说、评论等其它文体,不少篇章被转载和收入多种文学选本及教学读物。2006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随笔作品集《人迹霜桥》,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读者好评。方英文说:“少鸿的文字世界,总让我联想到林语堂。”孙见喜说:“读罢刘少鸿,脑子里出现一个古老的词汇:博雅。”称其“潜在的笔意在于引领世道人心,其学识与品性在掩映中放射光芒。”著名学者高信说:“集内文章写得有思想,有性情,有文采,足见‘文如其人'之论不虚。”现刊发孙见喜、方英文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关于《人迹霜桥》的评论研究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刘少鸿现为《商洛日报》总编,是商洛作家群中影响较大的实力派作家,也是我省颇具特色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小说、评论等其它文体,不少篇章被转载和收入多种文学选本及教学读物。2006年12月,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散文随笔作品集《人迹霜桥》,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和读者好评。方英文说:“少鸿的文字世界,总让我联想到林语堂。”孙见喜说:“读罢刘少鸿,脑子里出现一个古老的词汇:博雅。”称其“潜在的笔意在于引领世道人心,其学识与品性在掩映中放射光芒。”著名学者高信说:“集内文章写得有思想,有性情,有文采,足见‘文如其人'之论不虚。” 现刊发孙见喜、方英文等著名作家、评论家关于《人迹霜桥》的评论研究文章,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1883—1924)是20世纪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在现代主义文学中,卡夫卡被称为“荒诞文学之父”。说起卡夫卡笔下的荒诞世界,人们首先就会想起他的《变形记》,短篇小说《变形记》完成于1912年,1915发表在月刊《白色书刊》10月号上。这篇小说一经出版,立刻引起了读者的极大讶异与关注。《变形记》作为卡夫卡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5.
幽默的艺术     
本期“精彩一瞬”栏目的内容选自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的作家,本名萨缪尔·兰亨·克莱门斯。他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贫穷的乡村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最终使他名扬天下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他的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1876)和《哈克贝利·芬历险记》(1884)在美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汤姆·索亚历险记》说的是汤姆和其他孩子因为校长对待他们太严…  相似文献   

6.
汪卷 《文教资料》2006,(3):46-47
一、沈亚之传奇简述沈亚之,两《唐书》无传,据《唐才子传校笺》记载,字下贤,吴兴人。“元和十年登进士第。”(阙名《沈下贤文集序》)沈亚之以文词得名,常游韩愈之门,今存有集十二卷,曰《沈下贤文集》。他的作品有诗歌、散文、传奇小说,其诗有“沈下贤体”之称,他的传奇风格奇崛,行文中插入大量诗歌,可以说是传奇小说中的“沈下贤体”。有着诗人和传奇作家双重身份的沈亚之,在他的传奇作品里,充分体现出了他作为诗人的天分和才学,被后代学者看作唐代小说家中诗意识最强,诗境小说作得最好的唐代作家。二、沈亚之传奇的诗化的表现1.传奇小说里…  相似文献   

7.
臧克家以诗人闻名,但也写过小说。他的《挂红》、《拥抱》、《牢骚客》等都曾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五四”,以来有不少大作家是文学体裁的多面手,如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等等。克家同志写诗,也写散文、随笔、杂文、评论和小说。我感觉他的小说(这些小说全部写作发表于解放前的“国统区”,而且比较集中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47年)如同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理查生是18世纪家庭小说的代表人物,以其作品《帕米拉》和《克拉丽莎》最为著名.他的小说多关注平民百姓,特别是中下层女性的婚姻、家庭问题,将婚姻自主与中产阶级温和的道德说教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模式.他独特的、以描写个人生活和情感、心理变化的书信体的叙述方式,更为其作品增添了魅力.作品中充满感伤的情绪,被称为“感伤小说”,理查生也因此是最早将感伤主义文学引入美国,乃至欧洲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特点,对18世纪及后世的英国和欧洲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9.
杰罗姆·戴维·塞林格(J.D.Salinger)(1919—)以他至今为止唯一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1915年)闻名于美国当代文坛,被誉为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文学的“现代经典”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塞林格这位犹太籍作家有着与主人公相似的少年生活及成名后神秘传奇的遁世生活引人注目,更主要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大大地影响了好几代的美国青年,……三十年来,美国历年的一批批中学生、大学生没有一个不读《麦田里的守望者》。究塞林格以非浩翰巨制的小说而走红美国名闻国际,甚至成为美国许多学校的必读物,自有其新颖独特之外,本文试就这部小说的思想、艺术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ItaloCalvino),因其“作家们的作家”的美誉日益引起评论界的广泛兴趣与关注。卡尔维诺的文学成就既在小说创作,又在小说美学。他在代表性论著《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中,以五个关键词的新颖形式凝结并予阐发了自己的小说美学。  相似文献   

11.
【大师小传】杰克·凯鲁亚克,美国现代作家,“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早年他曾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主要作品有自传性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他以离经叛道、惊世骇俗的生活方式与文学主张震撼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主流文化的价值观与社会观,其中《在路上》已成为20世纪不折不扣的文学经典。【分享经典】读书人语:《孤独旅者》是凯鲁亚克的合集,收集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旅行。作为以自述为主要风格的作家,凯鲁亚克在记述了早年的行迹——遍及从南部到东部海岸、西部海岸、遥远的西北部…  相似文献   

12.
《萌芽》是十九世纪法国作家左拉的一部描写工人运动的优秀小说;而《母亲》则是二十世纪初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的杰作。 1 左拉(1840——1902)出身于一个工程师家庭。幼年丧父,母子俩靠外婆家接济,才得以维持生活。他在书局当过包裝工,在这期间,他练习写诗,很得上司的赏识;之后又写小说。他早期的小说具有浪漫主义倾向。六十年代中期,在文艺批评家泰纳的“种族、时代、环境”决定文学和克罗德·贝尔纳的遗传学的影响下,他提出了自然主义创作理论。从1871年起,他开始创作以法兰西第二帝国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卢贡·马卡尔家族》,到1893年为止,共完成二十部。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他的《卢贡·马卡尔家族》的《总序》(1871)、  相似文献   

13.
著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是现代文坛上有名的低产作家,他创作的长篇小说《围城》被海外学者誉为“一支独秀走天下”,国内读者也因为《围城》而称钱钟书为“文化昆仑”。钱钟书及其《围城》获如此高的声誉,除了《围城》题材的开拓,作者刻画人物的维妙维肖以及小说绚丽流畅...  相似文献   

14.
威廉·福克纳(1897年—1962年)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南方文学”的代表。1949年,他以“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而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一生创作了十九部长篇小说、七十五篇短篇小说。他早年开始写诗,二十年代初,出版了诗集,如《春之幻影》(1921年)等,诗作有明显的模仿痕迹。二十年代后期,他转向小说创作,续处女作《士兵的报酬》(1926)之后,又出版了《群蚊》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文学史上,有一位被尊称为“美国文学之父”的作家,名叫华盛顿·欧文(1783—1859)。他创作的小说《瑞普·凡·温克尔》在美国文坛上一直享有盛誉。本文就《瑞普·凡·温克尔》作些分析,并谈谈《瑞普·凡·温克尔》中的美国梦。美国独立之后,政治、经济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民族文化也随之兴旺,很快迎来了第一个文学艺术的高峰。欧文赶上了好时光,他乘上了美国历史上第一艘文学之舟。在《瑞普·凡;·温克尔》中,欧文用他那支“雅洁流畅,简炼缤密”的笔,时而抒情,时而叙事,时而议论,时而描写,现实主义式的对客观现实的摹…  相似文献   

16.
美国廿世纪著名的文学批评家W·C布斯在其被称为“廿世纪小说美学的里程碑”的理论名著《小说修辞学》中,把布落审美距离的概念引入小说分析,提出了“距离控制”的问题。布斯引进这个概念,意在说明作者、叙述者、人物和读者之间在不同方面的差距、区别等,是由作家选择指定的叙述技巧所造成的,因而可以造成一些不同的文学阅读效果。本文的意图在于通过分析“距离控制”在菲茨杰拉德的小  相似文献   

17.
莱斯利·费德勒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文化批评先驱、文学评论家和作家。在他蜚声评论界的文学评论著作《美国小说中的爱与死》中,他对美国经典文学中的“魔性”特别青睐。这些融合了心理分析、神话和社会学维度的批判在将经典作品“祛魅”的同时,也间接体现了他文化批评思想中的“魔性”。  相似文献   

18.
一 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三个要素是情节,即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各种不同的性格、典型成长和构成的历史。”(《和青年作家的谈话》)也就是说,情节是环绕着人物性格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展开的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这种情节,通常被称为故事。“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没有小说。这是所有小说都具有的最高要素。”(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小说家的技巧首先在于会说故事。”(伊莉沙白·鲍温《小说家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作者档案] 塞万提斯(1547~161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欧洲人文主义文学中小说成就最高的作家。他一生经历丰富,参加过保卫祖国的战斗,身负重伤;曾遭受海盗俘虏,10年后才得以返回祖国;曾被诬告入狱, 生活窘困。但他用天才的笔,创作了被世人传颂的文学佳作,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现实主义讽刺小说《堂吉诃德》。此外,他的悲剧《努曼西亚》和短篇小说集《训诫小说》以及长诗《帕尔纳索山游记》也很著名。  相似文献   

20.
小说的叙述角度,在一件作品里,并不见得始终如一。热奈特指出,叙述角度可以有固定式、不定式和多重式。他说,“把前后一致视为荣誉攸关的规范显然是武断的”;还说,各个叙述角度的区别,不总是那么纯粹、清晰。比如,当叙述者被当作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也就是内聚焦)时,本来,作品中的一切都应该通过这个人物的眼睛,排除外部描写,可是,这一要求经常被作家突破。中国学者申丹在《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中把这类突破称为“视角越界”,她并且以对美国著名小说家舍伍德·安德森的《鸡蛋》的详细分析,证明从内视角越界到全知视角的必要和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