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以前的书刊在论述这个问题时只是说由于实践是历史的、具体的、发展的,因而它是相对的等等。这种说法无疑是正确的。但我们认为:如能对实践本身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作深入具体的探讨,对于把握实践标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一理论,显然是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在真理论问题上 ,我国现行的一些哲学教科书中 ,一方面承认真理论的“发展论” ,说真理是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发展着的 ,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才是绝对真理。一方面又讲“既是又是论”。其“既是又是论”与“发展论”的表述是相互矛盾的、不相容的。第一 ,它混淆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之间的界限。第二 ,在相对性绝对性的关系上 ,只讲两点不讲重点 ,陷入了折衷主义、二元论。第三 ,它忽视了真理发展的过程性 ,不利于人们探索真理发展的道路。对于真理论的“既是又是论” ,笔者拙见 :应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3.
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与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是两个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概念。一方面,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是相对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的真理。另一方面,相对真理包含着真理的相对性,绝对真理包含着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地位的相互转化推动着相对真理永无止境地向绝对真理转化。因此,我们不能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同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这既有利于彻底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又有利于辨证地理解真理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戴春波 《考试周刊》2013,(76):186-186
音准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既包含绝对的精确性要求,又包含相对的变通性要求。音准的绝对性意义与相对性意义反映在音准听觉上.就形成了绝对音准感和相对音准感。  相似文献   

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史上一个争论很多的问题。争论中的一个内容是如何理解运动与静止的对立,即它们之间的对立仅仅是绝对的或仅仅是相对的,还是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长期以来,在宣传中主要强调运动的绝对性,强调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绝对性方面,而对于静止的相对性,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相对性方面没有给以足够的重视。本文就运动与静止对立的绝对性和相对性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和固有的属性,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一直到复杂的思维活动。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对于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学说的认识需要深化。我们长期以来坚持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矛盾同一性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静止的相对性"的认识值得反思。实践表明,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都既有绝对性的一面,又有相对性的一面。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是与矛盾普遍性的绝对性和矛盾特殊性的相对性直接相联系的。我们必须完整科学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对立统一学说的论述,深化矛盾斗争性和同一性关系和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中是否存在真理,这关系到伦理学能否成为科学。道德相对主义夸大事实与价值的区别,否认道德真理的存在。道德绝对主义将事实与价值完全混同,认为存在永恒不变的道德真理。道德真理是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必然和人性完善的客观要求的道德,它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同时,它又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审美习惯是各不相同的,审美个体之间的美感更是个差万别。所以,美是相对的,可变的,流动的,千姿百态的。然而,美又有绝对性的一面。在社会生活中,不同阶级的人,在特定环境中,由于共同的社会实践,产生一种公认的美,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生活中某种真理。美的绝对性是美之所以为美的品质,是确定美的本质的固有属性,是客观的物质的,具有永恒性、稳定性,因而它是不朽的,具有永不枯竭的美的魅力。美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在不同的美的形态中,其表现方法又是多种多样的。有的美的形态两者都能充分显示,…  相似文献   

9.
关于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作了明确的论述。现在重提这个问题,是为了彻底澄清林彪、“四人帮”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制造的理论混乱,恢复马克思主义的本来面目。一先谈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又叫相对真理,就是指在内容上相对地、有条件地反映了客观现实的正确认识。真理之所以具有相对性,首先因为它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只能达到一定的限度。  相似文献   

10.
在真理的定义和真理的辩证法问题上,传统观点存在两个误区:一是真理定义的主观假设性,传统观点认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这样定义,由于离开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实践来谈什么是真理,实际上并没有告诉人们究竟什么是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即什么是真理;二是传统观点在解释真理的绝对性和真理的相对性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时,认为真理的绝对性存在于真理的相对性之中,任何真理的相对性都包含真理的绝对性的颗粒,真理的绝对性是通过真理的相对性表现出来的,无数个真理的相对性就构成了真理的绝对性是令人费解的,带有明显的机械性  相似文献   

11.
<正> 有人认为认识的模糊性是绝对的,精确性才是相对的。笔者认为模糊性既具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并且认为模糊性的相对性更富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着重就认识的模糊性及其相对性谈些粗浅看法。 唯物辩证法认为,绝对与相对是统一不可分割的,绝对与相对的差别也是相对的,不能  相似文献   

12.
真理的过程性、思维的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决定了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与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是在不同的论域里说明真理辩证性质的两对概念、不能简单混同。重新解读两对概念的内涵,走出真理的“迷梦”,为解决人们的认识问题提供一定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3.
真理相对性和绝对性含义的传统阐释存在简单化弊端的基本价值认为,真理的相对性,绝对性与相对真理,绝对真理不等同。绝对真理并非地相对真理之外的某种“真理”。列宁的“总和说”没有错。  相似文献   

14.
作为哲学范畴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度是唯物辩证法的重要范畴之一。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对度的认识也应日益深化,度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一、度的绝对性在人类认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度”这个范畴的,是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他指出,一切事物都有自己的度。所谓度,就是一定质和量的统一。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者,他所指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绝对与相对的内涵至少有五种(1)相对性指有条件性,绝对性指无条件性;(2)相对性指暂存流动性,绝对性指永久不变性;(3)相对性指有尺度选择性,绝对性指无尺度选择性;(4)相对性指有比较选择性,绝对性指无比较选择性;(5)相对性指具体性,绝对性指抽象性.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绝对与相对的区别也是相对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具体的。对真理的具体属性作具体分析,应该成为讨论真理有无阶级性问题的一个基本原则。 (一)真理论有两大问题:一是主观真理和客观真理的问题;二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唯物地又辩证地回答了这两大问题,指出凡真理都是客观的,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这是一切真理共同的,普遍的和本质的属性。至于真理的阶级性问题,根本不是真理的普遍属性,而只是某些真理的特殊属性。因此,马、恩、列、斯和毛泽东同志都从来没有作出“真理有阶级性”或“真理无阶级性”的普遍性结论。坚持具体真理具体分析,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严格科学态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矛盾就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立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本质属性。只有弄清这两重属性及其关系,才能正确理解矛盾范畴。对于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目前理论界的流行说法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其理由是:第一、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同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相一致。承认了静止的相对性和运动的绝对性就必然要承认同一的相对性和斗争的绝对性。  相似文献   

18.
论证了惯性质量,引力质量,惯性参照系,惯性力的不合理必,确定了物质质量的概念,统一了惯性参数照系和非惯性参照系,否定了力的绝对性,引出了加速相对性原理和力相对性原理,提出了相对力,相对加速度,相对参照系和绝对力,绝对加速度,绝对参照系的新概念,建立起初步绝对相对论力学。  相似文献   

19.
浅谈绝对和相对的内涵及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绝对与相对的内涵有五种:(1)相对性指有特殊性,绝对性指普遍性;(2)相对性指有条件性,绝对性指无条件性;(3)相对性指暂时可变性,绝对性指永恒不变性;(4)相对性指具体性,绝对性指抽象性。(5)相对性指有限性,绝对性指无限性。它们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其相对性的一面,要求人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必须不断加以发展和完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科学运用实践标准,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为依据,以“三个有利于“为准绳,以“试验“为先导,把实践标准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体系;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深化了“三个有利于“标准,实现了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质的规定,提高了判断的预测性和科学性.实践标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运用与发展,为充分发挥实践标准的作用提供了可行性方案和具体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