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语文课堂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需要教师感性的点燃和熏陶,也需要理性的启发和诱导.教师的理性思维是“经”,让语文课堂立起来,教师的感性思维是“纬”,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经纬交错”,语文课堂才精彩.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县不少学校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出现了令人费解的现象。语文课堂教学由新课改以来的多元化课堂教学走向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预设”,编成“学案”,学生按照教师的“编程”进行课堂学习。更有甚者,一些教师照搬他人的“导学案”,把他人导学案上的“问题”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条分缕析地讲解、归纳,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对过去被看做“异端”的学生课堂表象,教师应该赋予新的认知。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接话茬”、回答问题时出现的“错误”以及预设外的问题“生成”等,教师都应看作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学生语文课堂有效学习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4.
“大杂烩似的讲”的模式成了语文课堂教学千夫所指的“反面教材”,使许多语文教师对“讲”讳莫如深。“烩讲”与“讳讲”都只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在形式,学生的主体活动,不仅是动口动手,更有动脑动心,教师会讲,讲到学生的动心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 ,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所面临的重大任务 ,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教师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观念 ,并完成从单一的“传授者”到“促进者”、“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的角色转变 ,是极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切实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的理念,带来了一场教学革命,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无限的生机。语文课堂成了“诵读场”、“情感场”、“对话场”……我觉得语文课堂更应成为学生神思飞扬的“思维场”。最近听了几节课,教师努力体现新课程思想的“课堂语言”,笔者印象深刻,但又为教师人为地干扰学生“思维”的现象痛惜不已。  相似文献   

7.
何谓生态型语文课堂?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原生态条件下的语文课堂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引领下,课堂呈现的是一种以“教师引导”为前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并将语文课堂由教师的“讲授”变成学生的“讨论”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这一原则,以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不...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教师、学生、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一堂有效的课堂实质上就是师生在真实自然的“问”与“答”的互动过程中整合推进的课堂,更是一个在教师价值引导下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因为有了设问而精彩纷呈,有效设问,能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问出语文课堂的无限魅力,能激发语文课堂教学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9.
张二军 《教师》2011,(27):46-46
不少语文教师在一起研讨时,总会谈到教学中一个共性的问题:高年级语文课堂远没有低年级时的气氛活泼、参与度高。其实,高中语文课堂的“沉闷”,不仅与学生的生理和心智有关。还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要改变这种语文课堂的“沉闷”现象,就必须从源头下手,源头问题解决了,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有“活水”,才能真正“活”起来。  相似文献   

10.
当下,“甜蜜素”“膨大剂”“塑化剂”等名词一次次扰乱了我们的生活,刺痛了我们的心灵。在我们重新审视自己餐桌的同时,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不知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似乎也多了不少的“添加剂”,很多教师为了追求那些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轰轰烈烈,不惜一切代价。笔者不禁深思,语文课堂是否也应该拒绝那些“添加剂”,还课堂于本...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我国各教学阶段均在积极实施教学改革。对教师而言,找出基于实施“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有效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的策略至关重要。为此,本文将研究“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首先,阐述了“双减”视角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其次,基于此提出了有效的应对措施,以期对提高广大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情境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教师要在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其成为优化语文课堂的催化剂。①语文课堂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活起来”。②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动机。③发挥教师情感作用,提高教学效益。有效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与教学主题内容十分贴切的生活情境,目的是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  相似文献   

13.
李爱云 《新疆教育》2012,(12):34-34
自语文课堂教学引入“启发式教学”、“自主性发展”、“研究性学习”和“透思教学”等理念以来,广大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了多种改革。不管怎样变化,教师对课文的讲析时间在课堂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小,这一点是认同的,难道课堂讲解时间的缩短就是优质化吗?笔者不敢苟同。在笔者心目中,优质的语文课堂教学应是符合教育规律、符合青少年成长规律、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并能促进学生高效持久学习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于月飞 《新疆教育》2013,(8):123-123
新一轮课程改革,至今已近十年了。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了全新的景象。但毋庸讳言,在实际的教学实践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教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热情探索大于理性思考和科学实践,语文课堂上出现了“散乱的活跃”,教师主导地位缺失,缩手缩脚,不敢施教,片面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错位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得课堂教学“如风、如雨、如雾”。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沉寂的课堂热闹起来了,对话成了语文课堂最亮丽的风景。对话理念的引入,的确给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是仔细审视当前的语文课堂,由于观念的偏差、认识的局限,导致对话教学中出现了很多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对话教学的真实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对话教学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的语文对话教学框架。一、教师主宰的“假对话”语文课堂本应是教师引发学生智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系统、信息、控制的理论,从美学角度探讨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情境”问题。文章首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理想境界是“和谐”,然后在论证教师、学生和教材三种基本要素辩证关系基础上,指出了语文课堂教学达到和谐美应解决的三对基本矛盾,最后分别论证了三对基本矛盾和谐统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赵威 《考试周刊》2010,(2):67-68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占据话语的绝对霸权,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兴趣,主观性、能动性被排斥在语文课堂之外.而以“导学案”为教学形式的语文课堂,将极大地推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加的双边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优质的语文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吸引学生参与到课堂当中.形成“互动”的课堂.让教师、学生“动”起来,语文课才能“活”起来。这就需要调动起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牵动课堂“互动”情结。如何能够实现这种愿望.达到互动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9.
刘兵 《语文天地》2010,(6):60-61
语文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的“战场”,课堂教学就是让我们吹响冲锋号去“战斗”。语文课堂教学就整体而言,在朝着课改的方向不断推进,但是课堂教学的低效和无效的问题依然普遍存在。语文教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投入,最大限度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呢?笔者的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杨叔子在“中外中小学校长论坛”上,作了题为“现代教育:绿色人文科学”的主题发言,由此,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高潮迭起,呈现出蓬勃生机的“绿色教育”。语文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让语文课堂早日充满绿色的生机,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校园”、落实绿色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