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天下大事     
火星探测借着伊朗巴姆大地震的机会,美国一架C-130运输机以救援名义降落在伊朗东南部克尔曼机场。这是伊朗和美国敌对25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外交活动。1978年,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以反对国王、反对美国为宗旨,推翻了巴列维的专制统治,建立了反美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宣布,全世界“所有伊斯兰国家应当觉醒,团结起来,在真主的旗帜下,成立一个大伊斯兰政府”。美伊从此走向对立。美国“9·11”事件后,双方的矛盾更加尖锐,美国将伊朗列为“恐怖邪恶轴心国”之一,两国互相攻击甚至要兵戈相向。但也正是“9·11”后全球的反恐形势使两…  相似文献   

2.
霍梅尼是伊朗什叶派的宗教领袖 ,是杰出的伊朗伊斯兰民族主义政治家 ,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缔造者 ,他的理论是建立教法学家领导的伊斯兰政府 ,实行全面的伊斯兰化 ,输出伊斯兰革命 ,反对君主制 ,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反对共产主义 ,建立符合伊斯兰经济伦理的经济制度。他的理论对当代伊朗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是 2 0世纪中东、乃至世界上最具影响的政治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1979年到1998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20年里.伊朗与沙特关系总的特点是从紧张敌对走向缓和合作.呈现出明显的“U”字型结构。它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霍梅尼时期、“黑暗时期”和哈梅内伊一拉夫桑贾尼时期.伊朗对沙特阿拉伯的政策经历了从意识形态主导到逐渐注重实效性,从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到更注重国家利益的演变。从两国关系发展的过程看.伊朗始终在两国关系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霍梅尼提出教育决定民族兴旺,教育以德育为先;德育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和民族的系统工程,社会越发展,越要加强德育建设。在伊斯兰共和国教育改革实践中,为提升伊朗的大国地位,强化民族意识教育和伊斯兰认同教育,坚持以具体说教与实践相结合,伊斯兰传统与外部优秀成果相结合,注重制度建设,强调学校的德育功能和教育者的言传身教。霍梅尼的德育思想及伊斯兰共和国的德育实践适合伊朗的具体国情,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但对其理论的僵化理解和教条运用将不利于伊朗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伊朗女性教育呈现出传统性和现代性的双重特征。伊朗社会女性的双重角色,决定了女性教育的双重特征。伊朗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与其他穆斯林国家一样,自古以来就十分低下,其主要原因是受伊斯兰教的影响。先知穆罕默德并不认为男女完全平等,认为男人是维护  相似文献   

6.
作为海湾地区大国,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与美国和海湾国家的关系持续紧张。2011年"阿拉伯之春"后引发的中东乱局和"伊斯兰国"暴恐肆虐,地区动荡持续发酵,伊朗的地位和影响力再次凸显。2015年7月,伊朗核问题达成全面协议后,伊朗和美国关系转缓成为标志性事件,未来走向值得密切关注,美国政策成为影响海湾安全局势的重要因素。同时,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中东国家的关系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相似文献   

7.
伊朗总统哈塔米在纪念伊朗伊斯兰革命23周年的集会上谴责美国诬称伊朗为“邪恶轴心国“。 自伊拉克战争结束以来,与伊拉克一起被列为  相似文献   

8.
伊朗因为核问题吸引了世界的眼光,在它屡屡与美国及欧洲国家的较劲中,我们看到伊朗学生经常扮演着非常核心和前沿的角色。伊朗国内各个政治派别都设法利用学生运动,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也开始拉拢伊朗学生,希望能依靠他们在伊朗搞和平演变。我们看到这股学生的力量足以左右伊朗的局势,是伊朗的又一股“核”力量。赶国王下台伊朗在1979年2月11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美国支持的巴列维国王,取得了伊斯兰革命的成功。这次革命的原动力则要追溯到16年前的学生运动。1963年1月,当时的巴列维国王前往库姆市寻…  相似文献   

9.
1980年9月至1988年8月,伊拉克与伊朗两个穆斯林国家之间,为了争夺领土和海湾霸权,进行了一场拉锯式的消耗战争,简称两伊战争。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再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并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美断交的时机,…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经济学的思想是否有意义的问题,一个时期以来显然在人们的脑海中萦绕着和思考着。在穆斯林中有一些人存在着这样的疑问:教律、命诫能否完全解答当今复杂的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而另外一些人已经开始探索它的定义和结构。 在西方,中东石油、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政治、经济事件的突然爆发和正在增长的以富油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哈马斯领导人亚辛的遇害,随着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萨德尔的一度崛起,"精神领袖"这个称谓和现象又一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早在25年前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时,人们曾经用"精神领袖"来称呼当时的主要领导人霍梅尼.此后在中东这个动荡不安的地区,人们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精神领袖",从以色列大拉比奥维迪亚·约瑟夫,到耶路撒冷大主教迈克尔·萨巴赫,再到伊拉克什叶派领导人西斯塔尼、哈基姆、萨德尔,逊尼派领导人达利,等等,甚至有人把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也视为"精神领袖".中东--这个"热点"频出的地区,为何还出现了那么多"精神领袖"?  相似文献   

12.
近看伊朗     
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将伊朗视为中东地区的心腹大患,“9·11”事件后,美国又将对伊朗的指控升格为“邪恶轴心”。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结束,一些参与制定中东政策的卸任美国政府官员说,当乔治·布什总统最终必须解释美国在伊拉克出了什么问题的时候,想必可以方便地归咎于伊朗。美伊关系俨然成为下一次中东冲突的引爆点。由此,伊朗问题也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当然,这里编者并不是要和大家一起仅仅探讨这些政治方面的问题。我们知道,伊朗是一个具有5000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还有许多值得我们了解的东西。(虹雨)  相似文献   

13.
《商洛学院学报》2016,(5):30-35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是伊朗的正规武装力量之一,其民族性和国际性是指与世界其他现代化国防军相比,革命卫队在内容与形式、软件与硬件上所表现出的个性与共性。可以说,革命卫队是伊朗政教合一政治体制的高度浓缩和体现,它拥有独特的建军背景、指导思想、征兵制度,并在伊朗政权中发挥特殊而重要的作用。然而,它虽具有强烈的伊朗民族特色,但在军种设置、编制、练兵制度、武器装备及军事演习等方面已实现了正规化和现代化,它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与世界接轨,是一支特殊的常规国家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4.
美国与伊朗的关系曾出现过蜜月期,其主要是在二战以后发展起来的,发展动力是两国各自所需:美国应对苏联扩张并排挤英国需要伊朗的合作,而伊朗为了摆脱苏联的压制和提升国际地位也需要美国支持。为了取悦西方,伊朗政权进行了西化改革,这致使伊朗国内政治力量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起来,最终导致1970年代末伊朗伊斯兰革命的爆发和人质危机的出现。美伊关系遂陷入敌对。80年代,伊朗实施革命输出政策,美国利用伊拉克遏制伊朗,两国关系继续恶化。90年代,美国对伊朗和伊拉克同时进行遏制,并制定了针对伊朗的新的制裁法案,尽管两国均时而不时地表达善意,但两国的利益冲突始终严重制约着两国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伊朗伊斯兰革命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朗伊斯兰革命由于其独特性和重要性一直备受世人瞩目。西方学界在保持高度关注的同时,对这场伊斯兰革命给予了积极的研究,出版了大量学术论著,对这场革命的根源、指导思想及影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研究。我国学者对这场革命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探讨,对某些问题认识已经比较深刻,但在专题研究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6.
中东地区是国际政治的热点。五次中东战争绵延半个世纪,中东和平成为跨世纪的难题。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让世界震惊,两伊战争旷日持久。进入新世纪美国以反恐为名,发动了阿富汗战  相似文献   

17.
阿拉伯征服伊朗后,一方面采取措施,使伊斯兰制度化,另一方面大胆起用伊朗的各种人才,拉动伊朗人与阿拉伯人合作,促使其皈依伊斯兰教。同时,哈里发们也采取了一些极端措施迫使伊朗人接受伊斯兰教。而伊斯兰化了的伊朗人根据自己的国情,又从伊斯兰教发展出符合本民族特色的什叶派十二伊玛姆派,从而使伊斯兰在伊朗本土化,并促使伊朗文明在文明的互动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政治伊斯兰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但与遏制苏联的全球战略相比,对付政治伊斯兰的问题显然处于次要地位,而且卡特、里根和老布什三任政府都试图利用伊斯兰力量制约苏联.老布什政府对阿尔及利亚选举进程的态度充分说明美国政府对政治伊斯兰力量的怀疑与不信任,也说明伊朗伊斯兰革命对美国的中东政策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美国并没有出台对政治伊斯兰的明确而连续的政策.  相似文献   

19.
肯尼迪崇尚改革,他因此也要求巴列维国王进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肯尼迪要求伊朗进行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使伊朗成为更有力的遏制共产主义势力的工具,而不是真诚的希望它最终发展为一个自由、民主、独立的现代化国家。虽然肯尼迪是美国历届总统中向伊朗施加改革压力最大的一位,但恰恰是在这一届政府时期,巴列维国王牢固地确立了自己在伊朗的独裁统治地位。肯尼迪政府的对伊政策却对伊朗后来的伊斯兰革命起了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肖川 《江苏教育》2007,(1):27-28
“精神领袖”一词,我们都不陌生。霍梅尼是伊朗的精神领袖;亚辛是巴勒斯坦激进组织哈马斯的精神领袖。精神领袖意味着他是一个团队的主心骨,是人们衷心拥戴和信赖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