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5 毫秒
1.
长期以来,对传统训诂方法的研究一般多注重“以形索义”、“因声求义”等训诂方法,而对“因求义”较少论及。其实,“因求义”是历代训诂家常用的一种重要训诂方法,它注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来区分与确定词义。段玉裁在《说解字注》中多次提到这种训诂方法,认为它在区别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以及同义词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段注中有关“因求义”的大量语言事实与以《说》释义与《诗经》毛传为代表的训诂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可以看出“因求义”有其特定的理论依据和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义”本义为“所宜为”,古代学者最初以“义”形容和修饰顺应正道的事物。在孔子所处的时代,“义”作为超越具体行为而存在的德目,已被学者普遍接受。《论语》中,孔子以“义”概括合礼之行。但孔子时代对“义”的诠释尚未触及“义”与行为主体的关系问题。汉学系统认为行为主体不可自行解释自我之行是否合“义”,因为“义”外于“我”,它是伦理规约。个体须学习以明“义”,个体行动的核心问题是“我”该怎么办;宋学系统认为“义”是理之一端,为各人自具,“义”当自内求。个体应以涵养工夫明“义”,并自行回答行动与“义”的关系问题,以回应“义”的自我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占汉字总量80%以上的形声字的声旁表意性问题作了鸟瞰式的观察,主要沿用“因形见义”、“循声求义”方法,从声旁的表意方式、内容和功用方面加以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因声求义作为传统训诂方法之一,虽早在汉代已出现,但缺少系统化、理论化。清代是训诂学的鼎盛时期,顾炎武、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为"因声求义"这一学说做出了重要贡献。《广雅疏证》借助"因声求义"的理论,在同源字、连绵字、通假字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前段时间,笔者有幸听了大邑县敦义小学戴金艳老师上的《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教学观摩课,听了颇有感受。现就这节课课堂教学情况和感受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教案执教者梧州市北环路小学黎冬莲教学内容:九义教材第二册P33例2、例3教学目的: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2.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3.培养动手操作的能...  相似文献   

7.
扎实、灵活化难为易梧州市万秀区教育局教研室黄卓雅“九义”教育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教学方法。”黎冬莲老师上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这节课,用的是“九义”新教材,她在教学中又是怎样体现这一做法...  相似文献   

8.
沟通正反联系突出对比教学──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小)几”应用题的教学昆明市盘龙区教师进修学校李家永“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应用题在“九义”教材中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先在六年制第二册教学正叙的,然后在第四册教学反叙的。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典小说人物中,刘备的哭可谓一绝。从他求义、求贤、求生、民本等诸多方面的“哭”中展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性质特征,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唐君毅诠释佛教思想运用了四种方法。宗教性的崇信与历史考证相结合的方法使古圣先贤的义理在后世语境下重新得到宣扬,但也走入了借古人之言宣扬自己的主张,而"厚诬古人"的歧途;"仁义礼智"的思想诠释方法可以端正个人的动机与态度,但会忽略其他学术规范;融会贯通、异同互见的方法使佛教思想与中国固有文化以及外国哲学等融会贯通成为一种可以为智性所能接受的知识,但牵强联系易造成对文本的误读、误解;"义辞"到"义贯"的研究方法在"义辞"、"义涵"、"义系"等方面基础性的考据有所缺失,难以在五个层面都做到尽善尽美。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学教学中,选择典型习题,引导学生探索各种不同方法,寻求变异,观察,分析,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广泛地,深刻地进行思维,提出新的假设, 新的构思,是最宝贵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证明微分中值定理,并进行推广,去掉了柯西中值定理中g(x)≠0,Vx∈(a,n)的条件,使微分中值定理的应用范围更广,阐述了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科学"和"算法"是今天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两个概念,而科学阐释和算法阐释则是当今的重要认知方式和学科领域。科学阐释可区分为对科学自身的阐释和用科学(的视角、方法等)去对自然对象进行阐释,算法阐释也可以相应地区分为对算法本身的阐释和用算法的视角去进行阐释。科学阐释和算法阐释之间具有复杂而多重的关系,包括:科学阐释是否都蕴含着算法,以及算法阐释是不是一种科学阐释?从科学和哲学的视角看算法是一种客观存在还是一种主观建构?如何评价由科学阐释衍生而成的科学主义以及由算法阐释扩展而来的计算主义?在科学兴盛的信息时代,我们应具备何种程度的算法知识和素养?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科学和算法及其功能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口译员复杂的口译过程是研究口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其过程主要包括理解—记忆—输出,基于三个主要过程,口译员必须采取正确的口译策略。储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是准确快速理解源语言信息的一个必要条件,而笔记则是保证长时间记忆的必备策略,使用顺应原则是口译输出这个环节的重要手段。在研究口译过程和口译策略的关系基础上,以口译过程为出发点,在剖析口译过程中大脑的复杂运作的同时,强调准确运用口译策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实施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必须进行创新,实行“关注生命、张扬情感、走进生活”这一合理的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6.
试验种植玉米新品种,并依照《国家鲜食玉米记载项目和标准(试行)》和《鲜食玉米感官等级指标》全程观察各品种生长状态及性状,做记录统计分析并评定感官等级,简评玉米品种诸项指标,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优质品种.  相似文献   

17.
新词语的创造是以固有的语言传统为根据的,汉语经常使用形象譬喻来造词。“海选”脱胎于“海捞”,模仿“普选”“直选”的构词方式,诞生在政治家族。在各种媒体培植下,“海选”快速地成长,走出了东北,走入了众多的领域,使用范围也开始泛化性地扩大。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历代的封建帝王中,最受史家称颂的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太宗一生的政治作为表明,他始终都把发掘人才、重用人才,包括重用少数民族人才和调动各种人才的积极性作为立政经邦的根本。选天下之才,为天下之务,委任责成,各尽其用,是贞观政治成功的秘诀。  相似文献   

19.
范仲俺是北宋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军事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心兴学育人的教育家。兴学育人可以说是范仲淹行之终生的事业。他大力提倡改革科举制度,积极投身于兴办学校的教育实践之中,从而形成了丰富的教育思想。范仲淹重视师资素质培养,力荐“明师”任教。在教育上他继承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儒家经典为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培养专门性实用人才的主张,范仲淹对当时的学校教育,以至宋代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以素质教育和创新型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改革中,实践教学的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传统的对教学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模式已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改革形势的发展。如何整合实践教学资源,广泛开发教学实验室的服务功能,使之适应于对全面素质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目前需要认真考虑和解决的问题。该文介绍了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开发其服务功能,广泛开展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技活动、科学研究等多项实践活动所做的相关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