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网络语言的现状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网络语言的形成 网络语言的定义在语言学界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表述.有的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因为它有一个稳定的语言社团;有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语标,能够标记的是"网民"这一社会群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陈清 《新闻战线》2015,(4):58-59
体育活动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质,这也意味着体育新闻报道的语言运用与一般的新闻语言有所不同,它需要通过生动词汇的描述来带动受众的情感。网络词汇在体育新闻中的运用,可以使体育新闻更加生动活泼,但运用应力求规范。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民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其影响也愈来愈大,而网络语言也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并且对现实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体育新闻媒体也注意到了网络语言这种文化现象,并  相似文献   

3.
方圆 《青年记者》2022,(6):45-46
网络流行语在满足新时代网民"求省求简",娱乐化、趣味化社交沟通的同时,其滥用现象也引发了公众对于语言"口水化"、网络文化环境污染等方面的担忧.本文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产生机制入手,探析网络语言泛滥背后的风险和隐患,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规范和引导网络流行语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体特指在网络交际中出现的,具有特定词汇、句式或韵律特征,并表现出特定风格的网络语言形式。它是近年来网络语言中兴起的新的语言现象。网络流行体作为网民娱乐大众、宣泄情绪、表达意见的一种网络语言形式,势必会折射出这个时代的社会文化心理,从而与社会的发展变化相契合。本文主要就网络流行体的"调侃"功能进行分析,并进而透视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  相似文献   

5.
网络语言对青少年语言习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网络诞生之日起,就随之产生了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带有明显标志的"社区"语言,有着与传统语言截然不同的随意性、混合性等特点,大多数语言形式有悖于语言规范化的原则,对我们的语言习惯有着极大的冲击。在中国数亿网民中,青少年占了绝大多数,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6.
当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特点,网络语言具有传播内容独特和具有时代气息的特点。网络语言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具有时代特点,可以丰富汉语词库、增加语言使用修辞;另一方面,过多使用网络语言会对现代汉语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冲击。所以,新闻媒体在使用网络用语的时候,一方面需要采取谨慎的态度对待大量出现的网络新词;另一方面要对网络新词进行慎重的取舍,使新闻媒体主持人对网络语言的使用更加丰富和规范,成为新闻传播语言用词的新鲜活力。  相似文献   

7.
邵帅  薛可 《新闻世界》2013,(12):100-101
互联网时代产生了诸如网络语言迅速流行、人肉搜索及各种网络命名等网络行为,它们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本文从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入手,解读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风格、文体特点、流行原因,人肉搜索的界定、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网络命名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凭借其新颖独特的特点及趣味性,赋予传统词汇以崭新的意义,在人们日常交际中的应用日益普遍.但是随着新的网络语言的不断涌现,网络语言在丰富人们交际的同时,也给当下社会带来一系列语言障碍,并不断冲击着现代社会既有的语言体系.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的传播机制,聚焦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寻推动网络语言良性发展的方法,以期提高网络语言使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大学生尤其偏爱网络语言。这一现象为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何运用网络语言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有线网络、无限网络和手机网络的普及,人们使用网络通信聊天已经成为重要的交际方式,网络语言随之产生。对网络语言的研究可以分为会话语言研究和非会话语言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土白与文理的关系。网络会话语言是在QQ、MSN等一对一、一对多或者多对多的聊天环境  相似文献   

11.
网络语言,有时也称为“网络媒体语言”或“网语”。 广义的网络语言由三种成分构成:一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网络语言暴力行为,已经成为网络治理的难题之一。大学生对"网络语言暴力"的频繁使用,不仅给网络暴力事件中的当事人带来了较大的身心伤害,冲击了社会的道德准则,也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对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调查分析,剖析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现状、危害,并为大学生网络语言暴力行为的防治提供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13.
汪德平  罗颂华 《今传媒》2010,(3):107-109
网络语言是指随着网络发展而新兴的一种话语形式,它是在标准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的社会方言。在当前高校德育工作中,由于大学生在网络交往实践中逐步建构出具有亚文化色彩的网络语言,使得传统德育的话语体系产生了沟通有效  相似文献   

14.
全媒体时代主持人在节目创作和语言运用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积极因素是网络语言丰富和生动了主持人的有声表达,迎合了网民的喜好兼具时代感;消极因素则是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的冲击和混杂其中的"三俗"内容。因此,本文从网络语言的特点出发,研究全媒体时代网络语言对主持人语言的影响,并对主持人准确把握网络语言的使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消费文化在引导和控制人们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上表现为一种话语权力,而在网络中的表达就是网络消费语言。网络消费语言在传播形式上表现为全民参与对话的特征和个性的网络语言。内容上则是对生活的颠覆与瓦解。  相似文献   

16.
吕汀 《新闻知识》2013,(1):90-92
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催生出一种新型语言表达方式——网络语言,这是现代快节奏生活所带来的主导变化,也为网络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由于新闻的要素不变,故而网络新闻语言的语境因素就成为了决定新闻形式和未来新闻发展方向的第一要素,本文将从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对网络语言特征的分析,探讨这一语言现象与各种语境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17.
余艳 《图书与情报》2008,(2):98-100
汉字是中国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文章从语言认知的角度,在基本范畴、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等几个层面,讨论了网络语言中汉字的语言问题。熟练运用认知机制将加深使用者对汉字以及对英语单词一词多义的理解,应用语言认知机制对网络环境下语言现象进行探索,为汉字宝库输入新鲜血液,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络的普及,以青少年为主的网民的增多,各色各样的网络用语也应运而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世界里,漂亮的女孩不再是"美女",而被称作"美眉";称你是"大虾",千万别生气,那是夸你是网络高手(大侠);如果有人发给你"7758520",别以为是电话号码,他是想说"亲亲我吧我爱你".在聊天室、BBS、讨论组里,网络语言漫天飞.网络语言变成了一张通向网络世界的签证,如果你不懂这些另类语言,就难以融入他们的网络世界,就像不懂英语就无法与国际接轨一样.  相似文献   

19.
规范网络用语的必要性陈原在《语言,该规范就要规范》一文中指出,网络语言如井喷般出现,已是不争的事实,这些新造语词不仅充斥网络,而且还影响到传统媒体和书刊,甚至成为许多年青一代的交往用语。网络用语是语言文化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结果,也是一种必然产物,但井喷很容易鱼龙混杂,有可能会损伤语言美的主干,尤其像"十动然拒"、"人艰不拆"等生造词语的出  相似文献   

20.
徐展 《青年记者》2012,(23):52-53
如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和基本载体——网络语言不仅得到了网友们的大力追捧,而且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主流媒体和专业语言研究者的关注,2011年最新出版的《新华字典》第11版就收录了大量网络"潮语",如"房奴"、"秀场"、"学历门"、"晒工资"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