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生命意识这一角度对三毛散文作了宏观的考察。每个人的生活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生存态度,三毛不停地追问生命意义,寻找着自己的“精神家园。试图通过对三毛作品的解读,阐释她的生命哲学,并对其形成原因及在她生命哲学指导下特殊的表现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追求人性至美,既是三毛的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也是三毛文学创作的基础条件和终极追求。台湾女作家三毛一生经历坎坷,她为自己选择了一种独特的存在方式,在坎坷中不断追求不同蕴意的人性审美,对生活有独创性的发现,并以独特新颖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许王桥 《现代语文》2010,(5):104-108
一生都在以独特的方式探寻生命存在的三毛却以自杀的形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本文旨在通过三毛作品并结合其人生经历来分析她的生命观——无论是她的自我人格还是社会人格的塑造,都始终贯穿着对生命的尊重与挚爱。  相似文献   

5.
三毛离世后,久久不能散去的便是众多文人对其作品内容真实性的质疑。研究三毛文学的不乏其人,在对她文本研究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深入到她的生活中去。在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上,磨砺练就了她那独特的行文风格。她用“私小说”的文体,娓娓道出她的人生坎坷;用“游与艺”的写作态度,细细地展现她的人生履历。然而就在这样一个众说纷纭的文坛,三毛其人其文的真实性确实有待大家的验证。在本文中,将用客观的态度来阐述三毛的行文。将作家、文本与其真实生活相联系,更全面地理解三毛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6.
一个懂得拥抱爱和追寻自由的女子,一个重视灵性高于一切的女子,一个远居沙漠勇于挑战漂泊的女子,前世的坎坷与羁绊终不能打败她高傲的灵魂。走进三毛的世界,感受她独特的生活方式,走进她再创造作品的世界,感受她的幻化自我的魅力,从琐碎的语言中,搜寻三毛完整的自我拯救的灵魂。  相似文献   

7.
王媛媛 《华章》2007,(7):140
三毛--一个很有特色的台湾女作家,本文从三毛一些作品出发,粗探其创作内涵,从中可看出:她的作品中,处处体现着真情,自由的浪漫以及感人的挚爱等,而她的生命内涵也通过此而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8.
肖玉林 《湘南学院学报》2005,26(6):52-55,61
行为乖张叛逆的三毛却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庄子思想的影响,她的理想、追求,她独特的生命哲学都继承了庄子的许多思想。她乐命,任自然,注重精神的自由与超越,并希望以“爱”来救赎人类。性格因素和理想的彻底破灭导致了她最终选择“自杀”这种结束方式。  相似文献   

9.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在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里,她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而流浪,流浪是为了追寻.她的生命形式是自由的,她的人生踪迹是脱俗的,她的生命存在是本真的.她的散文为她的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作了最美的注解.  相似文献   

10.
三毛流浪生涯的背后,是一个个悲苦又惨烈的寻求生命意义的故事,她一直在努力地排谴心灵深处的空虚寂寞,但最终还是无法走出她酷爱的《红楼梦》启示于她的生命观。她传奇般的人生经历的深处,是一段寻找人生奥秘、追求生命超越的心路历程,形式上的流浪和实质上的寻求有机地统一于三毛之一身,构成了她作品的灵魂,展示了她自始至终不懈寻求的生命历程。  相似文献   

11.
三毛是一个以流浪为基础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所反映出的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生命的态度较少有人去触碰,本文简述了三毛成长过程中的大喜大悲,通过她多舛的命运和笔下的人生观解析她为何选择直面死亡,用自杀的方式来与这个世界告别。  相似文献   

12.
读她     
我曾经在脑海里虚构过那么多的形象,或美好,或善良,或勇敢。他们却都是死的,我无法用简单的想象和我苍白的文字,赋予他们生命。我羡慕三毛,简单的人,一如她的名字。我羡慕三毛,羡慕她的勇气。住在撒哈拉沙漠里,与一望无边又变幻莫测的沙漠为伴;在加那利群岛,和丈夫荷西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在她的笔下,所有的东西仿佛都活了过来。与荷西捉鱼去卖,在海边大叫着彼此的名字,在加那利和荷西厮守,却没有到终老。那些情节,我仿佛亲眼目睹一般,是那么真实。读三毛的书,就像是在读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想去三毛去过的地方,我想去流浪,然后对刚刚认识的人说:"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可  相似文献   

13.
《撒哈拉的故事》是著名作家三毛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她生前身后一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年轻读者。本书收录了三毛在撒哈拉沙漠写的十几篇精彩动人的散文,沙漠生活艰苦荒凉,三毛却能以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写出妙趣横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倾倒了全世界的华文读者。小读者可以透过三毛的眼睛去探寻别开生面的沙漠世界,开拓视野的同时也能感染到三毛在艰苦环境下乐观生活的精神。三毛,本名陈懋平,因为学不会写"懋"字,就自己改名为陈平。十三岁就跷家去小琉球玩,初中时逃学去坟墓堆读闲书。旅行和读书是她生命中的两颗一级星,最快乐与最疼痛都夹杂其中。她没有数字观念,不肯为金钱工作,写作之初纯粹是  相似文献   

14.
三毛的创作姿态与文体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台湾女作家三毛而言,写作构成她独特的生命方式。与那种负有严肃使命感的作家不同,三毛是以自由自在的“游于艺”姿态从事写作的。她所采用的“私小说”文体,在人生经历的写真实录,自我灵魂与生命个性的张扬等方面,更具有女性文体的写作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三毛是二十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传奇,她带有强烈自叙传色彩的“私”写作——以自我人生为书写对象的创作,既是她艺术的追求,也是她真实人生的寻找,三毛的一生都在朝向爱和自由,并把这种理想投注到个人生存和艺术灵魂之中,与爱和自由相拥成就了三毛,也最终带走三毛。  相似文献   

16.
三毛的作品中总是弥漫着一种渴望去远方的流浪情结,这种流浪情结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少年时的酝酿期,青少年时的萌芽期,青年的薄发期和中年时的回旋期,流浪对于三毛来说可以算作是她生命的价值体现,一种自我完善的修行。  相似文献   

17.
这是一个垂死的生命痛苦而不屈的挣扎,是一份来自灵魂深处的自白和自我慰藉。用三毛自己的话说:我的这一生,丰富、鲜明、坎坷,也幸福。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于重庆。后随父母迁到台湾,  相似文献   

18.
李益拥有仕人惯有的对功名的追求理念,展示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抱负.但在坎坷的生活体验中,他也毫不隐讳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痛惜,流露出珍惜生命的喟叹,并在这种喟叹中找寻生命的归宿.可以说,也正是在这种追溯与探求中言说并展示了他诗歌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意识的作家,坎坷曲折的经历影响了她的文学创作。通过抒写东北乡民死寂的生存形态和生命价值,表现了她对社会人生以及女性命运的深沉的思索,从而使她的作品中充斥着生命悲剧和女性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20.
三毛的散文具有很强的诗意性。三毛潇洒自由的创作观与万水千山行走的人生经历相互影响,使三毛的散文流露着真情实感,体现着自然本色,更具有审美超越的悲悯情怀性。这种散文的诗意乃至生命的诗意,既成就了三毛精神世界的无限乐趣,也使许多读者从现代生活的困扰中解放出来,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更好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