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释“瘜” 甲骨文(?),从肉从自。①王国维疑为鼻液之滋字。②《甲骨文编》隶定作(?),以为《说文》所无。③《甲骨文字典》同。④按字从肉从自,自亦声。自即鼻之初文,应释(?)  相似文献   

2.
说“自”     
何天禄 《语文知识》2000,(12):24-24
“自”字在古文字中是人鼻子的象形。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中的“自”,都是有鼻梁、鼻翼和鼻孔。隶书把鼻翼拉直了,鼻孔封口了,成了现在的形体。《说文》:“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属皆从自。”就是说凡是与鼻子相关的字都是由“自”构成的。如“臭、息、辠、鼻”等。“臭”是“嗅”的本字,故音  相似文献   

3.
研讨汉字形体结构,素有独体曰文,合体曰字之说,进而断定象形指事为独体,会意形声为合体。是说源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显于清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叙》曰:“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许慎只告诉我们:文是依类象形的,字是形声相益的;先有文,后有字。从“依类象形”而言,似乎文仅指象形;就“形声相益”而论,似乎字单指形声。文还隐含着指事,字还隐含着会意,至少在字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东汉以前,文与字实同义,均表示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亦谓之名或书。《左传》曰:“夫文,止戈为武。”(宣公十二年)又曰:“故文,  相似文献   

4.
许慎《说文解字·叙》云:“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段玉裁注曰:“依类象形,谓指事、象形二者也。指事亦所以象形也。文者,错画也。交错其画而物象在是。……形声相益,谓形声、会意二者。有形则必有声,声与形相軵为形声,形与形相軵为会意。……按,析言之,独体曰文,合体曰字。统言之,则文字可互称。”  相似文献   

5.
1、(?)盂鼎(?)石鼓(?)说文(?)睡虎地简(?)居延汉简2、(?)甲骨文(?)甲骨文(?)甲骨文(?)谈文(?)说文或体3、(?)散盘(?)伯鲜鼎(?)说文(?)公贸鼎(?)说文现在市场上的一些餐食业以“犇羴鱻”三字作为店号,用小篆书写,可以说是文字学史、汉字文化史上的“鸡肋”,姑且阐释其义如下;“犇羴鱻”,如果写作规范汉字,就是“奔羶鲜”。不过,考察它们各自的来源,却不尽相同。1、“犇”与“奔”,最初只有“奔”字,据现存的古文字资料看,金文中已出现“奔”字,尔汉许慎《说文解字》;“奔,走也。从夭,贲省声。与走同意,俱从夭。”  相似文献   

6.
说字小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说“敝”《说文·七下·■部》:“■,败衣也。从巾,象衣败之形”。“敝,帔也。一日:败衣。从■,从攴,■亦声。”殷墟甲骨文有“敝”无“■”。“敝字作帔断帧等形(《甲骨文编》337页“敝”字、336页“敝录”合文),左旁可以省作“巾”。从甲骨文字形看,“敝”字显然象击巾之形,巾旁小点表示击巾时扬起来的灰尘。从“攴”从“巾”,击巾的  相似文献   

7.
司马迁《报任安书》中有一句话是“外之又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对于“备”字,《汉书·司马迁传》的颜师古注,《文选》的李善注都没有加以解释。近人有的把“备行伍”解释为“备数於行伍之中”,大概就是充数的意思吧。我认为这样的解释於义未安。“备行伍”的备,应该解释为服,“备行伍”就是“服兵役”。试论于下。首先,备与服是同音通用的。(?)字甲骨文作(?),象矢在器中之形,后来演变成形声字,就是箙字,《周礼·司弓矢》:“中秋献矢箙”。郑玄注:“箙,盛矢器也”。箙亦作服,《诗·小雅·采薇》“象弭鱼服”。郑笺:“服,矢服也。”鱼服即毛公鼎铭文“簟(?)鱼(?)”之鱼(?),由此可知(?)和服是通用的,(?)和箙是古今字。(?)的本义是一种盛矢的工具,所以《说文·三卷下·用部》说:(?),具也。” (?)在经典中皆作备,而与服通用。《史记·赵世家》:“今猗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战国策·赵策》中的这段  相似文献   

8.
释“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甲骨文编》卷八兀后有(?)字和(?)字,编者把它们隶定为(?),并说“从二兀,《说文》所无。”其实,此字就是丽字的初文,即伉俪本字。  相似文献   

9.
释“兑”     
<正> 《说文》“儿”部曰:“兑,说也。从儿,(?)声。”段玉裁曰:“说者今之悦字。”按,兑为“悦”义,表心理活动,而许氏释形为“从儿(儿即人字)”,形义似不相傅。今考之甲骨文,兑字之形为(?),下部、中部象人将口上仰之形,上部象口呼气之状,其字实为“从人从口从八”会意。人的生理规律,气憋则难受,舒气则悦怿,故训“兑”的本义为“说(悦)”至为确当。  相似文献   

10.
释衣     
《说文》云:“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象覆二人形。”这显然是说不过去的。两个人合着一件衣服,是决不会有的事。清代研究《说文》的学者看到《说文》这种解释不合理,不少人曾作过新的解释,但也都不免迂曲附会。甲骨文也有“衣”字,作“■”。但研究甲骨文的学者对这个字也还没有正确的解释。这个  相似文献   

11.
古人认为“独体为文,合体为字”。《说文解字·序》云:“仓颉之作书,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甲骨文作?(铁一·一八·四),金文作?(鼎),有人以为象有孕之妇形,有生育义,但未为定论。“字”,金文作?(字父己),有人释上为妇女之下身,下为“子”,有生育义。《说文》:“字,乳也。”“段玉裁注:“人及鸟生子曰乳。”《易·屯》:“女贞不字,十年乃字。”看来,“字”理解为生育、繁殖是有道  相似文献   

12.
一、说“”近读周俊勋先生的《释“公”》一文①,文章引《说文·八部》:“公,平分也。从八从,八犹背也。韩非曰,‘背私为公’。”周先生以为《说文》说解有误,并根据甲骨文和金文证明,“公”字“象人面容之形”,其主义也当为“容貌”义,后来孳乳为“颂”,继...  相似文献   

13.
疾病辨解     
疾与病是一组同义词,均指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甚至夭寿生死的各种复杂的疼痛现象。但同中也有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曰字形。首先,疾与病共一个义符“广”这是“同”。“”(Chang)。俗名疾扇儿和病皮儿。《说文》厂,倚也,人有疾痛也,象倚箸之形。”(七下部)。甲骨文写作“”。“”横书作,或作  相似文献   

14.
“鼻”字的本字为“自”字。东汉许慎 《说文》一书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 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 指鼻子。由于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经 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的字义后  相似文献   

15.
说“白”     
在甲骨文和小篆里,“白”字都具有象形特征,但字形过于简括,因此对它最初意义的解释纷纭得很。许慎说是鼻子;朱芳莉说像拇指之形;有的文字学家说它像种子的形状;还有的说它像正面人头之形……诸释中“像正面人头之形”一说较受认可。由人头之形使引申出了尊长之义,《甲骨文编》中说:“卜辞用白为伯”,  相似文献   

16.
(?)字甲骨文中屡见,前人多与(?)字一起释为“见”.实际上,甲骨文中(?)与(?)有别,(?)是“见”字,(?)则是(?)的异文,以释“望”为妥.“望”字甲骨文多从竖目作(?)(《铁》222.1)(?)(《存》7.2)(?)(《粹》》》1108)(?)(《后》1.10.3)等形,但也有从横目作(?)的(见《明藏》499、《缀》334、《京津》4386、《佚》654、《七》x28、《屯南》135、2234等).所以我认为,甲骨文“望”、“见”之别,不在目的竖(?)与横(?),而在人的立(?,  相似文献   

17.
根据徐中舒先生《甲骨文字典》,以“口”为偏旁的甲骨文数目为56字,如:问,《说文》:[问,讯也,从口门声。];唯,《说文》:[唯,诺也,从口隹声。]咸,从口从戌,《说文》:[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以“目”为偏旁的甲骨文数目较多,如:目,  相似文献   

18.
“鼻”字的本字为“自”字。东汉许慎《说文》一书中说:“自,鼻也,象鼻形。”也就是说,“自”是一个象形字。其本义就是指鼻子。由于人们在说到自己的时候经常会指着自己的鼻子.故“自”的字义后来逐渐演变为作第一人称代词“我”“自己”解.  相似文献   

19.
《诗·商颂·玄鸟》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是一个氏族的名字.商族为什么叫做商?若干年来,大家一致认为,商是一个地名.因为《史记·殷本纪》说:"殷契……封于商."这种说法是可信的.商人居丘,胡厚萱老师曾详加论证(见《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四册,《卜辞地名与古人居丘说》).甲骨文中京、高等字,就是高阜上房屋的象形.京、《说文》说:"人所为绝高丘也."高,甲骨文为地名,《说文》说:"崇也"凡此?形,都是高阜的象形.  相似文献   

20.
汉字形义考源何金松关键词古汉字;氏.昏.工.壬.者;形义来源氏字形义来源《说文》:“氏,巴蜀山名岸胁之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氏崩闻数百里。象形,声。杨雄赋:‘响若氏。’”《说文系传》作“巴蜀名山岸胁之堆旁箸欲落堕者曰氏。”段玉裁申许,以为篆文氏字左边的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