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9 毫秒
1.
现代教师评价体系的利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价制度包括了以考核教师资格和能力的奖惩性评价制度和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促进教师职业发展、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发展性评价制度.现代教师评价应将奖惩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并以发展性评价为主.为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在教师评价中需要对教师专业发展导向的评价给予更多的关注.在教师评价中应当通过对教师长期工作的全部表现与实际效果,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衡量,以达到通过评价起到促进教师和学校教育不断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只有依靠一流的教师,才能办出一流的教育.教师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评价能引导教师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当人们在不断追求学校教育质量时,自然不能忽视教师评价的现实的和潜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系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育人才。人才的质量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为了确保教育质量,教育评估、尤其是学校内部的教学质量评价,正日益得到重视。教学质量是通过一系列教学环节来保障的,其中,课堂教学是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必须建立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准确、科学地进行教学质量评价。一、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既可以全面评价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业绩,客观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合理选聘教师提供依据;又可以激发教师的进取精…  相似文献   

4.
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观念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共识,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对于推动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社会各方面越来越关注、重视教育教学的质量,学校内部也不断地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在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研究方面也越来越重视,因为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教师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方法,是保证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尤其是对高职教育而言,教学质量是衡量其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由于中职教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中职教师教学绩效的评价暂无通用的评价体系。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教师的绩效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教师绩效评价方法,做到以评价促进教学,才能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教师评价与学校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价,在我国还相当薄弱,或者说尚未建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往往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工作的好坏.这种"重结果、轻过程","重表象、轻实质"的教师评价往往会把学校教育引入误区.为了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工作中,应该把科学的、客观的教师评价工作,作为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8.
教育教学是高校运转的本质要求,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关键,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则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手段和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口。从第四代评估理论来看,现行的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存在评价理念偏差、自评机制缺失、民主协商谈判机制不完善以及评价结果的奖惩功能过强等问题。为深入推进教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应进一步引入发展性评价理念,构建和完善课堂教学质量自评机制,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民主协商谈判制度,构建弹性奖惩机制,从而克服教学质量评价中的管理价值偏向,推动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树洲 《文教资料》2007,(24):10-12
教育评价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教育工作具有导向、激励、调控等功能。教育评价的缺陷影响到学校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充分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推进教学改革,发挥教育评价的激励功能,建立教师教学投入的利益驱动机制;改进教师教学评价,用发展性评价观作为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使奖惩机制服务于教师发展;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发挥教师参与评价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完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教师教学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制定适用于特定评价背景的教学评价标准与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教学质量评价是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活动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通过评价来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确保持续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它不同于诸如高考之类的选拔性的评价。根据教育服务观,评价对象主要是施教者,评价内容主要是施教者的“教”,评价主体主要是受教者,评价策略主要是过程性评价。据此,学校教学质量评价,无论是在评价理念上,还是在评价实践上必须实现四大根本性的转变。这是学校教育本质和教师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