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填充型考场作文在1999年中考中占有一定比例。如贵州省六盘水市的作文题:以“我最_的一个人”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又如贵州省铜仁地区的作文题:请以“我最喜欢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再如山东泰安中考大作文题:“假如我是__”等。这样的填充型作文命题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既有利于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生活中选  相似文献   

2.
材料展示 2010年云南省玉溪市中考作文题(50分):要求:①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作文中不得出现与考生相关的真实地名、姓名;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作文题一:请以“为你而歌”为题,写一篇文章。作文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3.
<正>2023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好故事”作文题让考生感到意外又轻松。意外是因为前两年的新课标Ⅰ卷作文“强弱之变”与“本手·妙手·俗手”都是多元关系型作文题,所以2023年备考期,考生们训练了大量同类型作文。但是今年新课标Ⅰ卷却是一元型作文题,文题审题难度不大,上手容易。然而,看着“好写”的作文题,要“写好”并不容易,仍需要仔细审题,深入思考,巧妙构思。我们就以这道题来举例分析——  相似文献   

4.
<正>2022年浙江省各地市中考作文题,或多或少,都涉及了情境的创设,要求考生在规定情境中完成写作。那么,什么是情境作文呢?简单来说,就是命题者为了达成考查的目的,在试题中创设了特定的情境,规定了特定的写作任务。如2022年杭州市的中考作文题: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采访”的相关知识,请以“采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5.
2004年绍兴市中考作文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以“?____”为题写一篇作文,且“文体不限”。这道作文题旨在唤醒应试教育下学生那颗逐渐泯灭的好奇的童心,鼓励学生去关注周围精彩的世界,去质疑、去思考、去创造。当时,有好多考生写了《?我成长的伙伴》、《?的启示》、《?,让我懂得了更多》等作文,体裁大多为记叙文。但其中有一首诗《?之歌》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纵观2005年全国各地中考作文试题,不难发现,今年的作文题开放度更大,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试题也是“百花齐放”,有命题、半命题作文,有话题作文也有材料作文。其中,多选样式成为今年中考作文题的“宠儿”,成为今年中考作文题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请看:山东青岛市以下两题请任选一题作文(1)一次不平常的经历要求: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力争写出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和人名。(2)以“珍爱”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自选角度,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中不得出现泄露考生身份的校名和…  相似文献   

7.
原题展现 作文(50分)(保留原题号) 19.请以“只是因为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请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三个短语中任选一个,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命题解读 从命题的形式上看,201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一改多年来命题作文的形式,采用了限制性的半命题作文;从命题的内容上看,2014年南京市中考作文题要求从“那本书”“那条路”“那个人”中任选一个,这与2012年“带一本书去旅行”、2013年“书中有个我”相比,开放性更大,更贴近学生实际.爱好读书、有一定积累的考生可以选择“那本书”;擅长形象思维、虚实结合的考生可以选择“那条路”;擅长写人、叙事的考生可以选择“那个人”.不同层次的考生都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都能一展写作才情.  相似文献   

8.
半命题作文指作文已给出题目,但所给题目并不完整,需要将题目补充完整后再进行作文。因此,半命题作文既有命题作文的限制性,又有自拟题目作文的自主性;既能考查考生按要求作文的能力,又能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写作才华的广阔空间。半命题作文的这一优势,使它在历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中占相当比例。2001年,河南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深深受到了”,江苏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发现”,广东省广州市的中考作文题是“让我最的一件事”,福建省厦门市的中考作文题是“,我想对你说”。2002年,广东省的中考作文题是“我关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9.
一.从一道作文命题说起 1991年福建省中考作文题是《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写自己学写作文过程中的一件事,有的考生则写自己学别人写的作文中的一件事(如学钓鱼)。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原来作文题本身就是一个有歧义的短语,上述的不同理解正是因为对作文题语法结构层次的不同分析而产生的: a.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 b.记我学作文中的一件事这两种理解都合逻辑,合情理,也合乎语法规则,因此,尽管有的考生写了看来与“学作文”风马牛不相及的“学钓鱼”,也不能判为“脱题”,因为该考生看过一篇《钓鱼》  相似文献   

10.
2000年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并且“文体不限”。当时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笔者脑中就闪过这样一  相似文献   

11.
黄彩凤 《学周刊C版》2010,(12):191-192
作文在中考试卷中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今年的作文题怎么样,怎么写,写什么,无不牵扯着万千师生的心。当得知2010年中考作文是以“快乐”为题眼,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们都松了一口气:作文难度不大!但参与了本区的中考作文评卷工作,  相似文献   

12.
在2004年12份高考作文试题中,福建卷的作文被专家及评论家誉为“这是一道别出心裁的作文题,很符合推动语文教学改革的宗旨。这就是把作文与读书紧紧结合起来,通过考作文来反映学生读书的情况”,“这是一个导向,很好的导向。我为这道题目叫好”。福建卷作文题以形式上十分简洁,打破了五年来全国卷“话题作文”结构的基本模式,既没有“材料(或故事、寓言)”也没有“提示语”,而是直接列出10位人物(文学形象),让考生作文,而且增加了一“自”——“自选角度”,成了“四自”。这样更加简洁明了,给考生以更大的自由度,还考生更自由发挥的空间。200…  相似文献   

13.
200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已揭开面纱。今年命题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生活化倾向更加明显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省份的作文题直接对接上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大众文化。或以大众文化作为命题材料,如北京卷试题引用《隐形的翅膀》歌词作为引子材料,要求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或以大众文化为写作话题,如江苏卷的作文题,要求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再如辽宁卷要求学生针对一组关于明星代言的评论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相似文献   

14.
在高考作文以及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常会要求写一些感悟类文章。如1986年全国卷《树木·森林·气候》,它提示考生“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直接要求考生“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来写。1999年上海卷要求以《“回声”的启示》为题作文。2000年全国卷要求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这些作  相似文献   

15.
中考记叙文的选材,要注意运用以下方法:一、宜“宽”不宜“窄” 选材狭窄是很多中考作文的通病,其突出的表现是元学习不成文。其实,我们的生活除了学习,还有友谊,还有劳动,还有娱乐,还有我们对客观世界的无数的主观感受。所以,面对中考作文题,我们首先要拓宽选材范围,要通过对思维的发散,拉出一个个可以选用的材料,然后进行取舍。要注意避开那些容易拥挤的“羊肠小道”,写出生活中的独特感受。比如“难忘那张_____脸”(2008年陕西中考作文题)不少人写父亲的脸、母亲的脸、老师的脸,而有一考生以“难忘那张流泪的脸”为。,面对压在废墟下小学生时那张  相似文献   

16.
请以旧书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①请先将作文题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刘映唯:题目让所有考生都有话可说,在考生十几年的求学路上,与旧书多多少少都有些缘分,但作文要写得出彩,必须对旧书有独到的  相似文献   

17.
2000年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写一篇作文,并且“文体不限”。一看到这个作文题,笔者脑中就闪过这样一个疑问:今年高考作文能否写诗?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新高考背景下的作文题越来越重视考查考生的思辨意识和能力,多元思辨材料作文在高考中频频出现。如2020年新高考I卷“距离与联系”、2021年全国甲卷“可为与有为”和2021年新高考I卷“至弱与至强”是二元思辨;2022年新高考I卷“本手、妙手、俗手”、2022年新高考II卷“选择·创造·未来”和2022年全国甲卷“直接移用、借鉴化用、情境独创”是三元思辨;2021年全国乙卷“追求理想的基础、方法、路径、目标”是四元思辨。2023年全国甲卷作文沿袭近年多元思辨材料作文命题趋势,是“技术、时间与人”三元思辨材料作文。  相似文献   

19.
数万人在同一时间,面对同一考题选材、构思、立意时,“撞车”现象在所难免。能在中考作文中多作点儿“表面文章”,多添点花样———这些能为考场作文增光添彩的“倩装”,使之给阅卷老师留下完美的第一印象,就显得至关重要。下面结合近几年的中考作文题,谈一下中考作文的“包装技巧”。运用题记或尾记不少考生在正文前先援引他人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话,来一段醒目的题记,或展示主体内容,或提示作品内涵,或阐述写作缘由,让阅卷者从中透视到作品的亮点,触摸到情感的脉动,能激起阅卷者的兴趣。一位考生在话题作文《学会坚强》中写…  相似文献   

20.
2012年笔者写的中考作文命题“述评”稿,拟题时借用了当年的两个作文题——《“向前看”,“还有别的风景”》。如今,2013年中考落下帷幕,目之所及,虽有随意甚至平庸之题,但更多的是“别样风景”如约而至,我们与临沂考生携手“走在路上”,又与扬州考生一起“渐至佳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