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 ,是实施创新教育最基本的主体和载体。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一、全新的教育观其一 ,“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大语文教育观念的基本思想是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课外与校外紧密结合起来。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多渠道丰富学生的知识 ,活跃思想 ,积累生活经验 ,拓宽儿童学习语文的空间 ,从而树立“大语文”教育的观念。其二 ,正确的“人才观念”。实施创新教育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坚信每…  相似文献   

2.
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  相似文献   

3.
孙阳 《现代语文》2014,(12):41-44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国著名期刊《语文学习》曾连续地在封面上印上了这句话。这也是我们通常认同的大语文观。今天再谈大语文教育,读者不能不对张孝纯的“大语文教育”实验有所了解。对张孝纯的主张,温钧陶作过很好的概括:“‘大语文教育’的主张体现在一个‘大’字上,其指导思想就是通过‘一体两翼’的教学结构,以语文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拓展、延伸,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陈海啸 《课外阅读》2011,(1):191-191
一、指导学生在火热生活中积累经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学思想,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积累语言,可让学生在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方式积累语言,还可以在同别人的谈话,交往中积累鲜活的语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生活中的一幕幕精彩的场面,一段段精妙的语句,  相似文献   

5.
孔祥跃 《现代语文》2004,(7):13-13,19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更科学、更高远的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出了更为鲜明的教学要求,湖北教学专家余映潮老师说:“教学中没有学生充分地占有时间,就没有语文教学的改革。”“学生的活动是检验课堂教学是否改革的一根标尺。”语文教学要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把生活的课堂和语文的课堂结合起来。美国教育学家华特·B·科勒斯涅克说:“语文的外延几乎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自然是我们生活的天地,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课堂,就要尽可能多的走向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事事洞明皆学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活动在大自…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把语文实践活动与课文学习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科学地体现“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的大语文教育。这样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活动很快走进我们的教学,“滋兰九畹”,“树蕙百亩”。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山东教育》2003,(16):25-26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众所周知的名言。其含义是,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学习的空间。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天地远远超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天地,语文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语文教学要有大语文教育的宽广视野,要突破狭隘的“课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的束缚,在无限广阔的时空中,开掘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占有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阵地,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无处不在,无时不…  相似文献   

8.
刘银玲 《考试周刊》2011,(86):38-39
何谓大语文观?大语文教育观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教育的生活化。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克有一句名言:“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不仅仅靠语文课、局限的语文课本教材来完成语言的任务,而是要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等相沟通,不能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方式.不能局限于课堂。  相似文献   

9.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相似文献   

10.
郑朝家 《广西教育》2005,(1A):55-55
语文与生活同在。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说明语文教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语文。在教学时,教师应尽可能将语文学习与生活沟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并在生活实践中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当前许多初中毕业生毕业时的语文成绩较其他科目偏低很多,根本原因是学生学习语文太死板,学习语文的范围太狭窄。记得有位语文教育家曾经说过:“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如果把学生放到形式多样的活动中去学习语文,那么他们就会学得轻松、愉快,我想这样就会事半功倍的。要想成功的去引导学生,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好从以下几个方面作起:  相似文献   

12.
任良东 《语文天地》2014,(32):79-80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原本如此,语文来自于生活,又最终回归于生活,语文学习只有在生活中才富有活力与灵性。既然语文学习和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我们何不打破语文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学习在生活中重生?生活就是舞台,生活就是大语文。语文大家刘国正先生在语文教育改革实践的探索中通过对传统语文教育思想的批判继承和对现代语文教育诸多弊端的深刻反思建构了他的语文生活观,其重要思想就是语文教学必  相似文献   

13.
李娟 《课外阅读》2011,(8):267-267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途径也是语文实践。”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把学生的生活作为大课堂,为学生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4.
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作为语文教师.更应该以开放的视角,以大语文教育的理念对待教学,以“积累——训练——感悟——创造”语文教育模式及其运用策略实现语文课堂创新。巧妙地将语文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5.
古惠方 《考试周刊》2010,(21):68-68
有人说:“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很赞成这个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语文教学实际上就是联系生活的,要与实际结合起来讲解才好。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师最头痛的问题莫过于学生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究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语文课感到没有新鲜感、索然寡味.而语文老师一般都认为这一切都应归咎于应试教育,确实,应试教育难逃其咎,但把所有的问题都强加给应试教育,那也不公平.“如果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上下一些功夫,作一些改革,语文课也可以成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我认为语文教学生活化,贴近现实生活,充满生活气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 美国教育家华特·B·科勒涅斯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是十分精辟的见解.只要把语文课堂教学变成课堂生…  相似文献   

17.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这是众所周知的名言。其含义就是说 ,哪里有生活 ,哪里就有语文学习的空间。语文学习的天地远远超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天地 ,语文学习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从另一个角度看 ,课堂教学也难以承担起培养语文能力的任务。可见 ,课内外联系 ,校内外沟通 ,学科间融合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以大语文教学观作指导进行的语文教学体现在 :一方面 ,要把语文学习扩展到课外、校外 ,扩展到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 ;另一方面 ,要改革课堂教学 ,强化课堂教学同生活的联系 ,打破课堂教学的封闭局面。简单、通俗地说 ,抓住课…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是美国著名教育家华特&;#183;B&;#183;科勒涅斯的话。这句话在我国语文界广为传诵。它高擎语文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旗帜,有力地影响着人们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式。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全面认识这句话呢?  相似文献   

19.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宜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课本和课堂教学中,而应将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袤的时空,与生活、与社会链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把语文学习的背景扩大到学生整个生活世界。"生活即语文,把生活当作学习语文的资源","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阐明了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关系。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语文教学资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寻找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语文教学亲密接触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