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功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宝”,是祖国医学珍贵遗产的一部分。早在春秋战国初期,我国人民就用气功养生治腐。气功是炼气,又是练意志。通过炼气和练意,调动人体自身的“内气”,而练功者所发出的某种能量称“外气”。目前临床如高血压、冠心病、神经官能症等20多种疾病,通过气功的锻炼都能得到一定的疗效。据报导,气功能减轻运动疲劳,对赛前心理准  相似文献   

2.
《少林拳术秘诀》一书谈到,我国拳术的“派别、习尚甚繁,而要以气功为始终之则,……”由此说明,中华武术是以气功作为基础功夫的。同时,我国气功的流派也极为浩繁,古往今来,更多的人是把气功作为养生保健和不药疗病的一种手段,因此,它又在中国医疗体育史上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总之,中华气功是祖国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出版的有关气功专著和刊物犹如雨后春笋,气功学术研究也随之日  相似文献   

3.
从祖国医学和养生角度阐述了“固肾”的生理功能和“精、气、神”的辩证关系,以及“固肾”对促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气功,发源于我国,目前气功作为一种健身之术,已风靡世界。由于气功锻炼,功法多种,效果奇特,除有健身之功,且具有祛病之效。此外还可训练思维,提高智能。尤其近年来,气功与体育结合,业已初步显示它对提高竞技能力的效用。更由于气功的锻炼,会诱发特异功能,因而吸引了多种学科领域的专家们的注意。世界上一些大国都设立专门的气功研究机构,唯叫法不同。例如“瑜珈术”、“心灵能学”、“放松训练”、“功夫”等。我国于1985年4月,正式成立了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会上,彭冲副委员长作了书面发言,强调气功与多种学  相似文献   

5.
论“固肾”—中国传统养生思想探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祖国医学和养生角度阐述了“固肾”的生理功能和“精、气、神”的辩证关系 ,以及“固肾”对促进人体健康、延缓衰老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气功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强身、祛病、延年益寿的有效方法,是经后天人工训练所诱发的人体潜在能力.本文对气功初步进行了生理学基础分析:用生理状态归纳了气功过程的简要模式,论述了慢而细长的腹式呼吸型式的生理学和生物学意义,初探了气功意念和入静状态时大脑皮质所处的“特殊激化状态”的生理机制.并用控制论和运动观点分析气功的机理及效应.气功的实质是神经中枢机能的调节过程,气功在由意念入静状态到归复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机体获得了祛疾、强身、抗衰老、机体年轻化等效益.气功为人体生理学探讨和研究人体机体小宇宙的复杂机能,激发人体潜在能力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导引学概论     
一、什么叫“导引学”? 导引学是我国古代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今天的话来说,它是专门研究养生和医疗体育的一门学问。因之,它乃是祖国古代体育与医学相结合的宝贵遗产,是我国广大人民世世代代在同疾病和衰老作斗争的过程中,不断创造、积累、总结、提炼出来的一整套行之有  相似文献   

8.
古筝是我国传统弹拨乐器,近年来得到了空前发展,成为民族乐器中最美丽的奇葩。本文从审美之气、呼吸之气、力度之气探讨古筝演奏中气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健身气功气舞《万代传承》是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群众展演企事业单位组的一等奖作品。该作品将戏剧元素、地域特色、气功功法和舞台艺术相结合,运用戏剧化的手法,通过情节设计、矛盾展开、悬念营造和人物塑造,以及意境丰富的舞美设计,生动呈现了健身气功气舞的美学特质。《万代传承》的戏剧特征和表演效果,深化了健身气功气舞与戏剧元素的融合,为健身气功气舞的创新探索提供了戏剧化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着重辩识我国古代文论“气”之含义。综析了“阴阳二气”说、“养气”说之丰富内涵,“气”与“理”“才”之间的内在关系,论述了“气”与文章思想内容、艺术形式乃至创作方法上的相联。对散见于古代文论中的“气”说缕条析理,组成一个独特的“气”之体系,作了较为明晰的辩识。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哲学思辨等研究方法,立足于中国生命哲学的研究视角,对健身气功的养生思想展开研究。研究认为,“气”作为中国生命哲学的特有范畴,是健身气功的生命动力源,也是健身气功一以贯之的核心理念和养生根柢。虚静恬淡、道器合一、阴平阳秘、调和气血、自然而然等分别体现了健身气功的生命本然观、生命整体观、生命运化观、生命和谐观、生命自然观的养生思想,折射出中国生命哲学的文化意蕴,彰显了中华养生文化的生命色彩。研究对于丰富中国健身气功理论和文化体系建设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古代所谓的人体之气,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曹丕的气是赅括作家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在内的;“文以气为主”是对作者主体条件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提出的基本要求。作家之气必然直接间接地形诸作品;作品之气与作家之气一样,是一个统体的、未分的概念,统属感情、风格等。“文以气为主”的思想,产生于汉魏之际,深深打上了世纪的烙印,是汉代文气论学说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建安文学创作经验的理论概括,是文学自觉的理论表现。  相似文献   

13.
一、呼吸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呼吸是人的一种自然生活的本能,是维持人的生命的一种生理运动。平时,人们呼吸是用不着进行什么训练。更用不着研究什么呼吸方法。呼吸除了维持生命外,还有一种功能,那就是成为人们发声和歌唱的动力。我国古代声乐理论中“气动则声发”的说法,科学地、生动地说明了歌唱呼吸是歌唱发声的“动力”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健身气功与儒家的“成人”教育观进行了研究。认为健身气功倡导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价值意义主要是有助于健身气功功能的充分发掘与发挥,以及有助于健身气功修炼者生命价值的完善,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儒家“成人”教育思想的局限性及健身气功对其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在有关哲学的教科书上对认识的发展过程持有这样一种说法:“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认识论的辩证法。”是“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还是“必须”上升为理性认识?“有待”与“必须”两字之差别并不影响坚持认识论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但“有待”两个字用在此句子中,对于认识的真正任务,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整个认识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新三篇的观点,论述了祖国医学有关“天人合一”、“与天地相应、与四肢相符”的思想,并运用这个思想认识人的发病治病的规律。“治病必术于本”,本就是人体中进行调解控制的能力,外气治疗的依据就在于此。气功师向患者输入重要的是信息,并靠指令性信息来调节控制患者,以期疗效。  相似文献   

17.
用现象学"本质直观"、"先验还原"法观照健身气功教学的审美要素及价值。认为:"本质直观"健身气功教学的技术特征为"心息相依,意形相随,动缓息长",其技术本质是蕴涵美的"情感性";"先验还原"教学过程则体现"行气"之原初性,即要经过腹式呼吸之纯粹意识,以上两个教学环节则是产生审美之要素。在此基础上,才会使练习者感知健身气功是现象中的一种独特审美对象,通过教学练习带来"立象以尽意"的审美意象,凭借"三调合一"这个直观的审美经验来感受,最终实现"舞"与"导"的具有"现象学美学"特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气功界普遍存在的气功 “宗教化”、“神秘化”倾向, 作者从气功养生和佛教禅修的学科渊源、根本宗旨以及对健身的不同态度等方面对气功养生和佛教禅修的严格区别与界定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我从离骚、九歌和九章等屈原的作品搞出下列十多组诗句;每一组包括一句、两句到四句不等。对这些诗句的解释我阐述自己的看法,是由于我对别人对诗句中某些词的解释多少不能同意。 一、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 王逸针对头句注:言我竭忠见过,非难与君离别也。以难字注难字,今人容易误会为难易之难。头句和《左传》成公二年“人不难以死免其君”的“难”字语法功能相同。因为都以动词为宾语,所以应读去声,词义同患,也可解作惮字;而王逸在“岂余身之惮殃兮”下,便是以难字注惮,和《释名》以惮释难形成转注。不怕离开朝廷,也就是不贪恋富贵爵禄,含义自然是深刻的。而难易的难常用在动词或动宾词组之后,如“行易知难”、“行路难”,与此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始终有人因妄想长生而作辟谷的尝试,而今也仍有辟谷求仙的牺牲者,看来,盲目效法古代辟谷食气文献和当今气功等报导的态度是不可取的。辟谷指不食五谷,食气即行气,辟谷食气是道家幻想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古书中辟谷方很多。我国医家原则上是不赞成道家那样辟谷的。辟谷并不能使人长生不死,辟谷轻身倒是有几分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