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家习惯在一段时间里专心搞一项研究,可当‘官’就得什么都管,最离谱的是牛顿还要当公安,抓罪犯。"牛顿的后半生,完成了从科学家到"官"的过渡。虽说牛顿在当"官"的同时,也没有少做科学研究,特别是发表了许多著作,然而,他的主业已经变了样,主要是在造币厂当"官"。当"官"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牛顿必须耐心等待,他一等就是七八年。1688年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开始了党派政治时期,在托利党(保守党前身)和  相似文献   

2.
惠威尔(Whewell)在《归纳科学史》中写道:“除了顽强的毅力和失眠的习惯之外,牛顿不承认自己与常人有什么区别,当有人问他是怎样做出自己的科学发现时,他的回答是‘老是想着它们’.在另一场合牛顿宣称:如果他在科学上做了一点事情,那应归功于他的勤奋与耐心思考,‘心里总是装着研究的问题,等待那最初的一线希望渐渐变成普照一切的光明’.”多么朴素的语言,多么精辟的经验之谈,道出了获得科学探索成功的诀窍!一切做学问的人,一切有过成功经历的人都会同意牛顿上述概括的精彩之言.我们的青少年应该深刻领会牛顿揭示的真理,并以牛顿为榜样在学…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张令人心酸的照片:一个非洲小孩因疾病和饥饿,危在旦夕,他恂偻着枯瘦的身子静静地等待着……旁边有只秃鹫虎视眈眈地盯着小孩,它也在耐心等待着……孩子的生命一结束,他的尸体立刻就会成为秃鹫的一顿美餐。  相似文献   

4.
回顾几年来我们对孩子的教育,最深的体会是要有“耐心”。耐心或者不耐心,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耐心”二字,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记得孩子在上一二年级的时候,每次回家总要绘声绘色地讲述学校的情况。有一次,由于他的作业没及时交,得了零分。回家后他虽然很怕挨说,可还是鼓起勇气告诉了我们,想做个检讨,利用星期天补上。但当时我心情不好,一听他得了零分,顿时火冒三丈,不分青红皂白,打了他一顿。从那以后我们逐渐发觉他回家后再也不说学校的情况了。再比如他刚上学时,我们为了让他多学点本领,曾让他参加过微机、美术…  相似文献   

5.
当朋友有烦恼向我们倾诉时,我们会先耐心倾听安慰,顾及情面,不会直接指出问题所在。当孩子有了委屈向他最亲近、最可依靠的父母倾诉的时候,我们却像个高高在上的大法官,去裁定谁对谁错,孩子没有获得理解和安慰,却挟来一顿批评指正,怎能不抵触呢?  相似文献   

6.
牛顿留洞     
同学们学习了物理以后,知道牛顿是一位著名的物理学家.但对牛顿留洞的故事,你是否知晓呢?其实,牛顿小时候并不聪明,甚至比现在我们大部分同学还笨,看了牛顿留洞的小故事以后,你一定会觉得你比牛顿还聪明些.牛顿小时候很喜欢小动物.有一天测人送给他一只牧羊犬(狗)和一只波斯猫.牛顿给它们洞留进出口的时候,他异想天开地在墙壁上留了两个大小不一的洞,他想让牧羊大进出大洞,波斯猫进出小洞.那人见了问牛顿:“你为什么挖两个大小不同的洞呢>’牛顿却天真地反问:“让牧羊犬进波斯猫的小洞,它能过去吗?”后来,牛顿昏c观…  相似文献   

7.
朱小燕 《中国德育》2007,2(8):79-79
当过多年的班主任,我成功教育过不少学生,在教育工作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这回“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 班上的大洋仗着个子高,力气大,加上脑子活,经常蛮横无理,犯错误。最可气的是,他犯了错误死不认错,任凭怎么耐心说教,即使在事实面前他还是百般抵赖。是可忍孰不可忍。年轻气盛的我真想动手揍他一顿。对这样的学生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洛洛长大了     
初二时,洛洛还是个大大咧咧、爱恶作剧的小姑娘。但她心里已经喜欢着“埃顿”,这是她给他起的名字。他的眼睛大大的,浅浅的灰色,鼻子也很挺,像个好看的外国人。于是她就把自己喜欢的“埃顿”送给他。可是她对他说,叫你“埃顿”,是见你挨一顿饱打一顿的,可怜你呢。为什么?“埃顿  相似文献   

9.
仿效名人     
鲁迅在桌子角上刻了一个“早”字,以后就再也没有迟到了:我在桌子角上刻了“我是天才”4个字,被老师骂了一顿。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就当了丞相;妈妈一早上3次进屋叫我起床,第三次进屋时提了个鸡毛掸子。牛顿在苹果树下睡觉,一只苹果砸在他头上,让他悟出了“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天堂里的科学家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轮到爱因斯坦找人了,他要数到100然后开始找。所有的人都藏起来了,除了牛顿,他只是在爱因斯坦面前的地板上画了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然后站在中间。爱因斯坦数数97、98、99、100,然后睁开了眼睛,看见牛顿站在面前,就叫到:“牛顿出局,牛顿出局。”牛顿说:“我没有出局,因为我不是牛顿。”这时候所有的科学家都出来了,并且大家都证明他真的不是牛顿。为什么?爱因斯坦和牛顿玩捉迷藏答案因为牛顿站在一平方米的面积上就是,牛顿/平方米=帕斯卡。爱因斯坦和牛顿玩捉迷藏@小号…  相似文献   

11.
<正>牛顿,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人,是大科学家。但是,到了中学,他突然脸色一变,变成了我们的物理老师,什么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第三定律,都变成考卷上的题了。所以,对于我们这一代受过中国式教育影响的人来说,甭管牛顿有多伟大,我们对他也是敬而远之,没有什么好印象,因为在我们的青春时代,他为难过我们。牛顿有多重要为什么牛顿很重要呢?牛顿不是一个科学史上的巨匠或者人类科学发现史上的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生活,必须有耐心,英国永远在排队,静悄悄的,温吞水似的,一步步挪,一点火气都没有。一朋友在英国旅游,因为一张电话卡有些问题不明白,探头于窗口询问,待他回头,一队英国人的队伍已经首尾形成,没有催促,没有怨言。英国人好像在享受慢生活,所以牛顿等到了苹果落在头上。英国是最早实现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所谓高福利国家,也就是说,看  相似文献   

13.
北熹 《师道》2012,(4):1-1
与老师闲谈,他说在学校对学生不敢没有耐心,有时火冒三丈都拼命忍着,说是自我要求也好学校管柬也罢,总之还是尽量温和克制。回家就没那么好脾气了,孩子若犯错,一时心情不佳那可是一顿严厉呵斥。他又说起教育中的种种细腻,生活中的种种粗糙。桩桩件件,倒也听来生动。我说,看来工作已经“屏蔽”了你的生活。他亦敏捷,对曰:“生活因此不来电”。两人相视而笑。  相似文献   

14.
牛顿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科学家,他的出生甚至就带有传奇性。1643年1月4日,牛顿在英国英格兰的林肯郡的偏僻农村——乌耳索浦的一个农民家里出生了,英国著名诗人波普有一句诗说道:“自然和自然的规律隐藏在黑夜之中,上帝说‘牛顿降生吧!’”。牛顿的父亲在结婚后仅几个月就去世了,留下了怀胎仅3个月的牛顿。牛顿出生时才3磅(1磅=0.907市斤)。接生婆说,我简直可以把他塞到奶瓶子里去。她没有料到他能够活下来,更没有料到他能够活到85岁高龄,而且是世界上出类拔萃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15.
杲罡 《下一代》2015,(1):8-9
二百多年以前,英国有一位科学家叫牛顿,他做起实验来,就把什么事儿都忘了,今天我来讲牛顿的两个小故事。煮蛋有一次,牛顿在工作室里做实验,吃饭的时间早就过了,可是他还没吃饭呢。牛顿的助手,就是帮助牛顿工作的人,心里想:这个牛顿呀,准是忘了吃饭了。他拿了几个鸡蛋,送到工作室里去。在牛顿的耳朵旁边轻轻地说:"瞧您,到现在还没吃饭。这里有几个鸡蛋,您  相似文献   

16.
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年轻的时候,他常常喜欢在夜晚凝视星空。浩瀚夜空,群星闪烁,许多疑问时常在他的脑海中翻腾:为什么天上皎洁的月亮和大大小小的星星,怎么老是悬挂在天上不掉下来呢? 一天下午,牛顿在花园里散步,不知不觉又陷入了沉思中。突然,一只熟透的苹果从树上掉了下来,不偏不倚打在牛顿的头上。这不轻不重的一击似乎提醒了牛顿,他的眼睛不由地一亮。是啊,苹果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牛顿(1643-1727),是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缔造了经典物理运动理论世界,开创了现代数学新纪元,集天文学之大成于一身。他的伟大成就,正如爱因斯坦在1927年纪念牛顿逝世200周年时所赞扬那样:“在他以前和以后都还没有人能像他那样地决定着西方的思想、研究和实践的方向”。1求学历程牛顿出生前的三个月,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两岁那年,母亲改嫁给一位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资质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班里一位同学连续三次在课堂上干和学习无关的动作.第一次,我把他严厉批评一顿;第二次,我罚他把作业重做5遍;第三次,我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采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把他请到了办公室,耐心仔细的询问.但该生除了回答我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外,对主要问题仍一言不发.三次教育的失败引起了我的思索:我只看到了他调皮这一表面现象,而忽略了对其行为心理的分析,是在没有找到"病因"的情况下,就去胡乱"用药",最终导致了失败.  相似文献   

19.
“孩子坐不住,没有耐心,连最起码的东西都画不好。”儿子的画画老师,见到我就劈头盖脸地发了一顿牢骚。  相似文献   

20.
牛顿是17世纪科学革命的顶峰人物,他的科学活动遍及哲学和自然科学各个方面,迄今有许多科学成果和定律,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牛顿成了名震世界的大科学家后,一位记者问到他如何看待自己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辉煌时,牛顿动情地说:"我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没有前人作铺垫,就没有我这些微不足道的成绩。"牛顿在1727年3月20日逝世前,留给世界最后的一段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