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技协是我国农村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和伟大创举。十多年来,商丘市农技协有了较快发展,初步形成了遍及全市各个级(镇)的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到2003年底,全市农技协发展到830多个,会员6.5万人,会员联系户约18万户。按专业分,涉及粮食、棉花、瓜菜、果树、食用菌、养殖、水产、加工等20多个类别。按级别分,有市级、县(市)、区级、乡(镇)和村四级,其中乡(镇)和村级约占总数的90%。按发展阶段分,其中初步阶段即技术交流型约占70%,中级阶段即技术经济服务型占21%,高级阶段即技术经济实体型(也称“协会 公司 农户型”)约占9%。  相似文献   

2.
汕头市澄海区的农技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建立,多数以户为主。共建有20多个。到90年代中期,以户为主的农技协因种种原因解体。直到90年代末。农技协工作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农技协的数量不断增多,运行质量逐步提高。2000年区委办转发了区科协《关于加强镇(街道)科协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结合实际,大力加强农技协建设,全区农技协工作进入了一个发展新阶段。2002年澄海区开始创建科普示范区,进一步促进了农技协工作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承德市农技协基本情况 河北省承德市现有农技协246个,会员37418户,联系农户163679户。按行业分布分,种植业110个,占44.7%,养殖业86个,占34.9%,农产品加工类28个,占11.4%,其他22个,占9%;按登记注册情况分,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有143个,进行合作社登记(工商部门登记)的有48个,在民政和工商双重登记的有28个,未登记但开展活动较好的有55个。  相似文献   

4.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兴起的,按业缘关系由农民自愿、自发组织起来的新型民间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农技协以其独特的组织形式,灵活的机制,广泛的适应性,在普及科技知识、推广科技成果、提高农民科技化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农村改革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赢得了广大农民的认同和欢迎。推进农业产业化,  相似文献   

5.
黄颖  刘朋虎  张伟利  翁伯琦 《学会》2017,(10):36-43
各级农技协是开展科技兴农工作的重要载体之一,在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基层农技协要按照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的新目标深入开展组织建设与创新发展。该文以福建省基层农技协参与科技兴农为例,调研并总结了各级农技协组织发展及其作用,分析并阐述了各级农技协运作特点与功能发挥,结合实际提出农技协深化科技兴农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试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立新 《学会》2002,(3):31-34
科协是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以下简称"农技协")则荟萃了农村乡土科技人员,因此,农技协是科协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科协工作的"龙头"和重要载体.然而,当前全国范围的农技协组织发展滞缓,缺乏影响力和生命力.有数字为证:1994年全国约有农技协13万个,1998年为11.56万个,2000年则下降到了10.01万个;2001年全国各级各类农技协共有会员755.68万个,仅占全国2.4亿农户的3.1%.  相似文献   

7.
王晓聪 《学会》2004,(4):40-41
近日,中国科协在全国范围内命名了82家农技协为“全国百强农村专业协会”。我省有7家农技协名列其中,浙江省诸暨市珍珠协会作为绍兴市农技协的惟一代表“金榜题名”。  相似文献   

8.
保定市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最早出现在1984年(农村联产承包专任制后)。发展最高时期在1989年,曾达到1034个。自1990年后,农技协组织发展缓慢,数量连年下降,2006年统计有300多个。究其原因,一是受市场需求制约;二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影响。而定州大鹿庄乡蔬菜繁种协会连年发展,经久不衰,对农技协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科协扶持和指导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简称农技协),不断发展壮大,现已达到11.76万个,会员数量增为1012万人,成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最重要的组织载体之一,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多数农技协不仅组织建设逐渐成熟,而且在技术和人才储备方面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但在市场开发和营销方面却显得不适应,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政策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亟待逐步完善。本文就新形势下农技协建设与发展面临的几个政策问题作了粗浅探讨,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10.
陕西汉中市民政局、市科协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登记管理工作的通知》,加强各级农技协的扶持、培育和发展。通知要求,农技协实行双重管理体制,各级民政部门负责农技协的登记管理,各级科协负责农技协的业务管理。农技协准予登记的主要条件包括:注册资金县区级农技协在5000元  相似文献   

11.
胡祥明  王辉  李洪山 《学会》2016,(11):36-51
农技协是联动农村科技供给链、驱动精准扶贫的重要社会力量。本文以绥化市实施"千会带万户"工程案例为分析对象,辅助于面上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从中发现农技协在精准扶贫中作用、机制、模式的共性特征,为理论分析凝练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四种模式及其机制奠定实证基础和理论支撑,分析了影响农技协精准扶贫问题的原因,对"十三五"时期全国农技协精准扶贫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对农技协所从事的科学技术活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之一,农技协也是草根性质的农民的科学社团,是农民进行科学技术交流、服务等活动的平台,是我国现代“参与式”农业推广的重要形式之一。并揭示出功利主义思想是农技协广泛产生和其生存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旭天 《科协论坛》2006,21(2):42-45
我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以下简称“农技协”),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民办、民管、民受益”的专业技术合作组织,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扶持“农技协”的发展,重视和解决“农技协”面临的问题,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学会》2017,(12)
各级农技协是乡村科技兴农的主力军,在农业科技示范推广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发展时期,基层农技协面临着优化升级与转型发展的任务。通过调研,该文阐述了建设"三型"农技协的意义与作用,分析了农技协转型升级主要因素与途径,提出了基层农技协优化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04,19(3):30-30,33
我市有12个产值上千万元的农技协是按照“支部 协会、农民得实惠”的思路组建和运作的。2003年,他们都进入了省科协等五部门、单位评选的“四川省百强农技协”。这些农技协在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基层党支部发挥着促进先进生产力发展、带领广大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作用。峨眉山市新坪乡净安村食用菌协会就是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6.
翟冀平 《科协论坛》2006,21(2):22-22
廊坊市科协于2005年10月17日至26日,组织检查组对辖区8个县(市、区)科协申报的第二批“科普示范基地”、“十佳农技协”进行了检查验收,并对达标的17个科普示范基地、10个农技协予以命名、颁发牌匾,使全市“十佳农技协”、科普示范基地分别达到20个和34个(含省级科普示范基地7个)。  相似文献   

17.
薛远海 《科协论坛》2004,19(12):18-21
农技协是目前农村经济中极具活力的组织,是科协在农村工作的重要依托力量。近两年来,市科协按照“树立培育扶持农技协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紧紧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科技引导、示范和推动的作用,积极发展和培育了一大批特色明显、运行规范、自主性强、带动作用大的农技协;决定从2003年开始,利用5年时间,培育和表彰100个优秀农技协。  相似文献   

18.
郭昌盛 《科协论坛》2006,21(1):46-46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全国农村科普工作会议精神,加强科协系统对基层农技协的指导和服务,更好地发挥农技协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作用,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于2005年12月13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了首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培训班。本次培训班主要是培训省、地、县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负责人。共有13个省、自治区的35位农技协联合组织负责人报名参加培训。培训班还专门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试点城市阜新和中国科协对口扶贫点吕粱市安排了6个特训名额。  相似文献   

19.
《科协论坛》2007,(7):31-31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新时期农村经营体制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推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截止目前为止,我县有各种类型的农技协174个,会员19032人,联系带动农户9.98万户,其中股份合作制农技协8个,拥有会员3520人,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如何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打造升级版农技协,推动农技协做大做强,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和水平,成为摆在各级科协和农技协组织面前的一项崭新课题。一、建立健全上下贯通、覆盖广泛的农技协组织网络体系建立健全上下贯通、覆盖广泛的农技协组织网络体系,是新常态下打造升级版农技协的组织基础。经过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