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啊!茶梅     
你以为梅花只在冬天才开花吗?其实并不完全这样。有年深秋,我去武汉旅游,在爬山时,见过一种叫茶梅的植物。那时,因为我年纪小,知识太浅,以为是梅花呢!心想这梅花怎么在秋天就开了?爸爸听说我把茶梅认成了梅花,就亲切地对我说:“这是茶梅。虽说它属于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早》(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 教学片段一 师: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生1:因为三味书屋后园有梅花,作者觉得美. 生2:因为后园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写,而梅花还比较美,清香扑鼻,颜色洁白,很有韵致,而且开得最早,作者欣赏它,就写了梅花.  相似文献   

3.
梅,作为一种有特殊审美意象的植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历代文人津津乐道,比如,梅与兰、竹、菊合称为植物中的“四君子”,与松和竹同列为“岁寒三友”,至于咏梅的诗文词曲更是多得难以计数。不过有趣的是,文人们在谈到梅的时候,往往将梅花、梅子(梅花的果实)和腊梅三者混为一谈,特别是梅花和腊梅,几乎不分彼此。事实上,梅花属于蔷薇科,一般在冬末初春开花,可以说是常见植物在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所以唐代张谓《官舍早梅》诗曰:“风光先占得,桃李莫  相似文献   

4.
正秋日午后,就着暖暖的太阳,泡一杯腊梅茶,看阳光在舒展开的腊梅上浮起又沉下,惬意而优雅。顺手翻开诗页,梅绝对是诗行中的活跃分子,一直备受文人墨客青睐。我不敢附庸风雅,却也喜欢"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恬静;喜欢"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豪迈;喜欢"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的清幽;喜欢"不受尘埃半点  相似文献   

5.
冬日赏梅     
腊梅,一脚踩着冬,一脚踏着春,面向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腊梅,一身正气,一份执著,一丝幽香,一片玉洁,给人们带来几多温馨,几多缠绵。人们爱梅赏梅,或羡其姿,誉她"银装素裹睡美人";或喜其态,称她"映雪梅花分外娇";或慕其香,颂她"暗香浮动月黄昏",或敬其品,赞她"傲骨梅无仰面花"。腊梅与兰竹菊有四君子之盛名,与松竹有岁寒三友之佳号,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象征,是文人墨客吟咏书画不可或缺的"模特"。  相似文献   

6.
有人以为腊梅花就是梅花,这是误解。腊梅花虽然有的人也叫作梅花,但和梅花是两种不同的花。这两种花都不怕冷,每年春初开花,花都很好看,香味浓。但腊梅花开得比梅花还早,开花时树枝上还没有长出叶子,花金灿灿、黄澄澄,花瓣厚实,好象有一层腊包裹着,所以叫做腊梅。腊梅枝条很矮,只有一人多高,从地面开始丛生;不象梅花那样有粗壮的树干。梅花开花比腊梅  相似文献   

7.
近日读《山东教育》2004年第6期,在“各抒己见”栏目中,薛炳群老师在《腊梅·蜡梅》一文中就究竟是“腊梅”还是“蜡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查阅《新华词典》,发现“腊梅”条中仅有“腊梅,一作蜡梅”,而解释词义则是放在“蜡梅”词条中。可见,“腊梅”与“蜡梅”这两种写法都不能算错。那么,苏教版教材为什么把“腊梅”改成“蜡梅”呢?蜡梅一名不知源于何时,据有关资料记载,最晚应在唐代。唐代诗人崔道融有诗云:“故里琴尊侣,相适近蜡梅。”杜牧也有诗“蜡梅还见三年花。”蜡梅为什么称蜡梅呢?宋代任渊在《黄庭坚诗序》里说:“香气似梅…  相似文献   

8.
蜡梅还是腊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蜡梅是我国中部原产的著名观赏花木,它并非梅类,在分类上属于蜡梅科的蜡梅属,但人们常写作“腊梅”。如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的植物③;金盾出版社的《家庭养花300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梅谱》、《现代汉语小词典》中均只有“腊梅”。到底是“蜡梅”还是“腊梅”呢? 《梅谱》里虽称其为腊梅,却是这样说的:“腊梅并非梅类,以其与梅同时,而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脾,故名腊梅”。《家庭养花300问》中也这样说:“它花色娇艳,幽香远溢,黄亮似蜡,香气如梅。”由此可见,蜡梅的“蜡”是指花色与蜂蜡一样黄的那种花…  相似文献   

9.
春暖花开     
探梅好冷的天,阴沉而灰茫,就是没有雪。暖炉里如炭烧的火苗静静开放。桌上有一杯茶,散着烟雾。我的发丝,被一阵阵飞忽的暖气掀动。小树叶子不知从哪儿钻进来,身上的缎子棉袄非常耀眼,却不容我细看。她说着“梅花开了”,已经踩上一团暖气,倏忽不见了人影。赶着去探梅呢!嗨,除了赏梅,还有什么事能使得小树叶子如此性急呢?我的密友小树叶子,是个爱极梅花的女孩。从天寒地冻日子的腊梅,到草长莺飞时节的红梅、绿梅、白梅……她总是第一个知道它们打苞、绽放。每每这样的时刻,她便脚不能停步,像一只信鸽飞旋于朋友们中间。多姿多彩的梅花,于是也…  相似文献   

10.
<正>昭君怨⊙郑域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竹外一枝斜,野人家。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两地不同栽,一般开。这是一篇不同凡响的咏梅佳作。上片咏梅、惜梅。前两句咏叹梅花的出类拔俗,它不正面点破"梅"字,而是从开花的时间和花的色、香等方面加以比较:说它是花吧,春天还未到;说它是雪呢,却又香得出奇。前者暗示它在腊月里开花,后者表明它颜色洁白,不言腊梅而腊梅自在。从语言结构来看,则是每句之内,自问自答,音节上自然舒展而略带顿挫,涵泳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1.
首先介绍了梅花诗的发展历程,梅花从先秦时期注重它的果实即实用功能,发展到魏晋时期对梅花审美功能的发现初露端倪,再到宋朝文人士大夫注重梅的形态内涵即注重梅的品格象征寓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宋朝这一审美象征功用的发现是梅花发展史上梅花意象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很多文人士大夫生发出对梅花的喜爱,进而形成独特的文人梅花情结。张道洽作为南宋末期的诗人,以300余首的梅花诗获封"梅花诗人"。在内容上,题材多样,有岭梅,千叶梅,照水梅,瓶梅,墨梅,寻梅,折梅,嗅梅,仿梅,忆梅;在艺术上,清洁,平和,随意而发真情,但又不免单调,重复。  相似文献   

12.
词类的活用,是古汉语词汇的重要特点,现列举中学文言文教材中形容词用如动词四十例,供教学参考。(1)穷:“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病梅馆记》)译文:尽我有生之年的光阴来医治那些梅花呢?又:“欲穷其  相似文献   

13.
鲁迅儿时曾受教于寿镜吾老先生,就读于三味书屋。书屋为何以“三味”名之?我们曾见到三种说法,兹略述简评于下。第一种是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介绍的。“三味”指读书有味,书屋后园的腊梅有味和桂花有味。其说将读书之“味”与梅、桂之香味搅合在一处,失之于牵强,故不大为  相似文献   

14.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解]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年)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 [阅读训练] (1)诗歌首句提及的“迁客”当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的什么心情? (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吹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  相似文献   

15.
《病梅馆记》一改正面歌颂梅花的先例,以“病梅”为题,借梅喻人,托梅议政,揭露封建统治者束缚、摧残人才的专制淫威,表达了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改革时政的迫切愿望。首先,看到题目《病梅馆记》,就不由人不产生疑问:梅何病之有?此病从何而来?能否救之、疗之?作者开篇并不急于解疑,却先说江浙盛产梅,为下文广贮病梅以疗之作下伏笔。接着作者指出,对于梅花,“文人画士”有其欣赏标准:以曲、欹、疏为美,否则就认为无姿、无景、无态。从中不难看出作者借此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刚正不阿、有骨气、生机蓬勃的人才遭到忌恨、摧残、杀戮;…  相似文献   

16.
人生之旅恰如梅花。一朵梅花的“风韵和幽香”是要经历“寒”的磨砺与铸炼的,是要经过痛苦的“炼狱”过程的!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老师的《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就是一篇借腊梅吟咏人生、启迪人生、感悟生命意义的佳作。开篇,作者以南方朋友的感受为切入点,引出了自己案头的几株  相似文献   

17.
腊梅     
俗话说: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每年冬天,外婆家庭园里的梅花开了满树,一阵芳香飘洒满院。腊梅一开始枝上挂着圆圆的花苞,开放的时候花儿很小很小,由八片淡黄色的花瓣组成,中间有一簇深红色的花蕊。腊梅花有黄色、白色、还有红色。黄的犹如一轮明月,闪烁着柔和的亮光,照亮了周围的冰雪;红的像一团燃烧的火焰在跳跃;  相似文献   

18.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意象,其独特意蕴的确定历经了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宋代咏梅文学达到高潮,梅花的象征意义成熟、定型。本文从宋朝的梅花诗词入手,分析了梅花意象在宋朝的主要象征意义:代指美人、仙子;还可表达对远方朋友、家园故里的思念之情;象征君子;象征隐者、高士;所以,宋代文人在赞叹梅花美的同时,更多借梅抒发人生情怀,彰显自身高洁品质。  相似文献   

19.
鲍照,南朝刘宋时人。他的《梅花落》诗所谈是家中的“杂树”和“梅”,杂树比小人,梅比君子。这是鲍照讥讽当时一切随俗附和的人,比之为杂树,而赞扬高雅之士超越尘世、别有不屈不挠之风如“梅”。全篇之深意如此。文章简单扼要。 其诗云: “中庭杂树多,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 “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其诗中所谓: 杂树,指无价值的一些树。 梅,则指极有价值的树。 偏,指倾向。 咨嗟,赞赏。  相似文献   

20.
花中四君子     
《礼记·曲礼上》云“:博闻强记而让,敦善行而不殆,谓之君子。”君子,指品行高洁的人。而“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以其幽芳逸致、风骨清高、不媚俗、不染秽的特点,也堪当君子之名。历代文人墨客、隐逸君子对它们赏识有加、推崇备至,常以其自比,喻高风亮节、清雅淡泊的品质。而此雅号便随着这些文化遗产流传千古,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梅——傲雪凌寒暗香浮远【美文赏析】腊梅(节选)余秋雨……现在,所有病人的情感都投射在腊梅上了,带着一种超常的执迷。与我同病房的两个病友,一早醒来就说闻到了腊梅的香气,有一位甚至说他简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