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3 毫秒
1.
初学太极拳的感受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异于寻常的、以身体、四肢为主要运动的自我锻炼。内讲意、气、力合,外讲松整、自然,动作练习过程具有用意不用力、缓慢均匀等特点。这些特点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运动不同,与一般的随意运动也不同,因此,初学者往往会感到难于掌握。要想又快又好地掌握太极拳运动,就更困难了。借助太极拳前辈的传承经验,通过多年的太极拳教学实践发现,如果让初学者先通过一些基本动作体会出身体各部在“太极拳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感觉,“跟着这种感觉走”,会加快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速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运动历史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拳理深邃精密,技法独具风格。文章以太极拳拳理为指导,对太极拳运动“三层九级制”习练标准、方法及太极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揭示太极拳运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练习法则,即:“明白原理,练熟身法,善于用意,巧于运气”,从而为更加科学有效地指导人们进行太极拳练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第一讲概述与基本手法[一、太极推手简介]   明末清初,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第九代陈王廷(1600~1680)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创造了太极拳。 同时,他以太极拳引进落空、借力打人和恃巧不恃力的原则,将拿、跌、掷、打融为一体,创编了太极推手这一独特风格的锻炼手段和切磋技艺的运动形式。 传统太极拳推手是在太极拳套路练习具有一定水平的基础上,两人搭手,互相缠绕,遵循太极拳“沾、粘、连、随”的要求,运用“ 、捋、挤、按、采、 、肘、靠”八种方法,按照“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曲就伸,运转自如”的原则,双方配…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有丰富的道德思想,儒家与道家是其重要两极,产生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的太极拳无不受其道德思想方面的影响,再加上太极拳家在运动实践中主动从传统文化中吸取理论方面的支撑太极拳以运动的形式和理念承载着传统德性文化的内涵,从而使太极拳具有了“道义”拳、“仁义”拳和“道德”拳的自身痕迹。文章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对太极拳道德观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最后论述了太极拳道德观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村体育”,“新农村体育”离不开太极拳。太极拳固有的健身养生功能相对于目前广大农民来说如“雪中送炭”.研究指,出,太极拳运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驻农村,为促进新农村体育建设发挥重要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学校体育功能、建立老年人太极拳活动中心、举办小型比赛和吸引社会资金等措施来发展农村太极拳运动是新农村体育建设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车星辰 《精武》2009,(3):56-57
太极拳.向来被誉为中华民族传统武术文化中的独特瑰宝,共至被视为中国武术的象征与代表尤其在改革开放的这些年代,太极拳运动更足蓬勃发展,传遍海内外。随着太极拳的这种运动大潮.我同也棚继涌现出一批批的“太极大师”、“太极掌门”与“太极传人”。令人吃惊与不解的是,现在居然又冒出些“太极拳特级大师”来,真不知这“特级大师”是“特级”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7.
该文主要让人们了解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推手也即搏击为其运动形式。论述了在习练太极拳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并要熟知 :“武”是太极拳的内涵、“舞”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没有技击含义的“舞”不是“武”、“武”和“舞”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等。正确认识太极拳中的“武”与“舞” ,尤其是“舞”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因“舞”而健身和有“武”而防身的双重价值得以实现 ,使太极拳运动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8.
解读太极拳中的“和合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主要拳种之一,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不但流派众多,而且哲理深奥,通过分析太极拳的运动特征,挖掘太极拳中的“和合文化”,阐述太极拳“和”“合”要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描述了太极拳的“阴”“阳”学说。并从太极拳的健身功能,人体运动,养性功能,技击作用及鉴赏价值等方面,阐述了太极拳是我国的一项伟大的文化魄宝,以期使更多的人了解、热爱太极拳并提高其锻炼功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一、太极拳中运动和平衡的对立统一太极拳要求在保持平衡的条件下进行运动和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太极拳中有这样三句话:一是“一动无有不动”。它不象有的体操动作,上肢动,下肢不动,太极拳要求上肢、下肢、腰部、头部,甚至手指同时都要动。二是“上下相随”。即肢体上部和下部的运动要结合起来。三是“内外相合”。不但肢体外部要结合着动,而且外部和内部也要结合着动。所谓内部,主要指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肢体外部动作要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和呼吸结合起来。由此可见,太极拳是具有高度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整体运动。太极拳对于平衡的要…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的圆弧形动作有其独特的动作特点以及深刻的科学和传统文化内涵,通过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研究太极拳圆弧形动作的深层文化内涵是太极拳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深入了解太极拳的理论至为关键,对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容易为世人所理解的太极拳圆文化的理论体系至为重要,也是研究太极拳文化一个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陕西东部地区中老年人在太极拳运动健身中的风险意识和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进一步对中老年人太极拳运动健身的风险意识现状进行研究与分析,以便为陕西东部地区中老年人在太极拳运动健身中的风险意识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形、神一直是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和中医学讨论的重要命题,太极拳则继承了这一基本观点,用以指导自身的理论和实践。而太极拳所追求的"形神相生"、"形神统一"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新模式实现了跨时代,跨地域的吻合,这也使得太极拳运动的传统文化焕发出无限的现代文化生机。在东方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相融合的转型时代,要想更好地传播与发展太极拳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在注重太极拳运动形式、技术特点传承的同时强调太极拳传统文化的发掘与传承,研究传统太极拳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将太极拳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4.
太极拳的文化理念与奥林匹克精神的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太极拳文化理念与西方奥林匹克精神是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太极拳的文化理念主张"静"重视"养",奥林匹克运动理念主"动"重"畅"。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太极拳运动在当今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表明了中、西体育思想的互补和融合。这种融合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效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当代世界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补充和完善。太极拳以独特的运动形式和养生思想及自然、和谐的文化理念成为与当代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和文献资料法,对传统太极拳、长拳的教学方法和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方法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太极拳与长拳的同步教学不仅能提高高校武术课上太极拳和长拳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体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而且附和人体运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值得研究和采用的武术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6.
竞技太极拳经过多年磨练,现在的发展状况是否合理化、规范化是本文研究重点。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等对运动员训练、竞赛期间比赛成绩、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及编排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讨论。研究发现:运动员对难度动作的把握水平整体提升,比赛中难度动作缺失一定区分度,对竞技太极拳的发展不利。应在高难度上加大创新力度。竞技太极拳的编排逐渐趋于合理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太极拳攻防转化的研究,深入剖析太极拳内在攻防规律其遵循的力学原理及在攻防中的具体应用。旨在揭示太极拳的精妙和动作精要,为太极拳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帮助,并结合阴阳学说,对二者在实战中的攻防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比较研究,揭示了太极拳动静特点及阴阳变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张志勇 《体育学刊》2011,18(6):124-129
随着太极拳技术的逐步成熟与发展,太极拳的养生作用突显,其技击功能呈现不断弱化。太极推手和太极散手都是太极拳的辅助运动形式,它们的竞技化实践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在长期的太极拳拳法技术实践中,缺少技击功能的实践经验,故而缺乏参与太极散手实践和其它搏击形式的技术和心理准备。就目前来看,还需加强太极拳技击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审慎地组织和参与各种技击攻防格斗实践。盲目和过分地宣传和夸大太极拳技击实践作用都是不理智的。  相似文献   

19.
李芬 《搏击·武术科学》2010,7(11):32-33,36
在和谐社会的今天,太极拳"中和之美"作为中国太极拳美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的美是独特的,传递着中国人的审美理想,也是中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温润的结果。文章从太极拳的弧形、意境、张弛、刚柔等四方面阐述了太极拳之美,为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太极拳美学思想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归纳总结出更为切实可行的太极拳教学方法和手段,旨在通过提高学生学习太极拳的兴趣,使太极拳在高校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