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国友 《收藏界》2012,(5):75-75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小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  相似文献   

2.
一年前,笔者收藏到一枚特殊的厌胜钱(如图)。此钱直径55毫米,重50克。黄铜质,包浆熟旧,磨损自然。钱面残留有珐琅彩,放大镜下显见褐红色彩层。此钱的正背面都有图案。正面左右各两个童子,在屋前对立站着,童子腿脚偏下位置夹着一个“主”字,字体扁平,略带隶意;钱背铸一只雄鸡。肉冠高耸,雄姿威猛,恰似一  相似文献   

3.
大约在八年前集到一枚水银古锈入骨的“保大元宝”币(见照片),钱径约32.3毫米,厚约2.1毫米,重10.7克,钱文比谱载“保大元宝”钱文更刚劲、更端正,且将“尔”字写作“尔”,经实测,此币钱文也比谱载钱文要大,由于它字大、异书、轻、薄,故称之为异  相似文献   

4.
我早期集得的一枚"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是红铜质的,与其他"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不同。钱币的直径为44.5毫米,穿径5毫米,厚3.6毫米,重量是42.5克。此钱锈蚀较重,我用我研制的"不腐蚀去油除锈剂"数次清洗后,使其字口清晰,所拍的照片如图1。据"诚轩古钱、银锭"2010年11月16日北京拍卖会图录第85页"咸丰通宝"背"天下太平"钱;华夏国拍2010年秋拍会图录第97页,直径44毫米和44.5毫米钱,《金泉古韵》,第185页,直径43.8毫米钱,还有2010年秋季景星麟凤专拍会第108页、109页之2761和2761,即本文中图2、图3钱,都是黄铜质。  相似文献   

5.
叶柏光 《收藏界》2012,(12):80-81
笔者今天要向各位泉友介绍的是一枚特大型出号铁质"大观通宝"钱。此钱直径为150.3毫米,厚度9毫米,穿口33×33毫米,重量730克。此钱有碗口大小,制作极为精美,字口清晰,字文平整,具备铸造所需的拔模斜度。此钱的所有数据早已超过常规制度,颇具王者风范,真无愧于"大观通宝之王"的  相似文献   

6.
叶伟奇 《收藏》2008,(12):123-123
数年前,笔者从福州市花鸟市场地摊上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其面文对读,背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见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淮在位期间(1875-1908年)铸造的年号钱。所见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唯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7.
王蕤 《收藏》2009,(10):134-134
笔者藏有一枚花钱,正面横读楷书“鸳鸯”二字,钱背面穿左右各一方胜图案。此钱黄铜质狭缘细廓,径37.5毫米,穿8.5毫米,厚22.7毫米,重15克(见图)。制作厚重精整,轮廓深峻,钱文书写道劲有力。  相似文献   

8.
郭宜岭 《收藏》2006,(7):73-73
我收藏有一枚“元始天尊说真武本传妙经”的咒文钱,此钱直径74毫米,厚2.5毫米,青铜质、黑漆古包浆。正面为102字咒文:“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无幽不察,无愿不成。劫终劫始,翦伐魔精。救护群品,家国咸宁。数终末甲,妖气流行。上帝有救,吾故降灵。阐扬正法,荡邪群兵。化育黎兆,协赞中兴。敢有小鬼,欲来现形。吾目一视,五岳摧倾。急急如律令。敕”背面为北斗七星、龟蛇玄武及神锋宝剑图案(图1)。  相似文献   

9.
温苏 《收藏》2009,(5):119-119
笔者藏有一枚清代“道光通宝”钱,较为特殊。该钱直径27.5毫米,厚2毫米,重8.2克;面文“道光通宝”中的“通”字为双点通版,背文为满汉文“宝临”。其铜质精良,铸工尚可,包浆熟旧、自然,唯钱文稍显粗糙(见图)。  相似文献   

10.
“乾元重宝”为唐肃宗李亨乾元元年(758年)始铸之虚值钱,以一当十,亦称乾元当十钱,与“开元通宝”参用。钱文为隶书,直读,第一字为鱼钩乾,如“轧”,钱径为26~30毫米。第二年(759年)又铸“乾元重宝”小钱及当五十的重轮大钱(径35毫米),与  相似文献   

11.
笔者藏的这枚“天启通宝”是元末铸造,此泉是笔者集泉几十年中见到的元“天启”中最不易见到的大珍品。这枚“天启”钱,银质,径25.5毫米,厚1.4毫米,重3.7克,生坑,通体银锈,美品,唯在“启”字下有一小孔,余无他伤。元代来年红巾军领袖徐寿辉于天启元年(1358年)铸“天启通宝”,翌年改号“天  相似文献   

12.
杨爱存 《收藏》2008,(9):109-109
笔者于2007年夏季在辽宁某地农村购得一枚“康熙重宝”背双龙纹“宝泉”大花钱,其直径60毫米,穿径8.6毫米,边厚3.4毫米,重66.9克(见图)。该钱铜质精良,色泽金黄,包浆熟旧。面文“康熙重宝”四字为宋体楷书,凝重端庄,“熙”字写法与常见行用钱有别,左边不带竖画,同俗称“罗汉钱”中的熙字写法一致。传说罗汉钱是为庆祝康熙皇帝六十寿辰而铸,当时被称作“万寿钱”,故此双龙纹大花钱亦有祝寿钱之说。  相似文献   

13.
俞祥海 《收藏界》2012,(3):69-69
去年我有缘收得一枚日本古钱“和同开珎”,此钱直径约2.72厘米,厚约1.6毫米,属小平大样钱,与泉书上的银质“和同开珎”钱大小差不多。  相似文献   

14.
董良义 《收藏》2010,(5):132-133
国珍金匮五千 国珍金匮五千(图1)在钱币专业网站《古泉园地》帖图后震撼泉界,此钱制作规整精好,面文清晰端庄;其生坑红绿锈相间,品相甚好,绝大多数泉友认为此非伪作,是一枚开门见山的真品无疑。此钱与大名誉品国宝金匮直万(闭2)形制一模一样,只是钱文中改“宝”为“珍”,改“直万”为“五千”,其余三字相同,且笔法一致。  相似文献   

15.
池萍 《收藏界》2011,(8):71-71
此钱直径28.8毫米,厚0.2毫米,重7.5克,边有很小的残损。此钱笔道圆滑,字口深峻,穿口无渣,文字与铁钱相近,应该是一枚折二铁母。南宋时期沿长江一线的四川、荆湖地区、两淮地区的宋金边境地带行使铁钱,  相似文献   

16.
北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通宝”有小平、折二铜铁钱和折三钱,篆、行成对。钱文书法水平较高,版别复杂、书体多有变化。笔者藏有一枚行书折三“元丰通宝”铜钱。钱径31.2毫米,穿径7毫米,厚2.1毫米,重9克。天然合成红褐色轮廓,翠绿色地章,红里掺绿,绿里透红,协调自然有层次的包浆着实惹人喜欢。但钱谱中没有查到此钱版式。值得注意的是在“元丰通宝”行书钱文中进行对照比较,此品钱文书法  相似文献   

17.
苏定鸿 《收藏界》2011,(3):71-71
笔者藏有一枚秦超大"半两"铜钱,是一枚不可多得的古钱。此钱直径65.7~66.7毫米,穿7.3×8.1毫米,厚7.7毫米,其中肉厚3.1~3.7毫米,重94.6克。"半两"两字高挺,最高达4毫米,略具弧形。在"半"字右上方及右边缘有凸起流铜,钱币浇注口在上方外缘。  相似文献   

18.
明“天启通宝”铸于熹宗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有小平、折二、折十等。“天启通宝”四字楷书,小平钱除光背外,背有星月及记重、记局、记地等多种文字。笔者藏一枚“天启通宝”光背小平钱。钱径24毫米,穿面径4毫米、背径5.5毫米,厚2.5毫米,重6.7克。黄铜质地,钱体厚重,包浆自然,有流通磨损且边缘受重击变形之痕,是开门的传世品。  相似文献   

19.
白守爱 《中国收藏》2020,(5):134-135
“梅兰竹菊四君子”诗文民俗钱币是典型套子钱。此钱一套四枚,有大小两种版式,大版尺寸在55毫米左右,小版在45毫米左右。其铜质精良,工艺精湛,穿口精修并打磨成“鱼脊”,面文、风格成系列,为清朝四川官炉铸造。  相似文献   

20.
叶伟奇 《收藏》2009,(4):121-121
笔者藏有一枚“乾隆通宝”宝福局小平钱,其铜质精良,直径24.50毫米、重3.86克(见图)。正面“乾隆通宝”中的“通”字为方头单点通,文字清晰,背面穿左右为满文“宝福”,字体较长。钱体呈青白色,一般人多称其为白铜钱。最近,笔者翻阅道光《重纂福建通志》,在“钱法志”条目下见到一段记载:“乾隆五年,开福建鼓铸局。”“开局于省城,设炉八座,钱幕满文‘宝福’二字。每年二十四卯,铸青钱四万八千五百三十三串三百有奇。”可见,此枚乾隆宝福局铸钱应称为“青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