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将"别+V+了"与"别+V"、"V+了"等进行比较,且结合图标观察等方法,对"了""V"以及"别+V+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辽宁西部地区通行使用方言语尾助词"了"。此"了"在辽西话中主要用于"动+结果补语"、"动+结果补语+简单宾语"、"动+趋向补语"、"动+趋向补语+简单宾语"这4种句式的句末。语法意义相当于普通话助动词"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考察了安康方言中的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一种是"述宾+得+很"与"很+述宾"同义异形结构,一种是"V+开+(NP)+了"与"V+起+(NP)+来+了"同义异形结构。安康方言这两种同义异形句法结构的形成,实际是普通话句法结构向安康方言渗透、同安康方言中的同义句法结构相互竞争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评价构式"N+V着+A"内部结构关系复杂。本文探讨了"N+V着+A"构式的句法结构关系,把"N+V着+A"分为四种结构类型,对构式中V和A的音节特点、词汇特征进行了考察,对"N+V着+A"构式的语法意义进行概括。在此基础上,提出对"N+V着+A"构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学阶段和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普通话中双宾句"S+V+O1+O2"在西宁方言口语中多用非双宾同义句"S+PP+V+O2"或"S+PP+V"句型表述。本文分析了西宁方言口语中非双宾同义句的变换情况和句法特点。  相似文献   

6.
复合型旅游业态是现代旅游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涌现出的新型旅游业态。运营商通过业务复合、空间复合和客源复合等运作方式满足和引导游客日益多元的旅游需求,形成了诸如"旅行社+航空"、"旅游+地产"、"影视+旅游"、"商业+旅游"、"农业+旅游"、"会展+酒店"、"旅行社+酒店+租车公司+旅游景点"等复合旅游业态。复合型旅游业态在管理模式、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上也呈现出了一定的运营规律。  相似文献   

7.
"有+所+X"与"无+所+X"是一对肯定与否定范畴,从逻辑上讲,肯定和否定是对称的,但是自然语言的肯定和否定是不对称的。"有+所+X"与"无+所+X"在使用频率、分布、"V"的音节数目和标记性程度上存在着不对称,本文从共时平面对"有+所+X"与"无+所+X"的不对称作出了描写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很早就引起了语法学者的关注,并对其作了分类。在"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诸多类别中,有一类似乎与"程度副词+有+名词"有某种关联。本文尝试从这一角度比较这两个结构,通过对比省略"有"前后的变化和对"量"和"程度"的区分,得出这样的结论:能够出现在"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中的名词都具有[+抽象][+被领有][+可量度]的语义特征,当该名词在[+被领有][+可量度]的语义特征基础上又获得了[+性质][+程度差]的语义特征之后,就可以直接受程度副词修饰,构成"程度副词+名词"形式。  相似文献   

9.
雍茜 《语文知识》2011,(2):83-86
四类句式"L+VP着+NP"(A式)、"NP+VP+在+L"(B式)、"在+L+VP+NP"(C式)和"L+(正)在+VP+NP"(D式)通过多维度变换分析显现出各自不同的句式义,这四类句式的变换皆有交叉。不同构式对动词的不同选择制约了相互间的自由变换,动词不同的词汇意义使得相同构式浮现出不同的句式义。  相似文献   

10.
一、"施动者"和"受动者" 例如:小狗吃了骨头。这句话中,发出动作的是"小狗",而动作的接受者是"骨头"。那么我们可以依据"把"字句的转换公式:施动者+"把+受动者+其它,我们就可以把这句话改成"小狗把骨头吃了。"把"字句的练习就完成了。"被"字句的转换公式是:受动者+"被"+施动者+其它,那么我们依据这个公式,把这句话就可以改为"骨头被小狗吃了。  相似文献   

11.
曾炫 《文教资料》2012,(14):37-42
本文在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等语料库的基础上,详细地考察了从先秦至清末的近6万条语料,从"V+O+来"(前宾式)与"V+来+O"(后宾式)格式的区别出发,分析"V+O+来"(前宾式)表义范围缩小的情况,并得出结论:"V+来+O"格式是在"来"完成语法化和"V+O+来"语义发生分化及综合作用之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2.
"想+N(P)+V"格式是"想+V(P)+N"格式的转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名词和动词都能够自由地进入"想+N(P)+V"格式,它会受到结构、音节、感情色彩、功能指向等诸多语法条件的制约。文章探讨了进入"想+N(P)+V"格式的语法条件。  相似文献   

13.
英山话的"它"除了有第三人称代词的一般用法外,还可以复指受事成分,在"V+它"、"P+V+它"、"把+P+V+它"、"让+P+V+它"等特定的句式中,"它"与受事成分之间的照应不受人称和数的限制,而且,用这个复指性的"它"的句子一般表示未然的情况,表示已然情况的句子则一定不能用这种"它"。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实学+实练+实用"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方针。本文以"两结合"思想为指导,剖析了"实学+实练+实用"教学模式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探究了实施"实学+实练+实用"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湘语新邵话"V+咕+数量词+A嘅"结构中,结构助词"嘅"表自指,其功能是对动作进行区分性的限制;该结构由"V+咕+数量词+A嘅"结构("嘅"表转指)发展而来。  相似文献   

16.
以《通制条格》为考察对象,探讨助词"将"字的语法意义和功能,以及与"了"的兴替关系,发现助词"将"字在《通制条格》中主要表动态,在公文的常用语组合中叙述已经发生过的事件,在一些"动+将+趋"结构中已经出现了"动+了+趋"的兴替,助词"将"字在元代的发展没有停滞。  相似文献   

17.
问句研究中,多将"X+不"句式看作"X+不+X"的省略,作为反复问句来处理,但有些问句无论从形式还是功能看,均不在此列。从实例出发,把"X+不"句式单独出来,进行分类说明。从形式上看,"X+不"与"X+不+X"不同,从功能上看,二者也不完全等同;"X"的复杂使"X+不"也变得复杂。另外,"不"的功能在"X+不"中也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8.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方针。本文以"两结合"思想为指导,剖析了"实学+实练+实用"教学模式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并结合实际探究了实施"实学+实练+实用"教学模式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近来流行的“被+X”结构说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来流行的"被+X"结构进行了分析,认为"被+X"结构具有以谓词性功能为主的句法功能,分析了X具有双重施事的语义特点,总结了"被+X"结构的想象性和简洁性的语用价值及其分布的语用环境,剖析了"被+X"结构形成的文化心理,进而预测了这一结构的能产性及其在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配价理论为理论基础来解决"VP+的+NP"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主要从"VP+的"的独立使用问题、"VP+的+NP"中"NP"的省略问题以及省略后所产生的歧义问题等方面对配价理论的应用进行了具体的阐释。根据配给理论,"VP+的"只有在其后的"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才能够独立使用做主宾语,也只有在"NP"是"VP"的配价成分时,"NP"才能够省略。"NP"省略是否会引起歧义则要看"VP+的"这一结构中是否还存在"VP"的配价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