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回眸上个世纪,短短100年间,人类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局部地区还有诸如越美战争、海湾战争、波黑战争……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触目惊心;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刻骨铭心。因此,和平问题成了当今人类特别关注的焦点。邓小平同志指出:当今世界有两大主题:一是和平问题,二是发展问题。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的主旋律。中学历史教学应充分利用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针对和平问题这一时代主题,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和平教育,增强学生的和平意识。一、历史是与现实相联系的,学习历史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推…  相似文献   

2.
当我们怀着期盼和平的心态迎接21世纪的时候,伊拉克的战火、科索沃的爆炸声把我们从梦中震醒,巴以冲突和世界恐怖分子的活动也尚未平息。隆隆的炮火反复证明,实现人类的永久和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关资料显示:自公元前3200年以来,人类共经历大小战争14550次,和平时期仅有292年,无任何战争的日子仅有26天,战争与和平总是在交相更替。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  相似文献   

3.
新世纪初,人类好像是刚刚从战争的硝烟里走出,而且,战争的乌云并未完全散去。当今世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地区冲突此起彼伏,世界并不太平。战争与和平问题依然是关系到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争取世界和平,避免战争灾难,仍是当今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五十年前,人类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场浩劫之后,为了制止战争而共同携手,建立联合国。初衷就是维护人类和平,彼此能平和地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人类的未来。1958年,前苏联政府赠送了一尊名为“铸剑为犁”的雕像,放置在联合国的草坪上,雕像是一位身材强壮的男子正在用锤子将手中的一把快剑打造成铁犁。雕像下有一段摘自圣经的话:“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争。”这象征着世界各国人民从此化干戈为玉帛,友好和平地相处。可是,在近几十年里,战争的硝烟还是时时燃起。前一段时间,美国对阿富汗动武…  相似文献   

5.
国际和平日     
今日世界,局部的战争不断。巴以冲突、印巴冲突、英美联军对伊之战……给人类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与痛苦。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 1981年,联合国大会宣布:9月大会常会开幕之日“正式定为国际和平日,以资纪念,并应以这一天纪念和加强所有各国和各国人民中以及国际上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和平理想”。  相似文献   

6.
战争是自有人类以来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战争文学是中外文学史上特殊的一页,在战争主题的言说上.“人性”、“和平”、“启蒙”,乃是战争文学的重要母题,以此为内核而构成的和平文化及其思想指向,亦是战争文学的价值蕴含与灵魂所在。故,战争文本承栽着“民族历史”与“文化记忆”,而战争文学对于“人性”有着立体的透视与深度刻写,战争主题则内含着“和平”的诉求与“启蒙”的意义,文章以此为学术支撑,在世界战争文学的背案上,对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展开理性透视与学理分析,在全面论述战争文学价值的基础之上,揭示了“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阐释了战争文学内蕴的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旋律。在世纪之交的今天,回首本世纪的和平运动与和平研究,对我们认识当代的世界发展,探索其今后动向,都有积极意义。一、“和平”究竟是什么?“和平”作为“战争”的对立物,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最基本理想之一。早在人类古代文明中,就存在着朴素的和平思想与理念。尤其古代东方文明,朴素的和平理念有十分绚烂的表现。千百万黎民百姓,把求安宁、盼友善、谋和谐的希冀,凝聚在“和平”的概念里。几乎所有的国家、民族和集团,都声称自己热爱和平。虽然如此,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战争却连绵不断。即使出现…  相似文献   

8.
世界动乱和战争破坏、折磨着当代人类。霸权主义是危及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我国在全球范围内弘扬儒家的“中和”思想精华,坚定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为实现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李文军  张萍 《语文天地》2011,(13):23-25
《图片两组》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这篇课文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力图借助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宣言”及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发表的“和平宣言”,标志着:在发展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方面、在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强大力量方面和在各国人民争取和平的斗争方面进入了新的阶段。从宣言中,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新世界的繁荣富强如旭日东升,旧世界的衰败没落如夕阳西下,世界的未来一定属于社会主义。所以,这两个伟大历史文件发表以后,立即受到全世界进步人类的欢呼,加强了各国人民为和平和社会主义而斗争的信心。希望全省教师很好学习这两个宣言,从中汲取力量,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这里转载了人民日报的社论,以帮助教师学习这两个伟大文件。  相似文献   

11.
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力的结果。联合国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承载了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60年的实践表明,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2.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之前,苏联对外政策遵循两种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原则,加强与西方国家的经济交往,既促进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又维护了世界和平。苏联卫国战争爆发后,苏联党和政府鼓舞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参加反法西斯战争,主导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苏联卫国战争胜利后,苏联对外政策忠于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原则,维护了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利益,为保卫世界和平与民主做出了新的贡献。苏联在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正确立场,使苏维埃政权经历了伟大卫国战争的严峻考验,苏共公信力也因此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图片两组》选自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专题《和平的祈祷》。这篇课文从人与社会的角度出发,力图借助形象的图片,让学生正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思战争的危害,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最迫切的任务,进而珍视和平环境。  相似文献   

14.
被推崇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在历史的发展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其中阐述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攻心战略,影响更大,声誉更高,许多国家已把这一战略思想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运用得炉火纯青。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实行“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的大前提和大环境已经到来。这个“大前提”,即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尖端武器特别是核武器强大到不能轻易使用的程度;这个“大环境”,即世界各种力量对人类生存与和平的认识深刻到成为制止战争的洪流。“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是高明而科学的理论构想,是高于军事战略的完美战略,是抑战、遏战的妙策良方,是制胜对手的理想武器。在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主流的今天,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攻心战略这颗人类智慧的璀璨明珠,对于世界乃至世界未来的指导意义尤为重要和直接,给世界发展与人类和平带来的利益更为巨大而明显。孙子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全胜攻心战略,是遏止战争、维护和平、造福人类的最佳方略。  相似文献   

15.
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人类历史就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深入研究两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将有助于人们了解今天的世界,思考和探索当代的战争与和平问题。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党分析时代的基本观点,是把“战争与革命”作为时代的主题,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时代的主题重新审视,重新估量,重新判断,对战争与和平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发表了一些新的看法,到80年代中期进而从中概括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发展长河中,战争一直就是古老而又常新的文学主题。但在当今和平年代,如何从新的文化视角和理论维度去重新审视战争文学显得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推动当代战争文学的主题研讨,促进战争文学理论与创作的繁荣和发展,2013年7月,在湖南怀化召开了中国新文学学会第29届年会暨“和平文化与战争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加拿大、马来西亚和中国大陆、台湾近18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围绕和平文化理论与战争文学叙事、战争文学整体研究、战争与人性以及日本的战争文学、台湾的战争文学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时代性质的更替,世界主要矛盾的嬗变导致时代主题的转换。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让位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前途光明的正确走向。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兵同发展的历史洪流中,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我们必须倍加珍惜目前有利的国际环境和难得的历史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着一系列与人类共同命运有关的难题 ,如人口增长、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粮食匮乏、疾病蔓延、毒品贩卖等 ;在国际关系上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纷争、边界争端等问题还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但是 ,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全球性的问题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因此 ,党中央把“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作为新世纪必须抓好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说明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那么 ,围绕着“和平与发展”问题还存在着哪些歧义性的理解 ,怎样全面正确地把握这一问题的含义呢 ?笔者…  相似文献   

20.
笔者在使用九年义务教育初三《思想政治》教材过程中,发现二处值得商榷之处,现列举出来与同仁探讨。一、和平的定义不慎密教材第121页对和平问题定义是:“和平问题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显然,这里的“新的世界战争”仅指世界大战。其实,冷战结束后,发生大规模军事对抗的危险基本消失,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基本上不存在,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今天仍说和平是“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笔者认为有些不合时宜。今天我们讲和平问题主要不是针对世界大战,而是指目前的世界仍不太平、不稳定、不安宁。具体表现在: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