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正> 体育课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不仅关系到学生对体育基本技术、技能能否较好地掌握,而更重要的是还关系到能否增强学生体质的问题。运动量安排得过小,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运动量安排得过大,则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和学习。要把小学体育课的运动量安排得比较合理,应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要想使一堂体育课,能得到预期效果,运动量的安排则是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的客观依据之一,不适宜的运动量,过小使学生的体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过大会超过学生生理负荷量,影响新技术的掌握,更严重的则会损害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量如何为好?笔者想通过自己的体育教学实践,提出些不成熟的看法。一、安排运动量应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  相似文献   

3.
浅谈合理安排中学体育课的运动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体育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技能技巧的重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体育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增强学生体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合理安排运动量,提高课的质量,是我们亟需进一步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教学中是注重学生进行体育锻炼,还是注重“三基”教学?对这个问题在认识上和实践上都有较大分歧。有不少教师认为,只要使学生得到充分锻炼,运动量适当,就是一堂好的体育课。这些教师在体育课中特别注重运动量,甚至以运动量作为衡量一堂体育课是否成功的标准。他们不是根据大纲规定的教材内容去组织教学,而是以能吸引学生,能加大运动量为安排内容的依据,使体育课成了进行体育  相似文献   

5.
<正>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项主要工作,衡量教学质最高低的因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运动量和练习密度安排的适宜与否,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体质的增强,必须使有机体承受最适宜的生理负荷,这是保证体育锻炼对人体身心健康,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当前,世界体育发达国家,莫不重视对运动量和密度的研究。我国早在五十年代,就已运用运动量和密度的测定结果,作为衡量分析教学质量好坏的因素之一。至七十年代后期,随着体育教学的不断深入发展,研究更为系统、深入。我在我院体育系七七届和七八届的教育实习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部分实习生的体育课,进行了运动量和练习密度的测定,共127次。对测定的各项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并和部分城市的测定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找出实习生体育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所占比重,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也对兰州地区体育课的运动量和练习密度进行初步探  相似文献   

6.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体育课运动量过小,就达不到增强体质的目的;运动量过大又会引起过度疲劳,影响学生的文化学习。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密度、时间和数量,是增强学生体质,掌握运动技能、技巧,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对高校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作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循环练习法是一种有效的练习方法,它对增大体育课的密度、运动量,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在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学校体育教学中,采用循环练习法十分盛行。国内,自1978年下半年起,在少数学校的体育课中,也已开始采用和研究这一方法。目前,已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兴趣和重视,并为改革体育课提供了新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一新的课题,我们在上海等地观察了一些采用循环练习法的中小学体育课,进行了一些调查和访问,  相似文献   

8.
要使体育课的运动量能适应学生的身体情况,就要有一种较好的测定体育课学生脉搏的方法。目前,仪器测定还不普及,在一般学校中仍采用测脉搏法,也就是“定时测定法”。“定时测定法”是指在规定等时时间内对参加体育课的某学生进行单位时间的脉搏测定,来分析这堂课运动量的大小。一般有五分钟、三分钟和两  相似文献   

9.
调控运动量应注意的五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保证体育课能够有较高的学习质量,不仅要让学生能够熟悉和掌握一些相关的运动技能,更要通过练习的过程,让学生达到一定的锻炼效果。因此就要求体育课必须要有一定的运动量。不过对于运动量到底如何调控,许多教师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往往认为冬天的运动量可以大一些,到了夏天,运动量则必须减小,以免导致中暑等可能影响教学安全的事情发生。更有一些教师怕运动量大了,或是安排一些有难度的教材,学生学习起来有可能会出现教学事故,于是乎出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考虑,把体育课的运动量一减再减。这样一来,直接使得体育课运动量…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体育课是青少年能否获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是体育课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用生理方法作为检查运动量的指标很多,如脉搏、血压、血红蛋白、尿蛋白、最大吸氧量、体重、心电图等等。其中以脉搏指标简便易行,而且实践证明运动量的大小与心率变化密切相关,故普遍用测量脉搏变化作为评定体育课运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体育课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完成学校教育目的、任务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想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教师除了能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合理地安排运动量等方面外,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环节就是要把思想教育工作寓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体育课教学的特点:学生  相似文献   

12.
心率是心脏活动的生理指标之一,由于测量简便而实用,又能较客观地、灵敏地反映运动量对人体的影响,反映体育课的密度、强度,所以目前以心率指标来评论体育课的运动量和负荷强度已被普遍采用。因此,正确认识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标的基本规律,对于合理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提高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体育界不少同志对此作了大量的凋查研究,发表了不少有关这方面的沦文,同时用平均心率作为衡定运动强度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的运动量是指体育课安排的身体练习对学生生理影响的大小。它是衡量一节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效果如何的重要依据之一。如果运动量过小,就不能有效地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学生的体质;如果运动量过大,就会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易发生伤害事故,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那么怎样安排体育课的运动量才算合理呢? 一、运动量的安排要根据中学生机体活动能力的规律中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各器官系统  相似文献   

14.
体育课运动量的安排是否科学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了解和掌握运动量曲线的趋势,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据有关资料和教学实践中的观察,中、小学体育课运动量曲线基本上可分六种类型: 第一种:早峰型(如图1) 运动量曲线的高峰出现在课的前半部,呈现出先高后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速度滑冰运动是我国北方地区特有的冬季运动项目,也是北方地区学校体育课教学的主要内容。哈尔滨师范大学共同课为学生开设两年体育课(一年级普修体育课,二年级专项体育课),冰上授课时间为两个冬季,总时数为24学时,占体育课总学时的16.7%。多年来速滑课的教学一直袭用旧的教学组织形式授课,忽视了学生冰上运动的基础和技术水平的差异,教材内容与练习方法均不尽如人意,致使基础好的学生“吃不饱”,基础差的学生“吃不消”,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锻炼效果。之所以如此,一是学生掌握技术的程度参差,互相混在一起致使课堂秩序显得混乱;二是运动量不好掌握。教师一般把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作为重点,很难兼顾其他,有时只是布置一下练习的内容,随意性很大;三是技  相似文献   

16.
1.体育课中教师不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学生增强体质的目的是无法实现的。负荷过大或过小都不利,只有适宜的负荷才能使机体产生良好的效果,对于掌握运动技能,技术和发展身体才有价值。在体育课中以多大的负荷,才能产生良好效果,涉及到一个评价标准的问题,这个标准就是本探讨的内容。现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体育教学是实现这一目的的中心环节,所以体育课要有适宜运动量,才能有效地增强学生体质。因此,上体育课时,体育教师都十分注意,如何根据课的任务、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等,合理地安排好课的运动负荷。而人们也常常把运动负荷作为评定体育课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依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许多评定负荷的指标,其中,以平均心率和运动量指数为最常用的两个指标。但实践中,我们发觉这两个指标是存在差异的。到底用那个指标更可靠些?本文就是为这一问题进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8.
谈谈体育课结束部分的整理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有部分体育教师不注意体育课结束部分整理活动的科学性。在结束部分安排一节徒手操,或随便练习一下就下课。他们认为运动量在这部分越小越好。也有些教师在结束部分安排素质练习,使这部分的运动量很大。经过体育课锻炼的学生在结束部分中得不到真正整理和恢复,对下节基础理论课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体育教学中,有关现行体育课的结构,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的同志认为“我国现行中小学体育课的结构,从写教案到课的四个部分是苏联五十年代体育课的结构理论的沿袭”。而且还认为实行这种结构运动量偏小,达不到增强体质、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等等。关于这个基本理论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对正确运用科学成果、提高教学质量妨害极大,所以有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必要。什么是体育课的结构呢?体育教学的特点又是什么?体育课的结构是组成一堂课的几个  相似文献   

20.
一、任务与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小学体育课密度、运动量的研究比较重视。但是,迄今为止,从国内外有关资料来看,在如何评定体育课运动量大小的方法和合理安排体育课密度、运动量的指标上,还是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的认识,特别是在中小学体育课中,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性別特征和不同的教材项目,反映在密度、运动量上有什么特点,如何根据这些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