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生态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城镇的发展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时期,通过从生态视角重新审视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反思当前常有的一些规划建设观念,并以黑龙江小城镇为例,提出构建生态的城镇结构,注重乡土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对小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为依据,结合开展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的实践及江西省生态乡镇建设现状,从落实环保部环发[2010]75号文件精神、实施绿色生态江西建设战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高度,对目前江西省生态乡镇建设规划的编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也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本文通过对辽宁省小城镇工业产值,非农经济收入,非农就业及市场规模四个方面对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总结辽宁省小城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提出对策措施。辽宁省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建设而轻视发展规划的状况,因此,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加大政策扶持等手段进一步壮大小城镇经济实力,努力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人口和产业集聚区、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建设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对于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向城镇生态的建设。小城镇绿地系统的规划,能够使小城镇功能设施更加齐全,使生态环境更加完善。本文针对小城镇陆地系统规划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探索,总结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彪 《科教文汇》2011,(6):203-204
目前我国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不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布局和规划破坏文化底蕴、居民生活方式与生态环境保护不协调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注意保护环境和资源、未重视当地的地方性知识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小城镇建设应从整体上考虑小城镇居民、小城镇环境、当地文化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重视地方性知识的生态价值,注重地方特色,加强小城镇文化建设,提高城镇居民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小城镇建设所存在的问题出发,阐释了小城镇规划和实施生态目标的重要性,从而提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的实际需求出发,基于不同指标的功能定位,研究提出了低碳生态小城镇发展引导、质量评价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用于科学引领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发展,客观评价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水平和质量以及准确评估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构建了包括"建设—评价-绩效考核"等全过程的低碳生态小城镇指标体系,以指导低碳生态小城镇建设实践,提高小城镇低碳生态建设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菏泽市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城镇规模小,缺乏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完善,规划布局不合理,建设资金短缺,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不合理,规划建设管理失衡,环境污染严重,对发展小城镇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问题,提出了解放思想,科学规划布局,广辟投融资渠道,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强化产业支撑,提高基础设施配套水平,高标准建设,切实加强建设管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应对策,以加快菏泽市小城镇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在新形势下,我国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正处于不断高速发展的时期,这要求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对小城镇中各方面的规划与建设的管理工作,这也是实现小城镇不断发展的重要举措。实际工作中会涉及到很多与小城镇规划建设相关的社会公共建筑工程,其中小城镇电网规划与建设设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该工作直接关系到新形势下小城镇电网安全及电网工作效率,对小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也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小城镇10kV配电网中所存在的有关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现阶段我国小城镇电网规划建设的基础工作进了分析,并提出了小城镇10kV配电网规划建设的具体措施,望本文的研究能有力推动我国小城镇10kV配电网规划与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作为小城镇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城镇规划建设决策在推进小城镇发展和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分析了资源枯竭型小城镇规划建设决策的特点,提出了当前资源枯竭型小城镇规划建设决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资源枯竭型小城镇规划建设决策重点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是全人类在21世纪努力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本文在生态城市和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概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本特征,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系统结构,论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内容,对我国各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江苏  孙威  余建辉 《资源科学》2020,42(12):2285-2299
黄河流域是中国生态脆弱性较典型的国土空间范围,流域内资源型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差异大,研究两者三生空间的演变与区域差异,对认知黄河流域国土空间开发利用状况很重要。在三生空间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空间自相关、泰尔指数,测度了流域内两类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研究表明:①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均变化较大,生活空间上升显著,资源型城市生态空间被生活、生产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非资源型城市生产空间被生活、生态空间挤压的时段更长。②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具有空间聚集特征,三生空间的高密度区和低密度区较稳定。③对于影响两类城市三生空间区域差异的要素(经济和人口)而言,经济发展更易扰动三生空间变化。在经济和人口要素的影响下,非资源型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较大,而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差异较小,其可能的原因与非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多样而资源型城市相对单一有关。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总体差异主要来自两类城市内部。资源型城市生产、生态空间的区域差异,以及非资源型城市生活空间的区域差异,对黄河流域所有城市三生空间的区域差异产生主要影响。本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黄河流域国土空间管控与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区域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进  王恩泽 《资源科学》2019,41(11):2107-2118
新能源示范城市试点是促进中国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客观评估其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果,对于这一试点政策的进一步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261个地级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应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效应,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效应的内在机制进行了解析。研究结论表明:第一,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会显著减少废水和废气的排放,进而有效降低城市环境污染;第二,新能源示范城市可以通过能源技术创新效应、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和财政资金扶持效应3条中介路径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第三,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过程中产生的污染治理效应存在异质性,主要体现为:一方面,经济增长水平较低的城市在进行示范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更大的污染治理效应;另一方面,示范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越能有效地抑制污染物的排放。本研究为中国进一步推进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战略、提高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质量、总结与推广新能源城市建设经验以及深入研发与推广新能源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各中心城市也纷纷提出宜居、生态的发展理念。本文选取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前30位的中心城市为对象,基于城市经济、城建、民生、环境等方面若干相对性表征指标对城市宜居水平进行了分析,以期探讨中心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共性问题及不同城市间的个性差异,并为科学评价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有益实践。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视角检验“以点带面”这一中国特色改革举措产生作用的过程与机理。以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邻近城市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对邻近城市产生了“示范效应”,提升了其创新水平;“示范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大;“示范效应”具有动态波动性,随时间变迁起伏变化。②“示范效应”具有城市异质性,在不同邻近距离、不同等级城市间均表现不同。③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政府政策制定的邻里效应和促进试点邻近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共同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一方面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措施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丁萍  谢新民 《软科学》2004,18(4):54-56,63
借鉴世界有关国家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经验和世界银行环境局提出的政策矩阵,探索我国生态城市的发展途径,提出政府、企业、公众三位一体,形成生态城市建设合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升级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分析模型,探究广东省21个地级市2000—2017年的生态文明建设与产业升级间的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耦合协调度层面,整体经历了"磨合走高、拮抗磨合交替、磨合协调主导"三个阶段且处于"拮抗、磨合、协调"阶段的地级市数量呈现"两头窄,中间宽"的梭型态势,形成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放射状;(2)耦合相对发展度层面,整体经历了"滞后主导、同步赶超、厚积薄发"三个阶段且处于"超前、同步、滞后"状态的地级市数量呈现"三角形"态势,形成以沿海地级市为核心向外扩散的趋势;(3)耦合协调发展类型层面,主要集中于Ⅳ、Ⅴ和Ⅶ三种类型,且沿海地区的耦合协调发展类型相对更优。最后,基于广东省整体、地区和地级市层面分别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敏感条件的中国资源型城市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明  沈镭  钟帅  张超  孔含笑 《资源科学》2016,38(10):1962-1974
“十三五”规划及供给侧改革背景下,资源型城市面临极大的去产能和生态保护压力。为促进矿业生态协调发展,本文基于SPSS和GIS刻画了中国21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业产能格局、生态敏感区格局及其空间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提出去产能空间格局优化方案。研究表明:①中国矿业产能分布显著集中,47.29%的产能集中于22个资源型城市;②资源型城市整体生态敏感性高,综合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比高达50.91%;③76.49%的矿业产能分布于II级和III级生态敏感区,矿业产能与生态敏感区分布不存在根本冲突;④30%的去产能目标假设下,到2020年预计削减矿业产能19.83亿t,生态避让效应达43.15%,125个资源型城市亟需去产能。其中煤炭、综合型、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资源型城市产能削减量分别为9.55亿t、3.42亿t、2.39亿和2.43亿t;⑤建议按先南后北、先县级市后地级市原则分阶段有序调整矿业产能空间格局,科学合理推进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京津冀经济发展的新契机,但随着京津冀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巨大压力使得人们关注的重点逐渐从经济福利转向生态福利。本文运用熵权法-超效率SBM和空间相关分析,以京津冀13个地市为研究对象,测算2005-2017年区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大多数城市呈现波动上升最后趋于平稳态势。京津冀地区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一定的相关性,观察分析2006、2010、2013及2017年莫兰散点图和LISA聚类变化图的变异,发现中心地市北京、保定、廊坊以及沧州主要形成高值聚集区;边缘地市邯郸、邢台、唐山和张家口组成低值聚集区,这就需要加强京津冀城市间经济生态福利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引入生态效率概念,基于能值生态足迹法,评价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生态效率,兼与宜居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状况。研究发现,与宜居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低下;资源类型和城市规模对生态效率影响较大,二产比重、单位GDP能耗与生态效率负相关;城市人均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则正相关。因此,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发展循环经济,缓解生态压力,对于提高生态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