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儒林外史》是一部以人物的日常生活为描写主体的小说。与之前的此类描写相比,关注并表现人物的精神状况,使内在世界转化为可见的外部世界,就成为该小说生活描写的显特点。这一特点是通过精神的物质生活化、精神的被占据状态、精神的戏剧性、自我显现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3.
在许地山后期作品创作中,宗教精神由外在宣扬变为内在情感体验,并以更隐蔽更有效的形式通过人物行动自发表现出来。本文将从人物命运、人物形象、语境氛围三个方面来分析许地山在《春桃》创作中的宗教精神。  相似文献   

4.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创者之一,也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她一生致力于小说的改革与艺术的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且成功地将意识流技巧运用于现代小说,她的小说如一首首长诗,清丽秀雅。本文从作品的诗意化论述伍尔夫小说《达洛卫夫人》的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5.
章红 《文教资料》2007,1(27):19-21
英国著名小说家弗吉尼亚-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代表作《达罗卫夫人》和《到灯塔去》,是她不断探索创新写作手法的成熟作品,集中体现了她对于人们主观感受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两篇小说情节平淡,人物平凡,女作家却在空灵无限流动中将小说里的世界呈现得清晰华丽。本文也通过对两篇的简评,简单探讨分析意识流手法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陈家华  饶琴 《文教资料》2007,(33):21-22
路遥《平凡的世界》不仅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精神激人奋进,其结构也新颖独特。本文拟将从小说的情节线索、叙事结构的完整性以及叙述情节的充实性三个方面对小说的结构艺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红楼梦》笔下的秋爽斋,不只是探春生活的居所,也是大观园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其建筑格局、屋内的陈设和环境氛围的渲染和描写,映射出探春的性格和命运,是小说中众女子精神追求和人性狂欢之地,折射出小说的思想内涵,暗含着作者人格理想的追求,渗透出丰富的隐喻性和象征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是交互性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文化往往在同时代并存,或统一于一部小说中。《西游记》就是这样一部小说。它蕴意丰富,关注于人自身、人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精神超越。其中人物的长生追求虽然是原始意识的遗留。却代表着中国文化中人们对生命永恒长久不衰的真挚的追求,同样也从侧面反映了明代肯定世俗人欲、追求享乐长生的思潮。  相似文献   

9.
:《达洛卫夫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成功地运用意识流手法写作的小说 ,在英国现代小说史上开了一派新风。作家抛弃传统小说关注的外在世界 ,不以刻画性格、构筑情节和组织冲突作为艺术支点 ,着力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 ,被称为无主题的小说。但通过不同人物的视角 ,随着意识的跳跃 ,表现出丰富的人生百态、世俗万象 ,产生了揭露批判社会现实的效果 ,实现了“小说是关于存在的历史”的目的。这种“心理现实主义”的小说创作 ,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创造性扬弃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论文借助精神分析理论的视角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小说《呼啸山庄》中的人物深层精神结构予以分析,通过对主人公"本我"自我"超我"的剖析来揭示小说基于自然情结、强调精神追求的艺术品质,来发掘艾米莉小说创作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1.
伍尔夫文学创作特别关注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小说《达洛卫夫人》表现了达洛卫夫人的三重人生困境:对爱情与婚姻的两难抉择,自我迷失以及对生死等人生意义的终极追寻.《达洛卫夫人》可谓伍尔夫探索女性丰富复杂精神世界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2.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意识流小说的杰出代表,《到灯塔去》是她的代表作之一,在该作 品中伍尔夫致力于小说艺术的改革与创新,追求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将意识流技巧成功地运用于小说创作中。文本 中形形色色、有血有肉的人物构成了小说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3.
刘餗以历史的实录精神来创作《隋唐嘉话》,其史料性价值体现于书中所记载的真实的人物与典章制度等方面。同时,他自称“小说”,是从形式上区别于正式史籍的严格叙述,追求形式上的灵活自由,即采用笔记形式叙述“历史”。也正因如此,才带来了《隋唐嘉话》的小说化色彩。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奇幻小说《九州缥缈录》为研究对象,从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历史叙事三个方面展现其小说是如何通过摹拟历史叙述的叙事形式,在叙事时间的扭曲中完成奇幻世界里人物成长故事的讲述。在这一过程里作品不仅完成了对故事性与幻想性的追求,也借奇幻世界的架构完成了对历史与时间认识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第5期《山花》"头条自荐"推出的残雪的短篇小说《红叶》,延续作者的一贯风格,荒诞奇诡、冰凉幽森。无论是辜老师,还是小菊、老雷或清洁工,睑部形象一概暖昧不清,只是作为残雪在小说里所建构的精神世界的一个符号,与人物关系所直接对应的是精神世界里不同精神层次的关系。作为病人的辜老师,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废都》和《洪堡的礼物》中,关于对危机的嘲讽与批评存在着一定的共通之处。两部小说不仅从社会背景、时代追求、人物经历、精神与物质的追逐等方面映射出小说作家对于人性的精妙探讨,在对读两部作品后,更能使得读者从中体会到浮世绘中迷失的本性以及两位作者对于危机鞭辟入里的嘲讽与直切要害的批评。  相似文献   

17.
卫慧小说文本《我的禅》之主人公在女性主义思想、非理性思维、禅宗等共同影响下对自由精神乐园的追求有特定的价值,但缺少坚实的人文关怀及高度的理性支撑使其始终处于精神世界的速茫、寻找却一再失落中.本文解读人物在情欲世界里的精神迷失,分析类宗教意识的链接与选择对精神升华的意义,提出人文色彩的精神乐园的构设.  相似文献   

18.
雨果作为法国,甚至于世界的文坛巨匠,其长篇小说《悲惨世界》将世界、社会的人性以及对于人内心的探究都揭示了出来.在小说当中,主人公冉阿让等人物,虽然是出现在资产阶级社会当中最为卑微的低下阶层,但是他们却没有丧失人道主义精神,而这一点也是在雨果的《悲惨世界》当中最闪光之处,也是最主要的思想光芒.  相似文献   

19.
人的生存包含事实世界的维度和意义世界的维度,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立体化的生存状态。而在严歌苓小说《雌性的草地》中所展现出来出的是一种平面化的生存状态,即人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千方百计地在追求着肉体生命的存活,为此,该文论述了她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所做的斗争,高压下的性压抑导致出现的非常态的性,以及作品中人类对于繁衍的淡然与冷漠。在连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无法保障的前提下,所谓的人生意义的追求都是枉然,小说结局,伴随着骑兵建制的消失,从而说明小说中人物生存意义的消失。  相似文献   

20.
拜厄特在其小说《占有》中,呈现给我们一个栩栩如生的神秘的神话世界,这与小说中的现实世界相互交融,相互印证,反映了其中女性人物对独立自主的追求,本文对小说中部分神话故事的女性主义内涵进行解析,以期更好地把握拜厄特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