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在翻译"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现行成语翻译策略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成语英译的可行性策略。旨在通过成语英译翻译策略的研究作为的一个新的尝试,来拓展译者在翻译实践中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成语典故文化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与现代文化渊源关系十分密切的一种文化,同时也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文化体系。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是这个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并以其丰富的内容、独有的特点成为中华民族成语典故文化中最为耀眼的一颗明珠。邯郸被称为"成语典故之都",很难再找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成语典故文化能与邯郸的这种文化相比拟。作为邯郸城市文化典型代表的邯郸成语典故文化有五大特征,研究和推广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网络类成语是在网络语言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仿四字格成语结构构成的词语,其本质是一种基于语言模仿现象的文化创作,属于伴随网络发展的网络文化中的一部分。随着网络的发展,汉语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由于网络本身带有开放性,网络类成语的生成方式也来源不一,对不同生成方式的网络类成语进行分类,与传统成语的生成方式比较,能够方便我们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认识与研究。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现象,网络类成语可能会给现代汉语的教学与发展带来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对它的规范化工作。对于网络类成语中一部分具有良好社会接受度的内容,如果经过严格的规范过程,是有进入现代汉语成语系统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习在文化学的意义上就是一种以实现一定价值目标为导向的文化活动。现代社会多元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的相互渗透、冲突与整合,不仅为现代学习提供了新的认识视野,而且也为现代学习开创了新的实践道路。  相似文献   

5.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结构上的凝固性是成语的突出特点,对此,作者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在表达上成语凝练,具有概括性、单词性功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6.
史江静 《出国与就业》2011,(24):118-119
汉语成语是一种富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汉语习语的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问的交流和融合.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充分理解汉语成语的内在含义,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比英汉语言中习语(成语)的异同,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  相似文献   

7.
马尔库塞的“社会批判”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批判”.正是在文化批判理论的总体框架内,马尔库塞试图把美学建设成为一门具有现代色彩的感性科学.他在审美理想与文化选择之间、审美活动与人的解放之间、审美形式与艺术的社会政治潜能之间建立起了新的联系,拓展了现代美学的思维空间和研究视野.然而,马尔库塞的理论学说只是一种具有浪漫色彩的“美学乌托帮”,不能成为一门有助于人类解放的“审美人类学”,非理性主义的哲学立场和观点使他陷入反科学的泥潭而难以自拨.  相似文献   

8.
后现代文化思潮是对现代文化哲学和精神价值取向进行批判和解构的文化运动,它对包括心理学等诸多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文化建构主义心理学作为后现代文化思潮的产物及组成部分,实现了心理学中的文化意识的衍变.文化心理学认为心理是文化的投射,而文化建构主义认为心理与文化是相互建构的关系.文化建构主义开启了一种新的心理科学观、理论观,大大拓宽了心理学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寻源、品味、实践是成语文化主题阅读课应有的三种样态。追溯本源,寻找成语的来源就是成语文化教学能长远发展的底蕴所在;品味成语,也是在体悟成语文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走进与成语有关的一组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实现入情入境入理;要传承成语文化,学生还必须走出课堂,课外实践活动就提供了很好的践行成语文化的平台。三种样态相互联系,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0.
汉语成语的修辞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杰 《现代语文》2007,(1):73-74
所谓成语,就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汉语成语更是一种浓缩的文化.浓缩的结晶需要稀释,成语的魅力也需要发掘才能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成语,历来的教材都认为是词与词的组合,属于固定词组。但近年来,由于语素概念的引进,出现了一种新的观点:成语是一种语素的组合(见张志公先生主编《现代汉语》82年版上册,154页)。这样,就给我们提出了以下新问题:成语的组成成分是语素还是词?成语是词还是词组?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积累、运用成语,可以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更好地培育学生对汉语文化的热爱之情.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成语教学,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做了如下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现代隐喻学研究不同于传统隐喻学研究,它的目的是将单一的修辞学垦拓为诗学、符号学、语义学、解释学和思维科学综合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在新的视野中,隐喻的优势应当演化为现代意义上的政治化修辞、再造的一个审美的精神世界、新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隐喻还是一种文化代码,是一种符号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似文献   

14.
成语是一个民族语言中最生动、最精炼的语言,也是民族文化的结晶.英汉民族语言中有着丰富多彩的成语,由于语言之间、不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诸多文化差异,两种语言在成语上的文化内涵具有浓郁的民族性.本文旨在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和分析,探讨其内在的文化内涵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活动目的1.开阔学生的视野,积累、运用词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2.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以及积极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合作的精神。3.感受中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活动方式教师选两名学生协助主持,并从班内选16名学生分成4组。活动题目分必答题、抢答题,要求参赛队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否则扣分。赛前基础分100分,赛后按分值选出一、二等奖和个人优秀奖。活动过程(一)人体成语开门诊(必答题。小组队员两分钟内完成答题,并寻找科室,帮成语回家。补充1个成语加10分,成语全部回…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反思已有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传统观",即"传统是一种没有创造者的创造性".在这种新的研究视野中,初步讨论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五种小说类型在诗学上与文学传统的内在关系,从而揭示中国现代小说与文学传统之间的内在复杂性以及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7.
先民赋予了“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可以组成很多成语,从成语中可以看出“一”字的丰富含义和用法,同时“一”的意义有所不同,读音也不完全一样,而“一”到了现代,又有了新用法.因为“一”的词义丰富多变,用法灵活,我们只有全面掌握它,才能准确理解“一”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才能把握“一”字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成语的语言文化特质可概括为四个方面:成语是语言文化的精华;成语是语言文化的“活化石”;成语是语言文化的全息元;成语是一种巨大的可以开发利用的语言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9.
现代成语学更为积极的过程之一是新词化过程,即产生新的成语单位.对此进行研究,可以尝试把偶然出现的和个人创造的用法与新词区分开,划分出新成语单位构成法:非术语化、援引、隐喻化.  相似文献   

20.
作为我国古代优秀、经典、精髓文化的载体,古汉语承担着传承古典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启迪学生智慧的重要职责。但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古汉语词汇教学面临着新的压力与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其古汉语学习效率成为古汉语教师持续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借助成语进行古汉语词汇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