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风在抗战后期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在愈来愈陷于孤立的文坛处境下,努力复活自己的刊物,创办了《希望》杂志。他与南天出版社合作,陆续编辑出版了一系列的《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这些出版活动和出版物,自觉地发生着文学社团的聚合作用,即胡风所说的"结成了一股合成的力量",这似乎带有一种自觉的宣告意味,宣告一个社团或者流派作为文人集团的正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胡风文艺思想与浪漫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一直未能得到系统分析。胡风理论中的主要观点虽然包括思想认识和情绪体验两个方面,但他本人对后者的重视超过了前者,以致胡风理论表现出浪漫主义理论的某些特征。胡风文艺思想的浪漫主义特征起源于两个因素:一是西欧浪漫主义和“五四”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影响;二是对厨川白村与苏联作协“革命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接受。胡风浪漫主义文学观作为一种功利主义文学观与左翼“同又不同”,根本区别在于,胡风认为浪漫主义者应负载启蒙和政治双重功能,而左翼人士则力图把浪漫主义纳入纯粹的政治轨道。这“同又不同”,又集中体现于如何看待自由主义或右翼浪漫主义、左翼浪漫主义以及抗战浪漫主义的态度上。  相似文献   

3.
家庭丑恶的深入开掘者———莫里亚克小说创作特征管窥胡健生弗朗索瓦·莫里亚克(1885—1970)是法国现代著名作家,195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处在现代派文学崛起、现实主义文学受到强有力冲击而面临巨大挑战的20世纪西方文坛,以其独异卓绝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4.
胡风究竟是一位怎样的文学批评家?他那独标奇名的“主观战斗精神”究竟又是一种怎样的文学思想?这是我们面对胡风首先发出的问题.本来,只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并不难回答这样的问题.但是问题在于,胡风后来由于充当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坛上那场大悲剧中的主人公,身陷囹圄长达二十多年,他的文学思想随之也成了理论研究的禁区.当他被解放出来之后,他的文学思想可以被当成科学的研究对象时,那种历史大悲剧所造成的道义愤慨又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反弹过来,多少影响了人们对胡风的研究视野和理论心态.人们总是在惊诧之中有意无意地把胡风文学思想的特异方面作为研究的中心和重点,虽然这有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和客观根据,如果胡风的文学思想不具有特异性,那也就完全不可能遭受那场历史冤屈了.但是,这种过份夸大胡风文学思想特异性的做法,或多或少又会遮盖了他本人的文学思想的总体风貌.因此,要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真正准确地回答上述问题,最科学和合理的办法还是先回到客观存在的历史之中去,先掌握“主观战斗精神”这个理论概念产生的理论依据和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5.
茅盾是我国无产阶级伟大的文化战士和文学巨匠。他为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创造了许多艺术珍品,更为新文学理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现实主义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茅盾是从一个“为人生、为社会、为大众”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共产主义者的。他的文学理论建树,经历过一段曲折的道路,从自然主义经现实主义,逐步演变、发展到革命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6.
文学创作方法是作家艺术地认识和反映现实生活的基本方法,它客观地存在于文学创作实践的过程中,并通过文学作品反映出来.这些作品无论怎样充满了独特的个性特征,但却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着一些共同性的创作规律.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时代的文学,其创作理论的形成绝非偶然,绝非一成不变,尤其是现实主义精神的贯通与传承有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古典传统现实主义、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毫无疑问地构成了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三大理论渊源,并由此推动了"五四"现实主义文学、建国后十七年现实主义文学和新时期现实主义文学的三次高潮.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始终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厚土壤中,不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摆脱不了中国元素。在内容上,它借助于现代主义的文学形式表现中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社会关系,在形式上她无论如何花样翻新都不能完全摆脱中国的文学传统,更不能完全脱离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具有最强大影响力的现实主义。说到底,中国的新感觉派是本土化的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早期的中国现代主义运动以及围绕其产生的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向现代主义文学转向的重要标志,同时也呼唤着一种适应“现代化”的文学形式的产生。本文围绕文学界关于“现代派”的讨论,通过对王蒙早期的现代主义小说和以刘索拉、徐星为代表的“现代派”小说的分析,阐释了中国早期的现代主义运动,无论是其内容还是新奇的文学表现形式,都体现出特定社会历史转折时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相似文献   

9.
二叶亭四迷(1864—1909)是日本文学史上一位占据着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文学理论和小说创作奠定了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开辟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道路,他因此而成为日本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驱者。他的代表作品《浮云》(1887—1889)被公认为日本近代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作品。  相似文献   

10.
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核心问题是阐明艺术对现实的关系。他指出,艺术的本质特征首先在于它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同时还系统地阐述了文艺作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活动,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问题,从而奠定了现实主义在欧洲文学发展中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外文学视野中开辟自己的创作之路,在广泛的中外文学联系中耕耘自己的创作园地,这是路遥的作家意识中最具有自觉性、激励性的心理因素。由此,他与我国古典文学、新文学和外国文学建立了广泛而密切的精神联系。他对古代文学的一些叙事模式,进行了必要的当代置换;他对新文学一些代表作家的积极师承,使他融入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之中;他与外国文学的联系,经历了从自慰走向借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师法走向自我的过程。从中外文学的广泛联系中,路遥显示了自己执着的追求:一,在世界性文学联系中寻找自我;二,崇尚文学巨匠,师法其上,追攀大家;三,挚爱并坚持开放的现实主义;四,探求艺术表现技巧,逐渐形成史诗风格。  相似文献   

12.
“17年时期”《人民文学》的审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整个中国当代文学发展进程来考察,从1949年建国到1966年文革爆发前的17年时期,是《人民文学》最具权威和影响最大的时期,也是它寻求政治与文学平衡点最有效、同时推出文学新人、塑造文学经典最辉煌的时期。由于《人民文学》所担当的历史重任,它通过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来反映社会生活,其审美气质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如同当代文学在建国初期的发展一样,现实主义在《人民文学》上经历了一个从革命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再到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演化过程,它所期待的批判现实主义或者是干预现实的现实主义的实践仅是昙花一现。它不仅见证了17年时期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也在实践着自己确立的文学观念、文学范式,引导着中国文学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潮流。而它在审美气质上表现出的特殊性,对艺术的坚守为其审美带来的影响,仍能给我们很多的启迪,仍然值得加以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荷花淀"派是当代文学中以孙犁为代表作家的,反映京、津、冀地区农村生活情趣的文学流派。活跃于20世纪50年代,正式定名于1980年在河北举办的"荷花淀"派座谈会上。学界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否具有存在意义一直争论不休。本文受杨义先生《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启发,从流派研究的方法论出发对"荷花淀"派作为一个独立的文学流派进行了理论考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文学精神,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在鲁迅身上。鲁迅并没有提出空洞抽象的口号式的理论,他的现代文学精神,蕴含在他的具体的文学作品和文论之中。可以概括为四点:一是以个体自由为原则的启蒙主义,这是他的现代意识最深刻的表现,也是他的现代文学精神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核心。二是质朴的平民情怀和自审意识;三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四是永不放弃人的解放理想。这种文学精神,至今是照亮我们文学前途的灯火。  相似文献   

15.
虽然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晚于欧洲,但却在世界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并且衍生出其自身的特点.虽然二战后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有衰退的迹象,但其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并没有消失.在当代的许多作品中仍能看到美国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而最能体现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作品则是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相似文献   

16.
1977年台湾爆发"乡土文学"论战,"乡土派"大获全胜.但是,"乡土派"在论战中的胜利并未使这一文学流派得以发展,相反,论战之后"乡土文学"风流云散,乡土文学的作家直接或间接地相继转入符合各自利益立场的政治叙述--"统一独"论述众说纷纭.在这样的情况下,陈映真坚持"乡土文学"论战所找回的台湾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策略性地避开政治权力的压制,逐步转入政治小说的创作,寻找国家统一的历史、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17.
现实主义文学和现代主义文学在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形象和文学语言等方面存在严重分歧甚至对立,但二者在法国作家莫里亚克那里却得到完美统一,因为他将现实主义的典型化手法、传统典范的语言和现代主义的注重心理真实、心理时间等,完美地结合在中篇小说<苔蕾丝·德斯盖鲁>中.  相似文献   

18.
俄国著名的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库普林的小说笔法通俗易懂,引人入胜,他是20世纪初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亚玛》与古今中外相同题材文学作品相比特色鲜明,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本文试对库普林和他的小说《亚玛》的文学特色做一个略作评介。  相似文献   

19.
综观林焕平的文学创作,与他所倡导的文艺理论观一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这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学观的传承,更是历史使命的召唤。其集中体现在文学创作的两方面,一是服务现实的时代性;二是文学的审美性,体察人生,歌颂真善美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20.
哈代——跨世纪的小说家,是继狄更斯后英国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哈代把他的艺术视野凝聚在小说中被称为“威塞克斯”的地区,以他现实主义的敏锐性深刻观察了威塞克斯社会发展的全部经过,描写了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侵蚀下,这个保持着古老宗法的社会怎样从稳定到动乱从繁荣到衰亡的历史,反映了他对旧式乡村生活的怀念,揭示了农民阶级的理想、追求、痛苦和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