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高中物理课本上的查理定律演示实验做起来较麻烦,也很难得到理想的实验效果。这个实验存在的主要缺陷是: 1.容器中冰水混合液体的温度与封闭气体温度有差异,热交换在较短时间内难以达到平衡,液体温度一般高于(或低于)气体温度2~3℃。插入冰水混合液体中的温度计所示温度不是烧瓶内气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2.
液体蒸发致冷演示实验的改进阳新县三中柳炳军(435200)初中物理课本第二册第77页作了如下叙述:“液体蒸发时还产生一种现象,就是液体的温度降低,这可以从下述的实验看出。拿两支温度计,用棉花把一支温度计的泡包上,并用温度跟室温相同的酒精把棉花浸湿。这...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关于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的实验 ,做法都是先用一支温度计测出刚打开瓶塞的乙醚 (或酒精 )的温度 ,得出它与室温相同。再在温度计玻璃泡上包上醮有乙醚 (或酒精 )的棉花 ,让学生看到温度计的示数逐渐下降 ,而得出“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这一结论。这个结论得出后 ,学生不禁要问 :既然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 ,那么在用温度计测刚打开瓶塞的乙醚的温度时 ,瓶口已打开 ,乙醚已开始蒸发了 ,温度计的示数为什么又没有下降呢 ?而对这一结论的正确性产生了怀疑。图 1  为了能科学、合理的得出“液体蒸发时温…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演示实验>关于液体蒸发时温度降低的实验,做法都是先用一支温度计测出刚打开瓶塞的乙醚(或酒精)的温度,得出它与室温相同.  相似文献   

5.
苏科版初中物理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采用的是通电电阻丝加热等量的煤油,通过观察煤油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来间接得知电阻丝通电后产生热量的多少.但由于煤油量大,显示速度慢,加热时间长,且不能连续实验,所以不利于课堂教学组织.有鉴于此,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实践探索,对此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进后的实验采用气体的热膨胀来代替液体的热膨胀,用液柱的高低代替温度计温度的高低,用注射器实现有效控制,缩短了实验时间的效应,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在教学中,极大的促进了相关教学,在此,愿将此成果与广大一线同仁共享,以期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改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6.
苏科版初中物理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采用的是通电电阻丝加热等量的煤油,通过观察煤油中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来间接得知电阻丝通电后产生热量的多少。但由于煤油量大,显示速度慢,加热时间长。且不能连续实验,所以不利于课堂教学组织。有鉴于此.我们通过理论分析、实践探索。对此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进后的实验采用气体的热膨胀来代替液体的热膨胀,用液柱的高低代替温度计温度的高低,用注射器实现有效控制,缩短了实验时间的效应,取得了明显的实验效果。在教学中,极大的促进了相关教学,在此.愿将此成果与广大一线同仁共享,以期在教学中得到进一步改进与推广。  相似文献   

7.
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是高中物理新教材第二册第十一章中新增的演示实验。实验要求用灵敏温度计测出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温度计的示数和气体冲开胶塞后温度计的示数明显变小,用于验证空气在膨胀时对外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但是一般中学的物理实验室只配备热敏温度计,而且热敏温度计对变化的温度的反应并不灵敏,要等数秒钟后才能达到热平衡。所以不能把气体绝热压缩时升高的温度及气体绝热膨胀后降低的温度比较真实地显示出来。本人制作的这套教具,找到了一种性能优良的灵敏温度计,能把气体绝热压缩时升高的温度及气体绝…  相似文献   

8.
如图装置是初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上演示气体热膨胀的一个实验装置。本人对这个实验进行扩充取得良好的演示效果。一、演示物体的微小形变如图为了避免用手接触烧瓶,会给烧瓶加热,双手用厚纸或木块挡住,再用适当大的力挤压烧瓶,可明显看到带色液柱的移动,从而说明烧瓶的微小形变。  相似文献   

9.
红液温度计是实验室常用的教学仪器,但长期使用后,由于温度计管内液体(一般用煤油)不断蒸发,而这些蒸气又跑到刻度的顶端或上端,就会常出现液柱脱节的现象而不能使用。由于脱节液柱与下方液柱间有气体,它对脱节液柱向上产生较大的压力,所以,依靠液柱的重力或靠惯性现象把液柱甩下来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0.
伽利略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因此能很好地显示较小温度的变化 ,在物理教学中 ,恰当地应用它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成功应用伽利略温度计原理的案例 .一、用伽利略温度计研究液体蒸发对于蒸发吸热的讲解 ,统编教材是用一支温度计 ,在玻璃泡上包上干棉花 ,然后用扇子扇玻璃泡上的棉花 ,温度计示数不变 ,说明空气流动本身不能降温 .将玻璃泡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湿棉花包上 ,再用扇子扇 ,可看到温度计示数下降 ,表明蒸发有吸热降温作用 .可能是由于可见度太小 ,义务教材将此实验删掉 ,对于一门实验学科来讲 ,笔…  相似文献   

11.
热辐射吸收本领的演示实验,是在初中物理下册第二章第七节。此实验用同一烧瓶验证两种情况,但所用时间无限制且不同时,没有对比性,再者液柱在玻璃管中移动无参考点,造成实验可信度低,说理性不强,学生有异议等缺点。为克服以上缺点,我们采用全新的设计——双烧瓶,同一时间进行,相同时间间隔内气体热膨胀,用U型管内红色液柱高度差改变的差异性,来说明黑色表面的物体对热辐射的吸收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强。  相似文献   

12.
马清河 《中学理科》2006,(10):58-58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认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童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案例最近,听了一节《热胀冷缩》的研究课,执教者是一位年轻的科学老师,她在课前为每一个小组准备了一个装有红色液体(水加红墨水)的烧瓶,在瓶口塞上带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伸入瓶中的液体内)。上课过程中,各个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各组分别将烧瓶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中,发现玻璃管中的红色液柱慢慢地上升,将烧瓶拿出水槽红色液柱又慢慢地下降。第三小组却意外地发现玻璃管中红色液柱上升的速度非常快,且从玻璃管中冒了出来,将烧瓶拿出水槽,红色液柱下降得也非常快。实验结束后,这个小组把这一现象作了如实…  相似文献   

14.
红色液柱温度计是中小学校实验室经常使用的一种测温器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计管内液柱(一般用煤油)不断蒸发,而这些蒸气又在刻度的顶端或上端液化形成脱节液柱,致使该温度计不能使用。由于脱节液柱与下液柱间有气体,它对脱节液柱向上有较大的压力,所以,依靠液柱重力或靠惯性现象把液柱甩下来是有困难的。现介绍一种修复它的简易方法:首先手持温度计液泡一端,把顶端脱节液柱处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使脱节液柱温度升高,液柱内外的粘滞性减小。然后离开火焰,把温度计下端竖直握在手中,液泡一端在下,另一只手两指夹住…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或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相似文献   

16.
初中物理第二册p.52图2-19是热辐射实验演示,我对该实验作了改进。取两个同样的烧瓶,一只涂上黑色,另一只涂上白色或不涂色,在两烧瓶的等距中间装有“220V100W”的普通白炽电灯一盏,每只烧瓶口用橡皮塞塞住,橡皮塞中间各插一根同样弯曲形状的细玻璃管,管里装有适量的有色液体,液柱保持相平(见图),当电灯通电发光发热后,在同一时间内,两管中液柱都上升,而黑色烧瓶中细管内液柱比白色烧瓶中细管内液往明显升得快而高。用本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 ,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由液体表面进行汽化的过程 ,叫做蒸发 ,液体蒸发的特点是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静悄悄地发生。液体蒸发时 ,从液体中逸出的是速度 (能量 )较大的分子 ,在液体中的分子的平均速度必然减小 ,它就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 ,这就是液体蒸发的致冷效应。液体汽化的另一种方式是从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汽化的过程 ,叫做沸腾。液体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液体沸腾时吸不吸收热量 ?液体沸腾时翻腾滚滚的水花是怎样产生的 ?为此 ,我们在课堂上做了如下两个演示实验。实验一 :将未盛满水的烧瓶敞口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到 95℃左右 …  相似文献   

18.
温度计是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温度的仪器,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见的液体温度计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3种,这些温度计往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降造成温度计液柱收缩而在液柱上方出现散点。这种散点可能是一点或多点,停留在玻璃管液柱上方的不同位置,不能恢复与液柱连成一体,致使失去温度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温度计是热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测温度的仪器,它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常见的液体温度计分为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和煤油温度计3种,这些温度计往往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升降造成温度计液柱收缩而在液柱上方出现散点.这种散点可能是一点或多点,停留在玻璃管液柱上方的不同位置,不能恢复与液柱连成一体,致使失去温度计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在学习气体性质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由于液体的温度、体积、系统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及加、减液体而引起液柱发生移动的问题.液柱移动问题按其动因分类主要有四种类型:①温度变化;②试管位置变化;③运动状态变化;④液体增减.液柱移动的方向是我们需要掌握但又容易出错的问题,这是因为压强p、体积V、温度T三者中只要有一个发生变化,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