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周龙英  张利洲 《家教世界》2013,(9X):166-167
"复语型"外语专业以培养外语"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是一种新兴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为使外语人才满足市场经济对复合能力的需求,许多高校均纷纷设置不同的"复语型"专业或方向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本文对江西省高校"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现状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复语型"外语专业建设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正新建民办语言类本科院校在多年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大都逐步形成了以语言类专业和基于外语能力特色的经管、信息、艺术类等专业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其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外语+专长"、"专业+外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以实现培养具有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为外企、外贸及国际交流领域提供外向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相似文献   

3.
多维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云龙 《江苏高教》2003,(5):106-107
本文在研究分析国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针对现有国内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新形势下的人才规格要求进行反思 ,提出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模式  相似文献   

4.
农业院校专业外语人才培养定位应是培养出复合应用型外语人才,即基础、能力和专业三方面的复合,这也是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农业发展的要求.文章以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定义和特点为基础,分析了农业院校外语人才现状,并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建立具有特色的农业院校专业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5.
霍宏 《广西教育》2014,(3):80-81,90
阐述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应培养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管理能力、营销策划能力、外语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提出基于"四种能力"导向的财经类院校旅游管理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9,(4):127-131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新时代迫切需要跨文化教育,培养具有跨文化能力的新型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解河北省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情况,从对外语教育教学最终目标的认识、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调查了河北省不同层次高校跨文化外语人才培养的现状。调查发现:河北省高校外语同仁对跨文化外语教育终极目标的认同度普遍较高,但实际教学建设现状与人才目标的达成度还存在一定差距,因此,探索具有明确指向,教、学、评三位一体的跨文化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大力提高人力资源开发水平,全面提高人的素质。随着河南省招商引资数量的不断扩大,培养大批优秀的外语人才尤显重要。目前河南省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才培养观念相对滞后,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外语人才质量考核体系过于单一;外语专业师资团队建设相对薄弱等。完善河南省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是:首先要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根据河南省经济发展的需求重构外语人才培养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其次是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改革单一的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再次是坚持"内培外引",打造高素质的教学团队;最后是充分利用外语第二课堂促进学生隐性知识的获取和创新应用能力的培养等。  相似文献   

8.
开发非通用外语人才培养需进行诸多问题探讨。发展策略上需研究非通用外语人才需求层次、语种数量、专业规模布局、专业建设政策等。教学实践上需探索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非通用外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与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形成有国情特色的非通用外语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人才市场要求、招生规模和多年实践经验,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可实行"以双外语教学制为基础,培养外语通才"和"以国际化手段培养国际型人才"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培养国际化创新型高职外语人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建立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了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的目标定位和基本要求,提出了"三个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四个国际化"为核心的教学改革新模式。通过对外合作办学以及遴选优秀学生进行人才培养实践,学校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取得积极成效,为国内其他高职院校的国际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浙江省某独立学院"英语+西班牙语"双外语方向为调查对象,探讨独立学院双外语人才培养个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构建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外语学习策略使用,增强双外语学习自信心;加强自我学习管理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与日俱增,迫切地要求高职院校尽快培养出大量的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质的外语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具有高职特色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今后的外语教学中的大势所趋。交际法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融入职业能力的养成,培养外语+专业知识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以形成较强的综合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应以国际化培养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提高思辨能力为中心,善于进行跨文化沟通的国际创新型外语人才。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途径与方法,构建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培养跨文化交际、沟通、交流的意识和能力、创新教育方式、强化思维训练的外语人才培养,实施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塑造战略,探索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和打造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教材建设体系。不断总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方式,才能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国际化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3.
《大连大学学报》2018,(2):136-140
以产学研协同培养"外语+"人才的模式是一条特色鲜明、有无限可能的人才培养战略,本文以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日语专业为例,从战略协同、知识协同、组织协同三个方面对产学研协同培养"外语+"人才进行了理论应用和实践探索。通过对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力求为"外语+"产学研合作提供决策参考和实施模型,从而推动地方产学研合作教育进入合作开发、共建实体阶段。  相似文献   

14.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已有的外语人才已经不满足"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需求,高校加强外语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本文首先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外语人才培养的对策,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培养高素质水平的外语人才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活动的日渐频繁,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这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享有"瓷都"美称的景德镇陶瓷工艺精湛,旅游资源丰富,景德镇陶瓷学院培养陶瓷英语复合型人才不仅符合外语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还有利于陶瓷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本文将景德镇地方特色与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探讨"1+12"陶瓷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分析有利于陶瓷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实现途径提出了建议,以期从此角度为高校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拥有日、7韩00、0法多、德名、在俄校、西生班,开牙设语英七、个外语语种及十多个涉外管理类专业的民办高职学院——绍兴越秀外国语职业学院,在办学过程中,经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确立了"成功的应用型外语人才及涉外管理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外语 专业 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外语应用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个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了"听说领先、重在应用"的外语教学特色。2005年至2007年连续三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17.
提高思辨能力是当前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有效研究和创新的根本。在分析了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缺席"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梳理了外语学界从思辨能力模型建构、思辨能力测量工具建构和检验、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改革、分门别类的实证研究等方面进行的积极应对举措。并立足于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探讨了高校外语专业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四位一体"构建的建议,旨在为提高我国高校外语人才思辨能力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新时期对外语人才能力发展的新要求为背景,以《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提出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旨在将项目教学模式应用到英语专业教学实践中,优化英语专业教学,从而培养具备中层能力和高层能力相结合的多元能力结构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19.
经济全球化时代迫切需求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外语思维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高校传统外语教学与市场之间的供需不平衡日益凸现。外语教育的新定位意味着两种不同观念之间的博弈。本文从"复合型人才"与"单一型人才"、"外语+专业"与"专业+外语"等颇具对峙的态度谈起,对复合型外语人才进行理性思考,强调转变观念,改革传统外语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国际化时代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和阐述了中原经济区背景下培养企业应用型外语人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指出高校要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改革课程设置,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适应经济发展的企业应用型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