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幸福感的理论研究和南京高校371名辅导员的调查分析发现,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包括主观幸福感、心理幸福感和社会幸福感三个维度。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应关注辅导员需要与诉求,提升主观幸福感;推进专业化与职业化,增强心理幸福感;优化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在加快发展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和办好学前教育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关系到未来幼教师资的培养质量与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据此,本研究采用Diener等(1985)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和Kamman等(1983)的《情感量表》,对重庆市197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主观幸福感进行调查。结果:教师的正向情感均分为3.28±0.50,负向情感均分为2.60±0.56,生活满意者为13.7%,生活非常满意者仅为1.5%,超过50%的教师对生活有不同程度的不满意;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在性别、年龄、教龄等变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学历、婚姻状况、工资水平等变量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重庆市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任课教师的主观幸福感不高,正向情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负向情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多数教师生活满意度较低。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是辅导员在教育活动中运用一定的道德规范评价自己与他人的道德行为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主观态度,是构成辅导员价值观的基础,也是辅导员职业成长与成熟的重要标志。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尊重感、公正感、责任感和幸福感等。高校辅导员的道德情感需要通过辅导员不断学习道德知识、反思道德自我及投身道德实践等途径来养成。  相似文献   

4.
文章根据"自我更新"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从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出发,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并从加强自我反思、抓关键事件、创造有利条件等方面,提出提升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幸福感关系到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以及辅导员工作的有效性。基于ERG理论发现,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存在如下困境:物质待遇较低,获得感不够;人际关系紧张,归属感不强;晋升渠道狭窄,成就感不高。应通过提高工资待遇,增强职业幸福感的物质保障;融洽人际关系,增强职业幸福感的内在源泉;拓展晋升渠道,增强职业幸福感的根本动力三方面来提升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自编量表《高校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的调查问卷》和《高校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问卷》,对淮安市5所高校240名辅导员与班主任进行调查,来探讨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的关系,重点比较分析辅导员和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职业幸福感的差异性,以期为培养辅导员、班主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幸福感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结果显示:(1)积极心理品质与职业幸福感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2)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均高于班主任。因此可以从增强职业认同、创设职业氛围、改善职业待遇、提高职业能力等方面,来提高班主任的积极心理品质和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7.
主观幸福感体验不足是辅导员队伍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辅导员的积极性和工作效果,也影响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和学生工作的成效。心理弹性是由逆境激发出来的潜能和建设性力量,它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来探讨人的发展。作为反映个体积极应对逆境的良好指标,心理弹性的研究与应用日益受到心理学领域的关注。本文探讨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通过培养高校辅导员积极的心理认知、人格品质、情感体验及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提升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弹性,促进高校辅导员群体的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8.
高校辅导员岗位认同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某所高校的辅导员队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辅导员岗位认同感的调查研究,分析和研究影响高校辅导员岗位认同感的因素,并从打造职业化团队、构建良性心理契约和增强职业幸福感等方面提出培养的办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关注高校辅导员的主观幸福感,对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营造健康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从主观幸福感的概念、高校辅导员主观辛福感研究现状、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做了初步探析,并提出提高辅导员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工作的成效和育人效果,他们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源于马斯洛提出的五个层次需求的满足。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要提升高职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高职院校需要提供低层次生存保障,营造满足情感需求的工作环境,创造条件帮助辅导员实现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39):157-158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有利于增强高校学生工作的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积极心理学将研究内容集中在积极的情绪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社会环境。本文以积极心理学为视角,分析影响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并从以上三个方面探索提高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2.
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他们自身的身心健康和生活满意度,而且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项研究采用主观幸福感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山东、辽宁5所高校的142名辅导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普通高校辅导员目前主观幸福感总体来说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辅导员,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存在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薇  廖倩 《学周刊C版》2015,(6):16-17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然而在现实情形中,辅导员工作的要义常常受到外界忽略以及其自身的怀疑,这些都导致辅导员幸福感流失。本文试通过对辅导员岗位现状和幸福感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辅导员幸福感的回归找寻思路。  相似文献   

14.
《河南教育》2014,(3):37-37
本刊讯(记者肖东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校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也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高等学校应当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职业幸福感关系着主体的生存状态和工作效率。当前,高校辅导员整体职业幸福感不强是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一大问题。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有利于提高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促进辅导员的专业成长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也有利于辅导员队伍的健康发展。围绕提升职业幸福感,推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和职业化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的内涵建设,注重辅导员工作的外部支持体系建设,能有效促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高校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高校辅导员是培养学生政治思想的骨干力量。在这个过程中,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决定着整体的管理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的提升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幸福感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要的分析,对其提升路径进行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基于响应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以及中央所提出的要建立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职队伍的建设要求,依据组织公民行为理论,重新审视了高校辅导员的管理机制,并从与高校辅导员相关的微观环境、情感承诺及绩效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如何有效激发高校辅导员组织公民行为的探讨.研究证明,加强高校辅导员组织公民行为有利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的长期建设及发展.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质量和效果,本文以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为视域,探究影响辅导员幸福感的关键因素,在防职业倦怠的理念下为辅导员工作士气激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因此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预防其职业倦怠感对于高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职业幸福感的分析认识,同时对辅导员职业幸福感现状及其原因的分析,提出通过树立正确价值观、增强自我效能感,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和加快辅导员职业化和专家化步伐三个方面提升辅导员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高等学校要把辅导员队伍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整体规划、统筹安排,不断提高队伍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高校辅导员培训是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基本保障。做好这项工作必须认清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健全高校辅导员培训制度,完善高校辅导员培训体系,构建高校辅导员培训与交流平台等途径,提升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推动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本文试图将"整合思维"方法用于高校辅导员培训的内容、形式和方法研究中,结合"全人教育"理论,在吸取传统培训模式的优点的基础上,探索辅导员专业化培训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