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地域文化学视角透视武术文化的地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以地域文化为研究视角,分析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现状。提出地域武术文化的研究策略:合理划分“武术文化圈”、正确把握“武术文化丛”,重点研究武术文化特质;从武术的地域分布特征和武术文化形成的地域文化背景两方面立论,确保地域武术文化的可持续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当前,虽然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框架体系已经孕育萌发,但其支撑性原理有待进一步构建与论证。为避免重蹈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遇尴尬,如何理性把握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立场则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课题。以观照中国地域文化研究的视角,通过对文献的历史梳理与理论辨析,提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基本理路。研究结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探索已经从对武术本体的认知转向地域武术文化的全面构架;只有将文化多样性与先进性辩证统一起来,才能构筑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基本向度;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应建立核心区域武术文化概念,并以拳种运动风格跨度、器械练习偏重、习武方式、节庆演武方式、练功服饰、习武场地等六方面为标准,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划分为南方、北方、西部三个区域,进而表达统一标准体系下的不同地域的武术文化差异性;文化时空特性决定了当代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重心应将地域武术文化特色与武术文化产业相结合;保持世界大视野与文化自觉,才能建立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研究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地域文化的研究视角,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宏观层面构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立"字研究模式:按照文化区、研究内容及影响因子划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区和亚区;以文化为侧重点梳理本地域武术文化的内容;遵循技术反映文化,文化影响技术的原则对典型拳种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和概括本地域具有代表性的武术文化现象和特征;运用地理环境的理论分析影响地域武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武术历史与文化是武术发展的重要研究领域,地域式文化研究为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分析工具;地域武术文化研究能够承担武术历史与文化信息的良性表达这一巨任,摆脱武术是"文化遗产"的静态发展模式,而呈现动态的可持续性的继承与发展;地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武术文化成为地域文化的系统分支,将搭建起武术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沟通的桥梁和纽带,给武术文化的长远发展带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武术的演进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地理环境特点对于相应地域武术文化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传统武术流行的“南拳北腿”之说形象地概括了由于地理环境因素而形成的南北武术差异.持续不断的军事战争对于中原、荆楚等地域武术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规模移民促进了地域武术之间的交汇、融合,同时也产生了巴蜀、岭南等地域武术文化的相应特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和时代特征对于地域武术的整体风格影响同样显著,齐鲁武术因为处于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而深蕴教化和德行内涵,吴越作为近代中华文化发展先行地区的特点则使得吴越武术应时而动,成为中国地域武术文化近代转型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时代背景,赋予了中国地域武术文化全新的战略主题与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6.
梅山武术是流传在湖南新化一带的民间武术拳种,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在打造“美丽中国”的大背景下,梅山武术文化应为新化新农村建设服务。文章对梅山武术文化的传统地域特色、梅山武术文化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化功能以及影响其发展的社会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梅山武术文化具有典型的荆蛮文化特征,梅山武术文化发展促进了当地村落村民的社会化成长,调控、整合了当地村落组织结构,传递了当地本土文化。研究发现:社会冲突的频繁发生、物质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自然地理环境的依附、外来文化的介入和融合是影响梅山武术文化历史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等研究方法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分析,从地域文化的视角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形成、发展进行研究,论述水浒武术文化的创新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梳理水浒武术文化“崇文尚武、义气豪爽”的侠义精神及其文化结晶——子午门功夫.客观地对水浒武术文化的发展状况、问题进行分析,加强“水浒武术”的研究、整合和推广,使其成为山东农民全民健身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8.
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文化”与“武术”,由于视域的不同,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武术”作为现实存在的“技术”形态,表现的更为真实、直接,以技击、表演、比赛等形式存在于社会普遍认知之中。而“武术文化”则侧重于“非技术”的成分,注重“武术”的文化体系、艺术审美、价值功能等方面。两者既非包含与包括,也非融合和互补,而是角度不同的思考与认识。“武术”称之为“武术文化”,源自武术的“中国性”及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因。从广义上,武术文化包括文化遗产中的武术、体育领域中的武术、影视中的武术、文学中的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武术等;从狭义上,武术文化专指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共同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融合性。  相似文献   

9.
《津门武术》以天津地域武术为线索,系统的分析了天津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等对武术文化的形成以及发展。全书共九章分别就津门武术发展的轨迹,众多的武术组织,天津特色武术流派,天津重点武术人物,天津的武侠小说创作及民间武术轶事以及《大公报》与土洋体育之争,第一届民运会的成功举办,天穆村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天津武术的地域文化定位等等,天津武术在其形成上因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别的人文形成了自己独立的特色,用杨教授的话来说:形成了“文化孤岛”独立的文化区,表现“吸纳性极强而辐射性太弱”的特点致使其独具特色,内容丰厚的天津武术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此书的撰写完成可谓是对天津这个独立的文化区的武术文化特色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为天津这片地域武术的研究做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借助地域武术文化研究中各地域与武术相关的文化元素,运用文献、文物资料分析法,逻辑分析推理方法等论证中国文化是武术技术信息的又一个重要来源。本文认为:相关的武术文化中包容着已知和未知的武术技术信息,应以更大的视域和深究的目光继续发掘、探知这一蕴藏。  相似文献   

11.
中州武术文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韩雪 《体育科学》2006,26(8):86-95
在中华文化大环境下孕育的中国武术,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特点。以中州武术为研究对象,以区域文化为视角,借鉴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及相关研究成果,从文化空间特征及其联系的角度对中州武术文化形态进行系统研究,认为中州武术丰厚多样,其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州地域的特定地理环境、政治和经济的影响以及社会习武风尚的作用密切相关的;中州武术文化的主体性、兼容性、辐射性和创新性构成了中州武术文化最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中州武术客体文化呈现出多元的武术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燕赵武术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燕赵地域内发生、存在的武术文化为研究对象,从地域文化视角对于燕赵武术文化的形成、演变过程进行独特资源、内在特征、文化优势等方面的综合解读,分析燕赵武术文化特征及其历史成因,论述燕赵武术文化历史悠久的开新传统和源远流长的民俗武风,梳理燕赵武术文化刚健有为、尚武自强的爱国主义精神传统,归纳并阐释燕赵武术清代以降所表现出的"引领中国武术浪潮"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如今纷繁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传统武术文化环境受到威胁,武术“文化空间”正渐离大众视线,面临被现代化社会环境、生产方式所呑嘆的危机。因此,探索当下武术“文化空间”生存路径的意义重大且时间紧迫。为科学合理地保护传统武术文化,通过研究武术“文化空间”构建的具体方式,试图做好武术“文化空间”的复原、移植和开拓工作,让传统武术文化得以在现代化的新环境中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核心要素"为视角,深入挖掘地方性传统武术文化资源,旨在构建具有武术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形成学生人人都会传统武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校园环境,让传统武术文化在校园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发挥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民族性是其健康友展的根本,加强学科体系建设是保证其科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学校武术教育是实现武术高效传播的有效途径与手段,竞技武术与传统武术并行发展,是体育全球化的文化选择的必然结果。提高对学校武术教育的认识,是保证武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武术电视传播:文化为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讲用 《体育科研》2009,30(4):55-58
中华武术是受中国传统儒、道、墨、释等文化影响而形成的一种体育文化,讲求武德伦理、自修兼济、艺术审美,蕴含着儒家的仁义思想,墨家的非攻思想,道家的自然思想,佛家的救世思想,强调身心一元;目前中国电视对武术以固定化栏目传播的主要是技击武术。对武术技击的放大传播从某种程度上戕害了武术文化,导致了受众对武术的误解,从长远来看不刹于武术文化的整体传承;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武术电视传播需以“文化传播”为魂,采用“文化、技击、艺术”等多元传播形态,运用多种节目形式展现武术的“原貌”与“全貌”。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回溯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改革发展历程,为武术发展顺应时代创新发展的潮流,实现新时代背景下武术创新驱动的再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武术改革发展分为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基础改革武术组织系统;以保护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为目标推促社会武术发展;以奥林匹克精神为方向改革竞技武术规则制度;以武术人才培养为目的改革完善武术学科建制;以传播民族文化为指引实现武术文化的世界推广。进入改革发展新时代,武术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力再发展的路径:武术健康创新驱动健康中国;武术文化创新驱动民族文化;武术教育创新驱动人才培养;武术研究创新驱动学科建设;武术市场创新驱动国家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武术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并绵延至今,是因为它满足了人们的需要并且履行了某种社会职能,这种职能赋予了它价值。文章从传播的基础和公益视角出发,对武术公益与武术传播的关系进行分析,得出武术公益活动能够促进武术的传播,起着传承武术文化、弘扬武德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文章旨在通过武术公益的形式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的良好社会风气,从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针对民间传统武术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认清传统武术的传承特性方知文化保护的迫切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间传统武术的保护提供了新思路;注重传统武术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以农村为重点,保护资助民间武术传人。  相似文献   

20.
高校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是先进时尚文化的代表者,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主力军。他们可以在了解武术文化的基础上改革创新,从而使武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大学生了解武术文化,不仅在学习武术动作上更容易,而且对自身的全面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群体之一,其影响、作用都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