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巍华 《辽宁教育》2008,(12):44-4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是当代数学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如何把数学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充分经历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积极有效地开展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  相似文献   

3.
一、新课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是现实的,学生要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儿童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小学生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数学教学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使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正因为如此,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条件让学生把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实践活动联系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牛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教学中,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联系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主动地学好数学,下面就这几年来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是小学基础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将数学学习与学科联系起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从学生熟悉的学科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积极关联现实生活与数学二者之间的关系,将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认识生活、积累生活的经验,同时尽情地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6.
一、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学习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中,要充分贯彻数学应用的思想,让学生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生活,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1)寻找“生活原型”.数学在本质上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概括,数学知识都可以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其“生活原型”,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寻找数学知识的生活原  相似文献   

7.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使他们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是如何让数学贴近生活,让数学服务人生的。  相似文献   

8.
数学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数学教学就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是解决生活问题的钥匙,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趣味性.我认为要在课堂中体现生活中的数学,应从以下“四个让”着手:一、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学习第一单元《快乐的校园》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借助生活中已有的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使学生的数学技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呢?  相似文献   

10.
数学来自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把生活内容引进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加强生活化的教学活动,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培养生活化的数学意识。学生学习数学在体验生活中融会贯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在于用数学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我们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教师在教学时要极力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觉得亲切,感到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欲望。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12.
<正>有趣的、现实的、具有困惑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学生的学习有生长点。为此,教师应从学生身边选取一些有用的、有趣的问题,让学生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思考解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学中,不仅要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呈现螺旋上升,而且也把数学的发展与生活、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真正做到数学教学"五性"并重,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一、让数与计算情境化,增强趣味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  相似文献   

13.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现实情景,让数学课堂与生活有机结合,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下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陈俐 《成才之路》2011,(7):44-44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应是生活化的,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践“教育即生活”。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我们身边的大千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离不开数学,因而数学在现实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找准与学生生活实际“切合点”,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几年来的教学,我有了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用自己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简单问题。"这句话就强调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联系我们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来设计教学活动,把数学问题和生活情境结合起来,让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和作用,体会到数学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数学的魅力,了解数学的价值,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相似文献   

19.
张玉雪 《学周刊C版》2011,(5):138-13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中。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点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注重实践,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习数学,培养创新意识具有深远意义。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呢?  相似文献   

20.
许春燕 《广西教育》2012,(37):19-19
数学和学生的生活本身是密不可分的,要让学生感受并认识到这种联系,有赖于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向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背景和问题情景。只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才能体会到数学知识是有价值的,才有兴趣去学习数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