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副词"总归"源于古代汉语动词性的状中式偏正短语,由最初表示"全部归结于"演变为表"最终义"的时间副词,其后进一步发展出表"对已知事实价值和特点的主观评价"的语气副词的用法。关于副词"总归"的演化过程及其功能演变,目前我们还未见具体的论述。本文拟从历时的角度厘清副词"总归"的形成过程,探讨其演变的动因、机制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精"是北方方言特有的一个程度副词,它由名词演变为动词、形容词、副词,体现出了典型的语法化特征。本文在充分调研汉语语料的基础上,从历时角度,分析"精"由实词到虚词的语法化过程及路径,并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视域对其语法化的形成机制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无论是在口头表达还是书面文本中,经常可见"副词+的+X"的用法。从语法化角度对副词作定语的这一特殊用法进行分析,其原因在于一些副词仍处于实词由实转虚的语法化进程中,多少还残留着原来实词的一些特点。"副词+的+X"的表达正发展成一个新语法结构。这个过程中,隐喻和类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北京话"赶紧"类副词主要包括"赶紧""赶快""赶忙"等三个。它们产生的时间较晚,大约在清中期分别由各自的动补短语虚化而来。其中,"赶紧"还有可能来自于"紧赶紧X"结构的演变。从古至今,"赶紧"类副词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者之间也产生了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5.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6.
"苦心"在现代汉语中的两个词性都是由战国时期出现的特殊述宾短语"苦心"演变而来。"苦心"的名词用法在东汉时期已出现,但到明朝时期才词汇化为名词。作为副词的"苦心"于唐朝开始词汇化进程,到北宋由述宾短语词汇化为副词。在词汇化过程中,使用频率、句法位置、语义融合、认知组块机制和认知转喻机制是"苦心"词汇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最好"并不是自古就有的,它经历了一个词汇化的过程。"最好"由分别单独使用的词语到状中短语结构再凝固成一个语气副词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主要有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立时"与"立刻"是现代汉语中表"短时义"的时间副词。二者内部结构形式相同,意义相近,其形成并非经由短语词汇化的过程,而是由单音时间副词"立"分别与时间标志成分"时"、"刻"即时结合成词。本文将从历时层面考察这一语言现象并探讨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通过考察范围副词“净”的语法化过程来揭示其主观化的用法。文章从历时角度考察了“净”由实词虚化为表示范围的副词的过程,然后以语法化为依托介绍其主观化的用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的推论因果连词"既然"来源于副词"既然",而副词"既然"来源于偏正式的动词短语"既然"。"既然"的语法化过程就是功能的扩展过程,"既然"的语义由实到虚,形成了一个渐变的序列。本文就此,通过具体例子展示其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姑且"不是通过句法途径由短语或跨层结构词汇化产生的,而是通过词法途径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并列连用复合成词的,是两个实词先虚化为同义副词然后联合而成的,是间接虚化的结果。文章主要探讨"姑且"的形成及其机制,追溯其渊源。  相似文献   

12.
"彻夜"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是副词。短语"彻夜"最早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两汉之前没有出现,到了宋元时期,已经出现了副词用法的萌芽,并逐渐变多,大约至明清时期,"彻夜"基本从动词性的短语凝固成时间副词。  相似文献   

13.
冯璠 《滨州学院学报》2017,(3):75-78,84
语气副词"大概"在宋代已产生,它的产生经历了"定中短语→名词→语气副词"这一演化过程,即"大概"先由定中短语词汇化为名词,此后又进一步语法化为语气副词。由于韵律制约和较高的使用频率,定中短语"大概"大约在唐末被重新分析为名词。在谓语前这一句法位置、较强的主观性、较高的使用频率等动因的作用下,"大概"的语义逐渐抽象和泛化,"大概"语法化为语气副词。"大概"语法化的机制是隐喻和重新分析。宋代以来,"大概"的副词用法得到了广泛运用,并逐渐成为"大概"的主要用法。  相似文献   

14.
《庄子》中的"则"主要有名词、副词、连词三种用法,兼有虚词与实词性质,其中绝大部分是作连词用法。这反映了在《庄子》成书的战国早期,"则"从实词到虚词的虚化进程已经完成。而连词"则"可以作为假设结果连词或顺承连词,其中表假设为其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5.
范围副词"一律"在现代汉语中具有广泛的用法。在语义上,"一律"强调总括的对象的动作、行为、情况的一致性,其语义指向即总括内容大多在前面;在句法上,"一律"可以作状语,还可以加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副名结构,可以加数量词以及与其他副词共现连用等;在语用上,"一律"多用于政治性或法律性文本中,表达中性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6.
从实词到范围副词,再从强调焦点的语气副词到兼表时体的语气副词,“都”的内部存在一脉相承的演化轨迹和清晰可辨的内在联系。由于“连”字的脱落,“都”的表义重心由全称量化转向了主观强调,进而从衍推行为程度的不适宜扩展到衍推行为结果的不合时宜,从而可以兼表时体。汉语中其实只有相辅相成的两个“都”一个是客观性的范围副词,一个是主观性的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7.
语气副词"都"的来源及语法化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现代汉语中具有强调和比较意义的语气副词"都"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描述"都"由实词向语气副词"都"语法化的过程。用比较分析的方法研究汉语史中表达强调和比较意义的一些用法,从而确信"强调和比较"是自古就有的用法。语气副词"都"的产生有语言发展规律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就单音副词语法化问题,做一些初步的探究。把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实词直接引申虚化为单音副词的情况分别加以阐述。正确认识副词语法化的规律是全面把握单音副词意义和用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9.
纵观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卷,单选题及完形填空都着重对实词如动词、动词短语、名词、形容词、副词及介词短语的考查。同学们在学习高三课本时,要善于抓住考点。  相似文献   

20.
"将要、快要"不是通过句法途径由短语或跨层结构词汇化产生的,而是通过词法途径由两个意义相近的词并列连用复合成词的,是两个实词先虚化为同义副词然后联合而成的,是间接虚化的结果。主要探讨这一组词的构词语素由实到虚的演变路径及动因机制,并描写其形成后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