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等学校通识课程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通识选修课程"地球历史及其生命进程"的建设证明,要使通识课程取得实效,就要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团队、教学研究、教材建设等方面抓起,这样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开展通识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教学改革、进行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设置通识课程,能够达到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者阐述通识教育与全人教育的关系,针对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开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构建科学、合理的通识课程体系,必须完善通识课程的教育目标、构建良好的通识课程模块、强化通识课程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扩大学生的选课自主权等。  相似文献   

3.
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内容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当前通识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指出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将成为现代大学实施通识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有力途径。跨学科综合型通识课程的教学必须推行注重基础性问题的补救、人性和全面素质教育、科学思维方法教育的理念,课程组织要强调内容的跨学科或超学科性、知识体系的整体化和综合化,并体现科学人文观。强化学生学习独立性、创造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实践中由于出现了诸多问题沦为学生口中的"水课"。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研究N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发现通识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课程考核流于形式、与专业教育间存在冲突等问题。建议高校优化课程内部结构,强化课程的系统性;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提升通识课程考核标准,重视过程性评价;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所占学分的比例,将通识课程纳入各项考核,实现通识教育课程由"水课"到"金课"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修养和科学素质。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内在要求,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高职高专实施通识教育的策略主要包括树立全新通识教育理念、确保通识教育应有地位、强化通识课程科学设置、创新通识课程教学模式、变革通识教育测评体系、提升通识教育教学效率等。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地质学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科学结构应以培养具有地球系统科学多元知识结构人才为出发点.地质学专业有关地学的课程体系可采用树型模式.即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由树根、树干和树冠构成."树根"由宽厚扎实的理工科公共文化基础课构成,体现文化"通识"教育;"树干"由坚实的专业基础课构成,体现专业通识教育;"树冠"由专业课构成,体现以地球系统科学为构架的多元知识结构.建议第四学年的课堂教学推行"研修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过去几十年中,各类高等院校培养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校在人才培养尤其是在顶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应重视大学的通识教育,有针对性地设置地球科学的通识课程,从而切实推进地球科学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与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高职院校中科学构建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对于加强学生人文素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科学构建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新体系,必须从目前我国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际状况出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从遵循高职院校的类型特征和职业教育规律切入,将通识教育与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其未来发展的可持续性有机结合,将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使课程建设与环境优化相互渗透,综合体现高职学生未来发展所需要的高效而科学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9.
推进通识教育是中国大学顺应经济和社会要求、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为完善的基础学科之一,经济学有助于学生认识经济现象、使用简单的经济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是各大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经济学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定位、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建议从制度安排、课程体系、教材参考、教学方法等层面进行改革,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中国经济学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0.
姜明 《凯里学院学报》2013,31(2):139-143
以通识教育及课程理论为引导,以凯里学院为例,探讨新建本科院校通识教育及其课程改革中在树立通识课程理念和目标、教学管理制度、通识课程设计、通识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方法、学业评价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树立明确的通识课程理念和目标、优化教学管理制度、精心做好课程体系设计、逐步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构建科学的学业评价体系、大力发展非正式通识教育课程等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识教育一百多年前诞生于美国,日本在20世纪四十年代掀起了通识教育的热潮,近年来通识教育也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受到重视。应用技术型大学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学生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英美文学课程应本着通识教育理念,从特色教学内容和实践型教学模式出发,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写作、批判性思维以及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显性技能。  相似文献   

12.
鱼为全 《考试周刊》2010,(37):73-74
在大学教育中,在理科强调人文学科教育的同时,人文学科,尤其是外语学科更应该加入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内容,这是通识教育的真正体现。外语学科中的高级英语课程无论从课程大纲还是从课文内容方面都要求对学生进行通识教育,通识人才也是当今社会对外语类人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普通地质学"是高等院校地质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以地球科学基本理论框架为知识内容、构建科学的地质学思维方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进为核心的地球科学观为教学目标。在高校推动并普及地质学通识教育,对非地质学专业背景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具体分析了当前在非地质学专业开设"普通地质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并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查方式等方面对课程的进一步推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地方财经类院校的商科类专业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具有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比重较大、必修课的构成趋同、选修课的构成和修读方式趋向多样化的特点,存在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自主设置权过窄、特色发挥不足,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过小,与商科人才综合素养培养的吻合度不够、通识教育课程的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需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商科人才的素质、学校的特色和传统,进一步优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强化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保障等来加强通识教育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在通识教育理念引导下,对英美文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是必要的、可行的。在英美文学教学实践中,将通识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目的、课程设计、课堂导入、教学内容等各个环节,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能力,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又能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与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提高高校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诸多改革中,教学改革是核心,而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是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难点又是通识教育类课程.通过增加通识教育课程比例、硬性规定必开什么课程只能解决表面问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要实质上的实现通识教育目标,必须确立通识教育的理念,并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课程有意识地整合起来.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必须认识到:不是开设的课程越多越好、越"文"越古越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不能分离,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非对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杰 《中国成人教育》2012,(16):116-118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时代,通识教育愈来愈受到我国高等教育界的重视。本文根据国内外通识教育理论,结合菏泽学院通识教育课程《人文地理学》教学实践,论证了地方高校通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讨了通识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地方高校应该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实施专业教育,才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生命科学教育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领域,暨南大学是拥有境外生最多的高等侨校,其独特的生源结构和专业设置,使学生的教学背景和文化基础存在着很大差异,同时也给通识教育教学带来了难题。本文以"基因与生活"这门通识课程为例,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侨校生命科学通识教育的模式,为加强大学生生命科学的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能力培养过程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之一。为了促进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开展"先进制造技术"通识教育课程建设,概述了课程建设总体目标,介绍了课程教学内容与实施、课程教学团队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通识课程为载体的通识教育对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道德和思维能力,锻炼其健康体魄有重要价值,因此法律卓越人才培养必须给予通识课程应有的重视。而通识课程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传统通识必修课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自然科学类课程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应增设创新能力培养类通识必修课,特色类通识必修课不宜过多,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调整;各高校应建立通识选修课课程群,并指导学生选修通识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