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晓鸣 《红领巾》2005,(6):126-127
关联理论的翻译观揭示了语码转换的本质.在语码转换的过程中,关联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联理论对于以实现AIDA功能为目的的广告翻译的翻译原则和应该采取的翻译策略具有强大的解释力.语篇重构作为一种对原文的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较大幅度的改动的翻译方法,是实现广告功能对等,使译出语符合译入语市场消费行为和译入语行文习惯,从而实现外来广告的本土化的主要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一门大众化的艺术,它要遵循社会文化习惯和迎合大众的审美文化水平和审美心理。在广告翻译中我们应该遵循功能对等原则,即要使广告译入语文化背景下的受众者产生与原文在源语文化背景中同样的审美心理。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在进行广告翻译时应采取直译、文化转化、音义结合、创造翻译等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广告作为一种极具商业价值的实用文体,具有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文化特色以及明确的促销目的。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是否能在译文读者和广告受众中起到与源文件同样的作用。广告翻译策略已超越了传统的标准,发展到了富有创意的"创译",甚至是无需"忠实"于原文而更关注目标语文化和译文读者的"译创"。本文通过广告翻译实践,分析以上两种最新的、适合现代广告翻译的有效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汉语广告英译中,人们较多地使用直译法,然而为了既能有效传递原文信息,又能为目标语读者(消费者)所接受,还要针对汉英民族文化心理的差异,充分考虑文化因素,选择其它的翻译方法,诸如:意译、直译意译相结合、修辞译、仿译、注释译等。  相似文献   

5.
孙立  张咏梅 《考试周刊》2012,(94):23-24
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艺术.中西文化的差异给广告翻译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广告翻译套译法是借用译入语中某些惯用结构进行翻译的一种方法,它在传达商业信息的同时做出恰当的文化转换.从而为跨文化广告翻译提供了一条科学、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根据关联理论,广告翻译是对原语进行阐释的动态的明示一推理过程.广告翻译的核心就是通过明示一推理的认知活动寻找最佳关联性.广告翻译是否成功取决于广告翻译的效度.要提高广告翻译的效度,译者需运用适当的翻译策略,以实现译文与原文等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广告翻译需基于细致的语篇分析。运用多视角,即由文本空间,体裁空间,社会行为空间组成的多视角语篇分析模型能够对广告展开有效的语篇分析。文章对一则中文广告展开分析,提出广告翻译三大原则:文本空间内忠实反映原文特征;体裁空间内实现原文目的;社会行为空间内谨慎选择。结论表明,多视角语篇分析模型有助于促进广告翻译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翻译理论不太适合应用型文本的翻译,因为他们都强调“忠实”、“对等”,译文的好坏以原文为标准。广告翻译是一种具有特定目的的语言交换活动。在广告翻译中应以目的论为指导,不拘泥于语言形式,而要采取多种翻译策略,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语言特征、文化习惯和读者期待,以达到广告预期的商业目的。  相似文献   

9.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广告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黄祥 《海外英语》2015,(9):114-116
广告翻译需基于细致的语篇分析。运用多视角,即由文本空间,体裁空间,社会行为空间组成的多视角语篇分析模型能够对广告展开有效的语篇分析。文章对一则中文广告展开分析,提出广告翻译三大原则:文本空间内忠实反映原文特征;体裁空间内实现原文目的;社会行为空间内谨慎选择。结论表明,多视角语篇分析模型有助于促进广告翻译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11.
"移情(empathy)"是德国美学家费舍尔提出的美学心理机制。移情论是对审美思维运作规律的心理学阐释。广告翻译过程包含译者对原文,受众对目标语的审美。译者的情感投入和对作者和原广告的移情是高质量译文的保障。此外,受众依靠译文来获取信息和理解,因而受众对译文的移情对广告目的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在广告翻译中,译者要充分利用移情效应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创作目的,在译文中"再现"原广告的意境美,音韵美,创新美,形式美。人文关怀,使译文符合受众的精神需求;同时,译者要利用文化移情和互文手法实现原广告审美价值的"再现"。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关联翻译理论,翻译是一个对源语进行阐释的明示-推理活动,是语言交际的一种方式。在翻译过程中,作为对原文认知的主体、对原文阐释的主体和在源语转换过程中的主体的译者,在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的文化目的的掌握、翻译策略的选择、原文的理解以及语言层面上的艺术再创造等方面充分发挥了主体性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广告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销产品或者包装形象,故广告语的使用要强调形象和内涵的有机结合。因而广告语在转化到译入语时必须采用恰当甚至优化的封译内容,在译入语受众里产生良好的形象,激发人们对该产品/服务的美好形象从而引发购买欲望。本文从广告英语词语、语句以及内容方面着手。把翻译效果和良好形象综合起来,应用不同翻译方式对广告内容的最终呈现产生最佳效果,并试图归纳广告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14.
广告翻译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译者应尽量挖掘产品在译语文化上的共同特性,使译文更符合译入语习惯,易于读者接受。翻译时要在把握功能对等的原则下,注意一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本文从英语广告翻译要注意的问题入手,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分析,就英语广告的翻译方法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讨论了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目的论在广告标语翻译中的适用性。根据该理论,广告标语的翻译当以目的语文化为方向,实现刺激消费为目的,源语篇不再是翻译决策的首要根本依据和评判标准。佐以中英文广告实例介绍了在目的论指导下的广告标语翻译中较常见的四种翻译策略,即套译、直译、意译以及直意译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广告的文体风格和其特殊功能决定了广告翻译的特殊性,传统翻译标准“忠实”“对等”显然不能适应商业广告翻译手法的灵活性,无法解释广告翻译中必要的调整、删减或改写等现象。“目的论”将翻译看作有目的的交际行为,将译文的预期目的置于翻译的首要位置,为商业广告中译者灵活运用翻译方法、选择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在对翻译中的目的论理论论述的基础上,分析了目的论对广告翻译的意义,然后从删译、增译和改译三个方面探讨了目的论在广告翻译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王忱  杨玉晨  王畅 《考试周刊》2015,(23):79-80
翻译的步骤包括原文理解、表达和校核。本文根据中文课程描述的语篇分析探讨其英译的过程,在语篇分析中,通过对中文课程描述的句法和词法进行研究,发现其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有针对性地探讨课程描述英译的步骤。本文的目的在于强调文体模式对翻译的影响,即通过关注原文理解和翻译步骤的严格实施进行翻译,而不仅仅局限于探究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主体的感受对于外宣译文的翻译质量至关重要。缺少目标语受众意识,必然会导致译入语文本的可接受性大打折扣。在交际过程中,译者应对原语文本进行正确推理,并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期待,以关联性为指导原则,寻求构建最佳的认知语境。成功的外宣翻译要使目的语读者准确理解原文作者的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获得与原语读者相同或相似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陈顺意 《考试周刊》2008,(8):153-154
模因论是一种基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广告翻译中的仿译也属于一种模因现象.本文拟从模因论入手探讨广告翻译中的仿译,指出把模因论运用于汉英广告的翻译易于引起目标语受众的共鸣,从而推动产品销售.  相似文献   

20.
广告翻译并不是一味地将原文信息忠实地转换到目的语中的纯模仿性行为,而是一种积极的、具有创造性的诠释过程。汉文广告的英译应根据英文广告的文体特点与翻译标准,遵循功能相似、意义相符、KISS及可接受性原则,灵活地采用直接传译法、调整性译法或二者揉合译法的策略,才能实现汉文广告英译在目的语文化中的预期功能,即呼唤功能,产生最佳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